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如何度过“情绪震荡期”?

作者: 刘肖肖

少年的你,如何度过“情绪震荡期”?0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将青少年期比喻为人生旅途中“疾风怒涛”般动荡不安的时期。

他在1904年发表的经典著作《青年期》(也译作《青少年心理学》)中,对这个时期“疾风怒涛”的特征作了较详细的描述。他认为青少年在情绪表现上呈现出明显的两极性和矛盾性,好似荡着情绪的秋千。

的确,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一方面,他们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萌芽时期;另一方面,青春期的他们生理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却跟不上生理发展。总体来说,中学生正处在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复杂的时期。

因此,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会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种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很容易使中学生产生消极情绪,造成情绪困扰。

中学生的情绪发展特征

1丰富而热烈

随着自我意识、社会性的不断发展,中学生有了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对人际关系有了更多的认识和需求。由于不断产生各种新的需求,以及需求强度的增加,中学生体验到了自尊、自信、自我、自负及友谊等方面的多种情绪,情绪体验愈加丰富,情感变得更加细腻,对别人的言行逐渐变得敏感。

2起伏波动大

中学生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遇事易激动,忽冷忽热,往往会因为一点小小的进步欣喜若狂、精神振奋,也会因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垂头丧气、陷入低落。同时,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对自己的优缺点特别敏感,有时会高估自己,有时又为自己的不足过度担心,情绪起伏波动大。

3有文饰现象

中学生情绪活动的丰富性,导致了情绪更加趋于复杂化,他们会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在特定社会环境中表达的适当性,表现出情绪的文饰性。面部表情不再是内心世界的显示器,有时候对某件事感到厌烦,但出于某种原因,既可以表现得不在意,也可以表现出热心;对一个人明明很喜欢,愿意接近,但出于自尊心或者其他原因,有意表现出冷漠。

从情绪发展特征看,中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有哪些?

情绪不稳定

日常生活中,中学生深受情绪不稳定的困扰。他们会感情用事,遇事易激动;对外部刺激反应迅速、敏感,高兴时兴高采烈,失败时郁闷悲观;有时为一点小事动怒,与人争吵,有时又会转向反面,变得泄气、绝望;在强烈的情感冲击下,可能会遇事武断,行为固执,不听劝告,甚至因为不冷静,会做出一些追悔莫及的事情。

孤独感强烈

在学校、家庭生活以及个人关系中,中学生因未得到某种社会关系的满足会产生不愉快的孤独感。他们会积极地用自己的内心体验世界,力图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但现实又会让他们产生不安全感,这会使得一些中学生因害怕增加不安全感而不想与人交往,从而转向自我内心的交流。还有一些中学生的自尊心强烈,往往担心自己的某些方面被人耻笑,于是隔绝他人,从而导致孤独感的产生。

敌对情绪重

有些中学生总表现出“不受教”“不听话”,甚至经常与老师、家长对着干,他们为了表现自己与众不同,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觉得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故产生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绪,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逆反心理”,是中学生为了维护自尊,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中学生如何摆脱情绪困扰,度过“情绪震荡期”?

●  识别并接纳情绪

提高情绪识别力

情绪识别力即识别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中学生要提高情绪识别能力,首先要了解基本的情绪知识,学会区分和描述特定的情绪。其次,要及时注意到自己情绪的变化,并进行评估和判断。最后,要试着观察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体察情绪的产生和身体反应、想法之间的关系。

接纳情绪

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的存在价值,没有好坏之分。情绪能够帮助我们觉察周围的环境,判断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事情,做出适应性的行为。比如愤怒,可能会让我们丧失理性判断,但同时也会提醒我们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当情绪来临时,与其回避,不如接纳。

●  正确表达情绪

当情绪产生时,要学会正确地表达,这不仅可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也可以让别人更了解你,更好地促进人际间的良性互动。比如,经常表达自己的积极情绪,与他人一起分享美好的感受;当一些不良情绪产生时,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和宣泄,如倾诉、运动、放松训练。

当产生愤怒情绪时,可以运用“我讯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将愤怒的真实原因冷静、客观地表达出来。

“我讯息”的沟通方式是指:行动—感觉—结果—期待。

比如,学生A放学回家后,对家长脱口而出的是:“你们一回家就拉着我问这问那,烦不烦啊!你们让我休息会儿不行吗?你们一点也不体谅我!”用“我讯息”的方式沟通,A的表达应该是这样的:“我上一天学感觉好累,回家后想先休息一下,然后完成作业,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和爸爸妈妈交流学校里发生的事,如果我没有时间,希望你们不要强迫我。”

通过观察这两种不同沟通方式的区别,我们可以发现,前者的每一句话都以“你们”为开头:“你们……烦不烦啊!”“你们……不行吗?”“你们……我!”当用“你们”或者“你”为开头去和人沟通的时候,这样的对话会带着责备的口吻,让听者产生被谴责的感受,沟通自然就不会顺畅。

而“我讯息”的沟通方式,是将“你”开头转换成“我”开头,“我讯息”的沟通方式不存在谴责、批判,所表达的只是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对事不对人,把焦点关注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跟人闹别扭上。它是一种具体的陈述,而不是情绪的发泄,是“就事论事”的沟通。

此外,中学生还可以学习一些适合自己年龄段的心理课程,深入了解情绪的产生机制,掌握简单的情绪管理工具,以有效面对和掌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