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糖尿病患者的心身调养

作者: 林孟柯

浅析糖尿病患者的心身调养0

张阿姨是一名市场管理人员,工作细致,认真负责,每当别人有困难时,她都愿意伸出援手,是同事眼里的“活雷锋”。然而,一次体检彻底打破了张阿姨平静的生活,她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需要终身服药治疗。起初,张阿姨还能坚持做到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每日按时服药,但没过多久,她便“懒惰”起来,很快把医生的嘱咐忘在脑后,一段时间后复查血糖控制得很不理想。

张阿姨愈发焦虑,害怕自己无药可救,糖尿病的并发症是那么可怕,让她茶饭不思,彻夜难眠,从前那个热心肠的她仿佛消失了。更糟糕的是,她开始病急乱投医,四处托人寻找“神医”“秘方”来根治糖尿病。结果当然事与愿违,3个月后的一天,张阿姨因为血糖过高、突发意识不清被送入急诊抢救室,经过检查,她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幸运的是,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一段时间后张阿姨顺利出院回家了。

常言道,“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那么今后张阿姨该如何管理自己的血糖,如何看待糖尿病呢?

重新认识糖尿病—— 心身疾病!

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利用障碍,而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等代谢紊乱,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慢性病之一。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是一类典型的心身疾病。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不仅有着生物学基础,还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糖尿病的发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糖尿病有显著的家族遗传倾向,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患病概率比其他人高4~10倍。而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突然情绪刺激、长期精神紧张、不良的嗜好(吸烟、饮酒)、饮食不节或熬夜、肥胖及缺少运动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

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沮丧、焦虑不安、脆弱、孤独、无助感,还伴有头晕、倦怠、乏力、睡眠障碍、周身不适等躯体症状。研究发现,过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应激,能够影响大脑皮质功能,通过自主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多种内源性物质,拮抗胰岛素的分泌及释放,进而干扰糖代谢,诱发糖尿病。肥胖及缺乏运动会使胰岛素受体功能减退,造成胰岛素抵抗(即糖尿病前期),进而发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的综合管理—— 心身并治!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血糖控制不佳,易导致心、脑、肾、眼底、周围血管等多种器官组织损害。糖尿病的传统治疗方案包括血糖监测和管理、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药物治疗等。除此之外,不能忽略糖尿病的心理支持。

● 健康宣教

对糖尿病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他们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降糖药的剂量与服用方式、胰岛素的正确注射方法,同时密切关注用药前后血糖的变化情况,定期去医院复诊,能够帮助患者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尽早发现潜在的并发症。

● 调整生活方式

俗话说“管住嘴、迈开腿”。根据患者体重指数、血糖控制水平及营养需求等,制定合适的饮食方案。保证每日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占比在45%~60%,适当摄入肉类等优质蛋白,以及蔬菜、水果(限量),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每日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拒绝久坐、暴饮暴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让其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运用认知调整,正确认识糖尿病。家属的鼓励与陪伴,可以带来心理安慰,帮助患者应对挫折。此外,患者还可参与“糖友互助群”,彼此间分享治病的心路历程,积累经验教训,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中医学向来提倡“形神统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在心身疾病的辨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的范畴,《黄帝内经》中提到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不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中医学认为“百病生于气也”,其中情志不畅、气机郁结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三消》中记载“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针对糖尿病“阴虚燥热”的基本病机,中医药有诸多简便易行且切实有效的疗法。

例如传统中医的太极拳和八段锦功法,动作舒缓,老少咸宜,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练习,运动时以微微出汗为度。不仅可以控制体重,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还可以放松身心,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风险。对于容易焦虑、抑郁、失眠的患者,可以按摩“内关”“合谷”“太冲”“神门”“膻中”穴位;也可尝试五音疗法,去听一听宫调(对应脾)、角调(对应肝)的音乐,都能够起到疏肝解郁、镇静安神的功效,消除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还有一种简单的“咽唾”养生法,每天晨起时静坐片刻,舌尖抵上腭,等到舌下口腔内存满津液,再慢慢咽下去,用意念把它咽到丹田处。长期坚持下来,可使人的津液充盈饱满,心境也会变得平静如水。糖尿病患者主要是阴精亏虚。咽唾养生法可以补充人体阴精,滋养脏腑,通调三焦,从而缓解糖尿病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小便频数的症状。

浅析糖尿病患者的心身调养1

综上所述,糖尿病是一种心身疾病,包括躯体症状和心理不适,需要从心身合一的角度去调养。除了按时服药、合理膳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之外,正确认识疾病,增强心理适应性,消除不良情绪,才能控制疾病的发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