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交替的王老汉
作者: 王娜起病: 突然“消失”的背后
今年62岁的老王,平时在社区可是个活跃人物,经常喜欢外出,可最近街坊邻居却总不见他下楼,对此都感到莫名其妙,心说他这是怎么了,难道病啦?正当大家胡乱猜测之时,有知情人透露:老王家孩子出事了。听说他儿子遭人诓骗,不慎卷入一场经济纠纷,由于本案牵扯较多,还在审理当中,他家孩子也被传唤到公安局协助调查。
这事一出,一贯爱面子的老王脸上可挂不住了,他自小就被教育要老实本分,连他家孩子也被教育得乖巧听话,怎么都想不到孩子会进局子!虽说儿子是被人忽悠的,但也改变不了他被关局子的事实,于是他既生儿子的气,又替孩子发愁,这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进展: 情绪渐趋低谷
自此,喜欢外出的他再也不愿出门,刚开始是羞于见人,对老友的邀约也都婉言拒绝,整天躲在屋里胡思乱想,担心孩子的前途会受影响,为此会丢了工作,还会遭人歧视,等等。经常唉声叹气、愁眉不展、茶饭不香,晚上几乎整宿不眠,睡不着还总想事,控制不住总把事情往坏处考虑,越想就越睡不着,偶尔眯一会儿还总做噩梦,一晚上在床上翻来覆去,第二天自然就觉得没精打采、头昏脑胀。
老王的老伴儿其实也很心烦,可她明白这不是着急的事,只能盼着儿子尽快洗脱嫌疑,反复劝老王想开些,可老王还是很难接受,每天哪儿都不想去,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慢慢地,他感觉气力像被抽干了一般,一天到晚只想躺着,白天感觉犯困却怎么都睡不着,懒得动、不想吃饭和讲话,老伴儿经常得软硬兼施,逼他吃饭。到了后来,他连个人卫生也不顾了,每天不主动洗漱和更换衣物,也不修边幅,老伴儿劝他,他依然我行我素。
看着他日渐消瘦、邋遢的样子,老伴儿实在于心不忍,在反复劝说和生拉硬拽下,终于能带他到精神科就诊。医生诊断他患上了抑郁症,给开了抗抑郁药和辅助睡眠的药物,并建议老王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诊。刚开始老王不愿意吃药,可在老伴儿的反复劝说和监督下,他还是不情愿地每日服药。
经过连续2个月的药物治疗,加上他儿子的事终于得以澄清,从公安局回来了,他的脸上终于慢慢恢复了笑容,开始慢慢增加活动量,愿意从屋里走出来,外出晒晒太阳、和熟人打个招呼,有时也会应邀和老朋友简单聊聊天、去郊外钓钓鱼,做些简单的娱乐放松活动。
逆转: 情绪突变兴奋
家人觉得他情况日渐好转,老伴儿就不再每日督促他吃药了,他开始偷偷自行减药或是隔一天吃一次药,也很长时间不再来院复诊了。等再在诊室见到他时,他表现得非常高兴、主动和医生打招呼,讲话时神采飞扬、声音高亢、滔滔不绝,周围人很难打断他,有时他还会开几个诙谐的小玩笑。
陪他来的老伴儿说他最近心情是很好,就是脾气变大了,凡事都得依着他的性子来,但凡有点儿不顺他心意的地方就和家人闹脾气。每天一大早他就醒了,到处联系朋友外出活动、到处跑,不是去爬山就是去郊游,又主动结交了一些新朋友,夜间很晚才回来,而且比以前爱花钱了,频繁网上购物,主要是总买些没用的东西,特别注重外出时自己的打扮。
可老王一听老伴儿这么说自己,立马就不乐意了,不停指责老伴儿讲话太絮叨,对自己管得太多,还说自己是因为感觉病都好了,心情很好,每天忙忙叨叨,过得充实,精神很足,自觉有使不完的劲儿,走路都带风,每晚只需睡两三个小时就行,完全不影响自己第二天的活动,他甚至感觉超出了平常的好心情,表示很喜欢自己目前的状态,问医生自己是不是可以不用吃药了。虽说老王正常是个开朗外向、喜交际的人,但他家人还是觉得目前情况比平时有些过了。
结合老王的病情和各项测评结果,医生考虑他目前处于抑郁状态的另一个极端,即躁狂状态,他的最终诊断改为双相障碍,重新又调整了他的治疗方案,给其加用了一种稳定情绪的药。在医生反复建议和家人的督促下,老王又连续服用了一两个月的药,情绪渐趋平稳,慢慢恢复平时的状态,每日规律作息,适当活动,能自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动不动就发火了。

小贴士:
对于部分抑郁症患者来说,最初可表现为典型的抑郁症状,不过在经过抗抑郁药治疗期间患者有转入另一种极端情绪—— 躁狂状态的可能,尤其是那些一贯外向开朗、话多、兴趣活动广泛的患者出现上述异常的可能性相对更大,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建议家属一旦发现患者病情有异常,应及时带患者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