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网搭台 凝心聚力 扎实推进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作者: 季芳

织网搭台 凝心聚力 扎实推进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0

近年来,青岛市民政局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强和保护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指示精神,按照“开‘天网’搭空中平台、铺‘地网’搭物理平台、架‘人网’搭人才平台、布‘和网’搭专业平台”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先后服务困境未成年人26000余人次,帮助1260多名困境未成年人解决心理问题,全面提升困境未成年人群体心理健康水平。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等媒体先后刊发经验做法,国家和省市领导先后调研指导并予以肯定。

开设“天网”,搭建心理服务空中平台

依托专业团队的技术支持,将有关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问题一“网”打尽,实现心理服务全天候、全方位、零死角。

(一)开发“智慧平台”。依托市心理健康服务企业,系统开发运营集数据收集、分析研判、危机干预、科普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智慧云平台”,为全市困境未成年人及各级儿童工作者提供心理科普、心理调研、心理测评、心理培训、心理咨询等专业服务。

(二)开通心理热线。从2021年6月开始,面向全市开通“绽放小葵花”心理服务热线,安排一百多名具有丰富未成年人心理服务经验的心理咨询师轮流值班,先后接受热线求助2800人次,线上疏导化解各类心理问题1200多个,其余全部转入线下,由心理咨询师、社区儿童主任和监护人一起重点关注,持续解决。

(三)开播空中课堂。采取“每年一个系列、每月一个主题”形式,将困境未成年人心理科普工作专题化、常态化。目前已先后开播 “快乐好少年”“阳光好家长”“和睦好家庭”等三个系列,累计完成38场讲座,有160多万人次参加过空中课堂学习,广泛传播了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常识,有效浓厚了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工作氛围。

铺设“地网”,搭建心理服务物理平台

为帮助困境未成年人系统了解心理学知识、充分认清心理健康重要地位、自觉增强心理健康意识,青岛市民政局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持续加强困境未成年人心理服务空间建设,先后建立1个市级综合性心理服务基地、10个区或市级心理服务工作中心、260个街道级心理服务工作站、600余个社区级心理服务工作室。

(一)温馨化命名场所。恰当的场所名称是拉近服务场所与困境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情感距离、密切关系的“连心桥”。为打消困境未成年人对“心理”二字的抵触情绪,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场所均以温馨、阳光和文化气息浓郁的词汇命名:如心灵驿站、爱心小屋、安心小屋等,使大家都容易接受,自愿到该场所接受服务和学习。

(二)智能化联通硬件。通过物联与数联技术,实现线上和线下互联,装备与平台互通,形成较为完善的困境未成年人数字化心理服务物理空间。通过智能化设施,极大方便服务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通过多让设施说话、多让数据开口、少让儿童工作人员跑腿,全面提升了困境未成年人心理服务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体系化配置设备。本着实用、便利的原则,紧贴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特点的困境未成年人的服务需求,系统配置心理科普、心理训练、心理咨询等设施设备,确保每个困境未成年人满怀希望而来、满载收获而归,个个不虚此行。

架设“人网”,搭建心理服务人才平台

依托专业服务基地,与中科院心理所、中国心理学会等国家级专业力量共建,持续建设一流专业服务人才平台,逐步形成专业人才云集的人力资源库,扎实提升困境未成年人心理服务能力。

一是持续加强心理专家队伍建设。聘请20余名高校系统、医院系统及教育系统的未成年人心理服务知名专家组建“小葵花”心理服务专家智库,建立健全专家工作制度,定期分析全市困境未成年人心理服务形势,及时督导和改进不足,保证了困境未成年人心理服务工作健康开展。

二是持续加强专业服务队伍建设。自2021年以来,依托市基地培训资源,采取集中办班、空中课堂和个人自学等形式,对全市困境未成年人专业服务团队、志愿服务团队和社区工作者进行分层次培训,先后培训家庭指导师236人、心理咨询师261人,进一步巩固了专业队伍的服务能力。

三是持续加强基层工作骨干能力建设。针对儿童督导员、社区儿童主任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骨干开展心理关爱能力素质参差不齐问题,先后开展30多场次专题培训,帮助全市儿童工作骨干厘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向,学习专业技术,掌握专业方法,有效提升了儿童工作骨干队伍的心理辅导能力。

布设“和网”,搭建心理服务专业平台

按照“党委统筹、部门指导、专业实施”的工作思路,组织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网格员等组成的多支服务力量,利用线上线下两种手段,构建起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服务网络,确保服务内容落实。

(一)真心解难帮困。扎实开展困境家庭中小学生心理关爱项目,组建服务团队进家入户,为困境家庭中小学生深入开展心理关爱及救助服务,先后帮助106名中小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找回自信心,学习成绩节节提升。在重大节日发起“点亮微心愿·圆梦向阳花”活动,帮助困境未成年人实现个性化愿望。同时与法院、检察院加强联系,为家人或本人涉法的困境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关爱服务,都取得了理想效果,社会各界评价较高。

(二)完善方法手段。结合工作实践,边服务、边丰富、边完善,逐步摸索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一二三四”的方法路子,一是建立一个心理关爱基地,为开展全市心理服务建立“大本营”;二是规范“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确保困境未成年人心理服务无死角;三是建立 “三支队伍”,确保服务内容高效落实;四是建立四个心理关爱机制。为扎实做好困境未成年人心理服务加强制度保障。

(三)制定标准规范。深入研讨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认真总结梳理成功经验做法,邀请心理专家、专业机构和基层服务骨干,共同制定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让全国各地儿童工作部门和更多的专业机构、社会组织更好地服务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织网搭台 凝心聚力 扎实推进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