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少年”的烦恼
作者: 王婧珉“老师,我好苦恼,我在班里没有朋友,男生觉得我和他们不一样,不和我玩,几位平时交往比较多的女生对我忽冷忽热,我经常感到好孤单。”这是小文第一次来到咨询中心的开场白,说着眼睛里还泛着泪花。
我让小文进行了心理测试,结果显示,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分数明显高于常模。
案例分析
小文是一名15岁的男生,外表偏女性化,长相可爱,身材小巧,爱打扮,有时会化妆,精致爱干净。这些特点使得他与这一年龄段的男生群体格格不入,难以和男生建立友谊。他本身喜欢与女生交朋友,但该年龄段女生交往大多是成对的,他总是被排除在外,也不能真正融入女生圈子。
小文的性格本身也比较敏感多疑,经常从消极的方面解读他人的言语与眼神等,导致交朋友时有些退缩,存在人际关系敏感的问题。在与人交往中,容易不自在与自卑,总是融入不了集体,没有特别知心的朋友,难以获得别人的认可。
小文还存在一定的抑郁与焦虑情绪,这可能是因为,小文处在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格外关注。无法融入集体,无法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会让他觉得自己不被接受,从而变得自卑和否定自己。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很容易接受朋友的缺点,可是我自己却从来不被她们接受,我这种人就是不讨喜。”在人际关系中受挫,缺乏自信使小文在情绪上出现问题。
同时,由于小文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长期以来缺乏人际交往技巧锻炼的原因,他缺少知心朋友,“归属与爱”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孤独感,并表现出众多情绪症状,比如信心丧失的抑郁状态,紧张不安的焦虑状态等。
辅导思路
第一步,解释测验分数,有针对性地分析分数异常的原因。对小文的心理测试分数明显高出常模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逐个进行澄清与分析。鼓励小文描述自己生活中导致抑郁焦虑情绪的事件,通过小文对日常生活、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的描述,引导小文分析分数异常的原因。
第二步,进行房树人测验,帮助小文深入地了解自己。通过与小文的交谈,咨询师感受到小文比较自卑,对自身以及他人的认识偏消极,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与建立人际关系。为了使小文形成更加正确的自我意识,客观地看待自己,我引导小文进行了房树人测验。以下是小文的房树人图画。

房树人分析:整体来看,画面笼罩在阴影之下,灰色的波浪线条表现出一种压抑的氛围,表示小文内心的压力较大,存在抑郁情绪。
房子:外墙有阴影,表示小文较为敏感,情绪波动较大,时常心情抑郁;面对选择容易犹豫不决,属于被动型的性格,有时会显得冷漠。阴影较为明显,表示可能想藏匿自己的情绪,缺乏安全感,易受他人影响。网状屋顶表示自身有内疚感,想控制自己的幻想。
树木:树冠呈云状,表示小文情绪波动较大,爱幻想,树木根部有树洞,表示小文渴望温暖和关爱。
人物:人物为女生,表明小文认为自己有女性的特质,人物包裹在阴影中,表示自身被抑郁焦虑情绪充斥。人物的长发及肩,说明小文希望得到关爱,追求真挚的朋友情谊。
通过对小文房树人图画的解读,小文更加深刻地了解自身目前的情绪状况,并共同对小文的个性与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帮助小文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象。
第三步,澄清自身目前所处人际关系状况。小文感觉无法融入集体,经常笼罩在阴影之下,很多方面都不如意,对周围事物都用消极的态度进行评价,甚至想逃离这个环境。帮助小文澄清当前现实,重新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的状况和做法。目前他日常学习与生活都步入了正轨,家长都很疼爱他,老师也很关注他。问题只存在于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对人际交往的不自信和敏感,以及自己无意识对它的强化。因此他目前的状况并非他所想象得那么糟糕。
第四步,建立正确的人际交往模式,进行人际交往技巧的训练。必须让小文意识到,目前并不是其他同学有意排挤小文,而是小文面对人际关系中正常的冲突时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与做法去处理冲突。咨询师启发小文主动发掘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观察班级中人缘较好的同学所具备的品质和性格。通过观察与反思,小文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并意识到应该积极与朋友沟通,而不是猜疑与胡思乱想。
经验与启示
友谊对该年龄段青少年来说意义非凡,它可以为离家求学的青少年提供社会支持,满足其独特的心理需要。随着成人感的产生,归属感的需要在青少年时期变得更为强烈。无法建立良好的友谊,会使青少年产生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
现如今的青少年独生子女较多,即使有弟弟妹妹,年龄差距也较大,在家庭生活中缺乏与同龄人的沟通和交流,缺乏交往技能。这启示我们需要对青少年进行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技巧的指导。
另外,即便当今社会的文化越来越多元,思想越来越开放,对于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还是普遍存在,这给许许多多像小文一样的青少年带来了困扰。对于他们来说,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己变得更加重要。这启示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要多多关注像小文一样的青少年,同时要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性别教育,消除固有的性别刻板印象,培养他们开放的思想与心态,接纳他人的同时也接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