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留恋旧枕头?

作者: 廖冉

孩子为何留恋旧枕头?0

Q老师,您好!

我最近跟14岁的儿子爆发了一次大的冲突,起因是我扔了他的一个旧枕头,他知道之后大发脾气,还冲出去到垃圾桶里翻了半天,确认找不到之后,他回家大哭了一场,好几天没跟我说话。

这不是我第一次扔这个枕头了,这个枕头是他小时候用的荞麦枕头,是姥姥亲手给他做的,他从小就很喜欢。他小的时候,我工作很忙,主要是姥姥带他,他跟姥姥的关系非常好,经常说等他长大了有钱了,要给姥姥买好东西报答姥姥。

去年姥姥去世了,伤心了好几个月,但也慢慢走出来了。

他从小就睡在这个枕头上,这么多年,枕套都破了好几个,他还是坚持要用。给他买了高级乳胶枕,他也不要。之前我看这个枕头又旧又破,就趁他上学的时候,偷偷扔过两次,结果他放学之后发现就急得不行,跑到垃圾桶里又捡回来,把里面的荞麦壳洗了晾晒干净再接着用。

这次真的找不回来了,他非常伤心,跟我们闹,他爸爸还打了他一顿,说他这么大了,还天天抱着个破枕头,娘们儿兮兮的,一点出息都没有。看着孩子失魂落魄的,我也有点后悔,但这么留恋一个又破又旧的枕头,是怎么回事呢?我可以做些什么?

小伟妈妈

A小伟妈妈,您好!

从您的来信中可以感到您对孩子的关心和焦急,那么我们不妨从依恋的角度来看看孩子为什么对这个又旧又破的枕头抱有您无法理解的钟爱和坚持。

依恋是一个人与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是一个人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模板,会影响到成年后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

依恋通常都是在婴儿和主要照顾者(通常是母亲)之间形成的,母亲作为孩子最重要的客体,被孩子投注了很多的情感。

事实上,6个月之内的婴儿与母亲处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关系中,但母亲作为一个成年人,总会有自己的日程安排,不可能永远及时回应婴儿,这就需要有一个能一直陪伴婴儿的稳定客体,也就是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提出的“过渡性客体”这个概念,就是孩子用来在心理表征上替代照顾者的无生命物体(通常是孩子常用的柔软物品,比如毛巾、小毯子、娃娃等),它最重要的特征是不离不弃,完完全全可以被孩子控制。

* 不管怎么对待它(即使打它,踩它),它都会忠于自己;

* 不用担心它是否开心、是否会反击;

* 也不用担心它们会否死亡等等。

尽管这些物品不是“真正的母亲”,但孩子觉得小毯子或娃娃就像妈妈能给的温暖一样,能陪着他度过妈妈不在身边的时间,缓解找不到妈妈的焦虑,而且比妈妈更容易受自己控制。

这个小伟从小用到大的枕头就是一个过渡性客体。过渡性客体可以是有形的实物,比如常见的枕头、玩偶、衣物等,也可以是无形的视觉表征或听觉表征,比如养育者的形象、小时候常听的一首歌曲等。当一个人感觉到威胁或不安全时,就会自发地寻找可以提供安慰和支持的客体,来对抗和缓冲外界的有害刺激。

临床上,我们可见成年来访者将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已经残破成碎片的枕巾小心翼翼地收好,每天临睡前拿出来仔细地按照纹路一片一片地拼好,放在自己头边,闻着熟悉的味道才能安然入睡的情况。这种执拗和忠诚在别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但对于当事人来说,这种仪式感就代表着自己和依恋对象的联结依然存在,自己不是孤独的,而是被所爱的人所陪伴的。

对于小伟来说,这个枕头代表着姥姥对他的爱,也代表着他童年幸福的回忆,每天在这个枕头上睡觉,就像又回到了他被珍视、被关爱的童年。这个枕头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替代的,他只对这个枕头及其蕴含的珍贵体验情有独钟。如果非要类比的话,我们不妨将这种对过渡客体的迷恋看作是一种个人喜好,就像有些人喜好钓鱼,有些喜好打扑克一样,只要花费在上面的时间和精力不影响个人正常生活,不如给他一个自主的空间去回味和体验他所珍视的情感。当一个人能在现实中获得足够多的情感联结和人际支持的时候,也就是过渡性客体退场的时刻。

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对这些旧物的迷恋是病态的不卫生的,因此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切断孩子与过渡性客体的联结,这就如同抽刀断水水更流,不但无法阻止孩子对过往的迷恋,还会严重破坏现有的亲子关系。事实上,对孩子情感的尊重和包容所蕴含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不卫生带来的健康风险。

此外,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当孩子更为成熟和独立的时候,过渡性客体会被逐渐地遗忘。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对过渡性客体的迷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 尊重孩子的情感和所有权,允许小毛巾、枕头或旧娃娃脏一点,任何时候要清洗或改变,都得先征得孩子的同意和配合。

● 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支持,让孩子真切体会到当下的家长眼中和心中是有自己的,自己的负面情绪(如失望、悲伤、嫉妒等)可以被看到和被镜映。孩子与真实客体的良好互动能降低对过渡性客体的依赖。

● 鼓励孩子建立更多的人际联结,不光是与家人的互动沟通,也要增加与同龄人的玩耍嬉戏,尤其是足球、篮球等有身体接触机会的群体体育运动,当孩子感受到融入集体,被同龄人接纳时,自我认同感和独立感增加后,对过渡性客体的需求就会有所减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