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为难”的选择
作者: meiya大学毕业后,李尔(化名)和同校同乡的女朋友开始了异地恋,一个远赴上海,一个留在老家(某三线城市)。一晃三年过去了,双方父母都劝他们尽快在一个城市安顿下来,然后准备买房、结婚。可是,李尔迟迟无法做出选择。
李尔想在上海买房,想让女友放弃老家的工作,到上海发展。女友决心留在老家,希望李尔也回老家生活,不然就分手。
离开大城市,回老家发展,李尔不愿意。他觉得大城市资源多,发展机会也多,而且自己已经辛辛苦苦在职场打拼了三年,如果这个时候回老家,之前的努力不就付之东流了?可是,和女友分手,他也不愿意,舍不得两个人多年的感情。
又这样拖了一年。
这期间,李尔既没有回老家,也没有和女朋友分手,两人频繁争吵,感情也在争吵中一点点消耗殆尽。
最终,女友忍受不了李尔的拖延,提出了分手,并迅速开始相亲,三个月后,与一名相亲对象举办了婚礼。
李尔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心理学上的“双重趋避冲突”。
什么是“双重趋避冲突”?
所谓冲突,是指两个或者多个追求目标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人们在面临冲突的时候,总伴随着内心很复杂的情绪,如焦躁、紧张、心神不宁,导致难以做出明确的决策。
心理学上将冲突分为四种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其中,双重趋避冲突,是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两个(或多个)目标予以选择时,所产生的冲突。简单来说,是指我们所面对的两个(或多个)选项各有利弊,让人难以取舍,从而陷入冲突之中。
选择为什么那么难?
从理论上来讲,双重趋避冲突中的选项,无论我们选择哪一个,至少都可以得到一部分好处,但是,最令人纠结的却不是能否得到好处,而是做出选择之后会带来怎样的后续影响。
因为每个选项都有各自的利弊,我们又很难分析出各自的利弊大小,所以我们总担心自己做出的选择不是最好的那个。
正如那个经典的问题所揭示的:是要爱情还是要面包?
这就属于双重趋避冲突。如果你选择了爱情,可能就无法满足经济需求;如果选择面包,可能就无法满足爱情需求。可你怎么才能判断,究竟是选爱情更好,还是选面包更好?
再比如,李尔是选择和女友在一起,还是留在大城市?这也属于双重趋避冲突。选择和女友在一起,就不能继续留在大城市;选择留在大城市,就不能留住女友。他究竟是选择女友好,还是选择大城市好?
我们总担心自己选错了,想要慎重一些,多考虑一会再做选择,结果就是一拖再拖。
而迟迟不做出选择,也会带来问题:你的时间被浪费了。
时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在你反复纠结、思考的过程中,你的时间正在一分一秒流逝着,这何尝不是一种损失?
很多冲突不是你拖一拖就能自行解决的,而是会越拖越严重。
如何让选择变得容易些?
● 综合利弊,自己权衡
在做决定时,你需要总结每个选项的利与弊都有什么,可以一条条地写在纸上,方便你做对比。如果你想追求一个选项中最大的利,那便要放弃另一个选项中其他的优越性。如果你想追求的是损失最小,最容易接受,又要怎么权衡呢?你可以利用排除法来排除你不想要的东西,比如按“最不想面对的损失”“其次不想面对的损失”“一般不想面对的损失”的顺序开始排除,逐步缩小范围,最终留下的就是你想要的和可以接受的选项。
如果经过筛选之后,你还是很难抉择,不妨思考一下有什么折中方案,此时你可以向他人求教,获取经验。但最终做出决定的必须是你自己,你要做出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决定,而不是把决定权让给家人、朋友。
● 不贪求完美,敢承担后果
有的时候,即便心中的天平已经有了明显的倾斜,我们仍会拖延,不做出决策。这通常源于我们贪多贪全,追求完美,害怕损失,害怕未知。
人生中会面临无数次选择,有时候会选对,有时候再谨慎也难免选错,你内心清楚这一点,你所承受的压力就会小一些,也更容易做出你自己的选择。一旦做出选择,就应该坚持下去,因为我们的选择是基于自己的判断和价值观,结果理应自己承担。无论结果是好是坏,都是我们选择的一部分,我们不能逃避或否认,只有勇敢地承担责任,我们才能越来越成熟和自信。
而且无论选择的结果如何,我们都可以从中寻找积极的方面,拿李尔的女友来说,她放弃大学时就相恋的男友,选择和相亲对象结婚,损失了幸福的一种可能,同时也创造了幸福的另一种可能。
相比之下,女友比李尔更勇于承担责任和后果,更敢于掌握自己生活的主动权,这是她成长和进步的关键,也是她成为一个更加成熟和自信之人的关键。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