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讲座的五大技巧

作者: 苏富琼

心理健康讲座的五大技巧0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品质越来越高的需求,我发现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仅仅只停留在填鸭式的灌输已很难满足受众的渴望。特别是一个课件只是临时改头换面在标题上做文章,总用一成不变的结构和内容反复面对不同的群体时,尴尬的场景就会时有发生,即老师在台上讲得是神采飞扬,听者在台下盯着手机玩得是专心致志。

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使听者学会积极主动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呢?

愿我这次的分享能给同行的您以参考。

知识储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要确保讲座内容精彩纷呈抓住人心,就要像海绵一样去吸取营养,不断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新自己并与时俱进。

多年来,我有个习惯,就是定期阅读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国家核心期刊杂志。比如2023年《心理与健康》第1期的专家论坛,彭凯平院长的《改变时间观,改变生活》,文章条分缕析,剥茧抽丝,使我在反复的阅读中冲出“时间就是金钱”这一狭义的困境,真正领悟到“把生命的每一分钟活出意义和幸福来,就等于辽阔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时间”这一哲学思想。

我们清楚,知识的海洋奥妙神奇,浩瀚无边,那么我们心理咨询师不仅要储备大量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去系统学、全面学、深入学、拓展学和坚持学,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以便从容应对讲座过程中的万千变化。

语言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讲座的效果

心理咨询师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侃侃而谈,风趣幽默和富有磁性声音的讲述更能吸引听者的关注力。我有20年的学校教学经验作为基础,其间考了普通话等级证,但是,我依然坚持每周听广播练习说普通话。同时,还要常年坚持阅读《演讲与口才》杂志中的内容,不断练习说话的技巧和方法,提升自己的讲述水平,使听者能够在感受语言之美的同时放松心情并有所收获。

课件准备: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心理咨询师在准备课件前一定要坚持摸清听者的诉求,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越具体越好。同时还包括年龄结构、学历水平、从事的职业、婚姻状况、职工花名册等。总之,要请邀请单位具体负责人广泛收集单位职工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心理咨询师再进行归纳整理,然后有针对性地准备讲座内容,确保每一个知识点都能紧紧抓住听者的心,使之环环相扣,力争做到只允许听者有思考问题的空间,而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机会。

比如:我在做一场高速公路职工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前,了解到他们常年在野外工地,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业余时间活动枯燥单一,还备受思念之累。他们需要好好地放松,找到一个方便可行的办法来舒缓苦闷的情绪。

心理健康讲座的五大技巧1

于是,我的课件做得非常简单,三五张黑白的“两可图形”方便工友们看图说话,让工友们通过游戏体验放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关注点不一样看到的事物就不一样的道理。同时,加上一张推荐诗人张二棍的照片及包含两张很文艺图片的诗歌,即这个诗人仿佛就是说的在座工友们自己,都是常年在野外作业,都是那么年轻。所不同的是诗人只有初中文化,却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文字排遣心中的苦闷,歌颂人间的温情。

讲座结果证明,这种方法更容易引起工友们的共鸣和共情,引导他们把所思所想写下来寄给自己最想念的那个人,用文字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文字成为美好生活的润滑剂,让遥不可及的幸福和浪漫触手可及。这种突破常规的讲座深受广大工友们的欢迎和喜爱。

大胆放手:守正创新,自信自强

咨询师在讲座中一定要大胆突破,保持和听者的互动,包括眼神的关照,要让听者能感受到咨询师的温度。

比如我在做一场“三八专场”的讲座时,就以《女人如花》为主题,开讲配上舒缓的轻音乐,讲述我最美好的一个记忆片段,然后,让听者在原本分好的组中轮流讲述自己最难忘的一个记忆片段,最后,每组推荐一位上台讲。

很巧妙的,我把刘建新主任和于晶老师合著的关于《体验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运用到了此处。那就是“不分析、不解释、不评价、不判断、重感受、重陪伴”的工作态度,完全放手,给一群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经历的女性营造了一个自由、放松的环境氛围,使她们能够在彼此的讲述中增进了解,互相宽容、接纳、感动、支持、鼓励、顿悟和成长。这场讲座是我第一次运用“四不两重”技术,效果非常好。有的人说自己有“社恐”却能勇敢地突破第一次开口讲述;有的人讲出了隐藏在内心几十年不愿泄露的经历,让我非常受鼓舞。

总结提高:磨刀不误砍柴工

讲座结束后,咨询师一定要多渠道广泛收集听者反馈的意见,认真分析每一条意见来不断提升自己。长期以来,我对意见提得特别好的听者都会打电话或是当面道谢并进行深入的沟通。同时,还要及时复盘讲座的全过程,收集整理图片和文字资料,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做一个被更多人喜爱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播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