用积极心理学为高中生筑起“心灵盾牌”

作者: 杨莹

用积极心理学为高中生筑起“心灵盾牌”0

15~18岁的高中时光,是人生最美好的成长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就像小树需要阳光雨露,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也需要特别呵护。

高中生面临的多维心理压力

在当今社会,高中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多方面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成为困扰他们成长的主要因素。

● 学业任务的繁重

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繁重,加之家长对成绩的高期望,致使部分学生感到不堪重负,尤其是在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压力进一步加剧,容易引发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

● 人际关系的烦恼

进入高中后,学生的人际关系呈现出新的复杂性。面临更激烈的学业竞争,容易产生攀比或孤立现象。教师对学生的自主性要求提高,但部分学生仍依赖“保姆式”管理,易产生矛盾。青春期独立意识增强,而家长可能未调整沟通方式,导致冲突升级。这些变化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孤独感、自我否定等心理危机。

● 自我认同的困惑

“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将来要做什么?”这些问题是每个高中生都会思考的。但由于经验不足、认知发展尚未成熟,会有部分学生难以形成稳定的自我认同,陷入迷茫和困惑。

● 家庭矛盾的压力

高中生处于心理“断乳期”,渴望独立决策,但家长常因高考压力加强管控,这种矛盾易引发剧烈冲突。高中生已具有一定的情绪敏感度和认知成熟度,能深刻感知家庭问题,当家庭存在矛盾(如父母婚姻危机)或功能失调(如暴力沟通)时,他们容易陷入“学业—家庭”的双重压力漩涡。

积极心理学的预防性价值

上述压力源往往相互交织,形成“压力网络”,比如学业焦虑可能恶化亲子关系,自我认同困惑又会加剧社交退缩。传统的“问题修复式”心理辅导往往滞后于压力产生,而积极心理学则通过培养抗压能力,帮助学生从根源上应对压力,有助于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 关注个体优势,提升自我认知

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自己的独特优势和潜能,而非仅仅关注缺点或问题。通过识别和培养优势,高中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从而形成更积极的自我概念。

◆ 增强自信心,提升心理韧性

通过发掘和运用自身优势,高中生能够在学业、社交等领域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积极心理学提倡成长型思维,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提升,这样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高中生面对挑战时保持信心,从而提高面对逆境时的心理韧性。

◆ 促进积极的情绪体验,提升生活满意度

快乐、感恩、希望等积极情绪,能够拓展个体的思维和行动范围,并帮助构建持久的心理资源。这些积极情绪,还能够帮助高中生更好地调节负面情绪,缓解压力,从而提升整体的情绪状态。通过培养积极情绪和关注生活中的积极面,能够帮助高中生提升对生活的整体满意度,找到生活的意义和设定可实现的目标。

◆ 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支持

通过发掘和运用自身优势,高中生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展现自信和魅力,这有利于建立同伴关系。积极情绪具有传染性,高中生自身拥有积极的情绪状态,也会感染他人,从而促进良好的人际互动。通过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高中生能够感受到来自重要他人的关爱,增强归属感和安全感。

如何构建高中生的积极心理?

◎ 学校层面

(1)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

学校应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如在校园中张贴积极励志的标语,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美感,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社团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汇演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开放沟通渠道,鼓励学生表达想法和意见等。

(2)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例如,开设专门的积极心理学选修课,普及相关知识;在团体辅导活动中融入积极心理学元素,引导学生发掘自身优势,体验积极情绪等。

(3)提供心理支持服务

学校要建立功能完善的心理辅导中心,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应对压力和情绪问题;成立学生心理社团,发挥朋辈互助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同伴支持。

◎ 学生层面

(1)进行认知调整

面对学业、人际等压力,高中生要学会正面思考,遇到困难时寻找解决方案而非抱怨;树立“压力不是坏事”的信念,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压力,如把考试压力视为学习的助推器,把人际矛盾看作是提升沟通能力的机会;认识到每个人都会犯错,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2)练习情绪管理

高中生提高自我觉察能力,敏锐地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避免压抑;可通过书写日记、与人倾诉等方式宣泄情绪;使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听音乐等,缓解压抑,平复情绪波动。

(3)多做积极行为

发展个人兴趣,尝试培养一项体育或艺术特长,丰富课余生活,并从中获得更多积极情绪;参加社团活动,在集体归属感中获得满足;为班级、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感;在学校的心理健康课中学习心理调适技巧,

当感到压力过大或情绪低落时,要及时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

◎ 家庭层面

(1)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要用爱为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多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家人之间要经常沟通交流,创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能有效缓解孩子的焦虑和孤独感,让他们生活在爱的港湾中健康成长。

(2)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在高中阶段渴望得到更多的独立自主权,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这种成长需求,在安全合理的前提下,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去探索世界、发展兴趣、历练自我。同时,家长也要做好必要的引导,在关键问题上与孩子保持沟通,用平等理性的方式交换意见,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智慧导师。

(3)关注和培养孩子的积极品质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质和优势潜能,家长要用发现的眼光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赞美。平日可创设机会让孩子进一步施展长处,在孩子取得进步时给予积极反馈。

(4)与学校和老师保持沟通

家长要主动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必要时寻求老师的意见建议。遇到问题要与老师共同探讨应对策略,形成教育的合力。同时,家长要支持配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其学习生活的重视,增强其安全感和归属感。

就像园丁既需要除草也需要施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解决问题,更要培养优势。让我们用积极心理学的智慧,帮助每个高中生发现自己的光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