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不好的嗳气、打嗝

作者: 刘福权

医不好的嗳气、打嗝0

张晓兰,一位中年女性,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走进我的诊室,以故作轻松开玩笑的方式和我打招呼:“医生,您看看我有没有精神心理疾病?”陪诊的丈夫则显着一脸的不耐烦。

抑郁症的“别样”表现

我了解了张晓兰的一些基本情况,她近两年总是反酸、烧心、嗳气,颈部疼痛,在消化内科做了胃镜,脊柱外科做了颈椎MRI(核磁)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对症给予一些抑酸、保护胃粘膜、促进胃动力、止痛的药物,但是上述不适症状并没有缓解,反而有加重趋势,消化内科及脊柱外科均建议张晓兰到心理科就诊。张晓兰的家人则认为她就是“矫情”,已经把该做的检查都做了,也没啥事儿,怎么每天不是这里不舒服,就是那里不舒服呢?不能理解张晓兰的痛苦。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张晓兰丈夫多次表现出不耐烦,经常看时间,随后自行离开诊室,在外面等候。

在丈夫走出诊室后,张晓兰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在我的引导下慢慢放下了心理戒备,主动说起近两年来发生的事情。原来张晓兰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性格要强,工作能力强,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经常要加班加点完成科内的工作,丈夫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在外地出差,孩子刚刚上小学也需要自己去辅导功课。在多重的事件压力下,逐渐出现了反酸、烧心、嗳气,颈部疼痛等症状,但是家人并不能理解自己的痛苦,说到此处张晓兰掩面痛哭。这两年来心情一直不好,觉得天天没有高兴的事情,自己本来是一个爱说爱笑的人,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愿意说话,不愿意活动,时常觉得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吃不香,睡不好觉,加上频繁的胃部不适,简直令自己痛不欲生,有时甚至觉得活着就是在熬时间,还不如一死了之!

我认真倾听着张晓兰近两年来的遭遇、情感体验、躯体不适感,给张晓兰做心理测评,其中焦虑、抑郁相关量表的评分都很高,达到了中重度水平,结合张晓兰既往就医史、疾病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考虑患者目前存在的反酸、烧心、嗳气,颈部疼痛情况很大可能是由张晓兰焦虑抑郁情绪所致。我告知张晓兰这些负性情感体验及躯体不适感都会改善,一定不要做傻事,并郑重告知张晓兰的丈夫,她目前的情绪变化及多种不适感并非“矫情”,而是抑郁症所致,同时伴有一些轻生观念,作为家人一定要加强情感支持,而非一味地指责。在给予张晓兰心理疏导后,我同时开具抗抑郁、焦虑药物,嘱咐其按医嘱服药,2周后随诊。

2周后张晓兰再次进入诊室,愁苦面容明显缓解,和我描述她的不适感改善很多,目前已经停止服用抑酸等药物,仅仅服用抗抑郁、焦虑的药物,自顾自地说没想到长时间困扰自己的胃肠道不适及颈部疼痛竟然是焦虑抑郁情绪所致。

症状消失—— 重拾生活的希望

目前距离张晓兰第一次来诊室大概有3个月的时间,张晓兰的不适感全部消失,情绪水平恢复正常,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被评为科室业务骨干,闲暇时间会和家人、朋友一起聚会、爬山,之前的疲乏感也一扫而光,终于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迹。

通过以上张晓兰的个案,不难看出,很多抑郁症患者来院就诊的原因不一定是情绪问题,很有可能是躯体不适感,如一些胃肠道消化症状、慢性疼痛等症状,常常会在内科、外科、骨科等诊室反复就诊,完善各种各样的检验、检查,不仅会增加自己的经济花费,还会耽误抑郁症的治疗。那么到底什么是抑郁症?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抑郁症该如何治疗?

抑郁症不可怕—— 科学识别、及时就医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显著而持久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其所处环境不相符的心境低落,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部分患者会出现显著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部分患者存在自伤、自杀行为,甚至因此死亡。抑郁症平均起病年龄为20~30岁,从起病到就医的时间平均3年,女性多于男性(2∶1)。抑郁发作的平均病程为16周,若不治疗,病程一般会持续6个月或更长。经抗抑郁治疗,大部分患者症状会减轻,但仍有约15%未达到临床治愈,复发率约为35%。

抑郁症发病危险因素涉及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目前诊断主要以临床症状为主,包括情感、兴趣、疲乏感、思维及言语、焦虑或激越,躯体症状、自杀观念及行为、慢性疼痛、躯体不适感。

可通过慢性疼痛和躯体不适感识别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抑郁症。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和抑郁症密切相关。患者的疼痛常常没有发现能解释的器质性原因,常见有头痛、颈痛、腰背痛等。躯体不适感:各种躯体不适主诉,常见的主诉如口干、恶心、呕吐、咽喉不适、胃部灼烧感、消化不良、胃肠胀气、便秘、胸部不适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能够预防抑郁症发病及抑郁症的复发?1.适当的体育锻炼,有氧运动会一定程度改善抑郁情绪症状,经常锻炼在改善身体免疫能力的同时也会提高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自身抗压能力;2.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健康的饮食习惯及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远离烟酒和其他有害物质;3.了解抑郁症的相关表现,及早识别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无故的紧张、焦虑等持续情绪不佳的症状,及时就医,早治疗,早康复。

医不好的嗳气、打嗝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