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男老师遇到青春期女生的“对视恐惧”

作者: 沈远飞

当男老师遇到青春期女生的“对视恐惧”0

学生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他们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同学和老师。从这方面看,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师生关系的影响。作为一名“稀少”的小学男性班主任,我遇到了一个较为特殊的案例。

一位成绩优异女生的异常行为

早有耳闻,小严是个成绩优异的女生,成绩总在年级前几名。六年级时,我成了她的班主任。在师生正常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小严的“异常”。

她在我的课上总是埋着头不看黑板。被我点到回答问题时,总是把目光转向别处,逃避与我对视,偶尔与我对视的瞬间,她就像触了电似的,目光立刻“缩”了回去,而且和我说话时会有结巴的现象,并带有明显的焦虑。她的这些表现让我想到了“对视恐惧”。

解读女生的“对视恐惧”

“对视恐惧”是一种社交恐惧,受个体生活经历、性格特点、家庭教育方式、社交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通常表现为害怕在公共场合展示自己,恐惧与人对视或进行社交互动。

我先向她的家庭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据小严妈妈称,小严家里有两个孩子,她与弟弟。小严的父亲性格暴躁,有很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对弟弟非常偏爱,对小严则经常打骂,还总是将弟弟的错怪到小严头上。久而久之,小严便对父亲产生了恐惧感,不敢与父亲对视,和父亲说话时会紧张、结巴,生活中对于年长的成年男性也有恐惧的表现。小严妈妈对此表示很担心,希望我能帮帮孩子。

在与小严妈妈沟通之后,我又观察了小严一段时间,发现她只是对我有“对视恐惧”,并没有泛化到其他老师身上。我想,这是因为只有我是男老师。另外我还发现,她只是不能和我这个年长的成年男性进行正常的对视和交流,而对于班里同龄的男同学,是可以正常交往的。

如何帮助女生克服“对视恐惧”

作为小严“对视恐惧”的对象,我最开始尝试着避免与她目光接触,结果没几天就收到小严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是不是讨厌我”。

可见我的这种方式并没有起到正面效果,反而令她更加敏感。

我意识到,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青春期的孩子在心思和情绪上都比较敏感,如果男老师用回避的态度表达对“对视恐惧”女生的“不满”,

可能会被她们误解为“厌恶”,后续可能让她们由最开始的不敢“看”某一位异性老师泛化为不敢“看”所有异性老师,甚至是不敢与同性别老师的目光接触。

再者,由于生理发育很快而心理上难以适应,以及学习压力和其他外界因素影响,青春期女生可能很难自己去调节和解决“对视恐惧”的问题,需要老师的帮助。

“对视恐惧”对青春期的女生来说是人际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挑战。如果她们顺利度过这个阶段,那么她们与人交往尤其是与异性交往时,会自信如常;反之,会变得自卑,害怕与人交往,尤其是与异性,更严重的可能会害怕出现在公共场合,把自己封闭起来。

通过帮助小严解决问题,我总结了如下经验:

1接纳它,放下偏见

当学生出现眼神“躲闪”“游离”等不敢与老师对视的情况时,如果对“对视恐惧”缺乏正确的认知,或者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这样的学生有问题,就很容易对学生产生误会与偏见,进行指责或强迫。

教师首先要理解并接纳学生的行为,放下误解与偏见,即便当下你感到不解、不悦,也不要不加掩饰地表露自己的不接受或者强迫学生立刻改正,要先对学生“对视恐惧”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

2排位置,缓解恐惧

教室里正对讲台的区域更能被老师的目光关注到,因此坐在正中间位置的学生与老师的目光交流也更多。有“对视恐惧”的学生,不敢抬头看黑板,怕与老师的目光接触,但学生的内心是渴望抬头听老师讲课的。

为了不影响这类学生的课堂学习,老师在安排这类学生的位置时,可以先避开中间区域。这样,学生就不用担心一抬头就与老师的目光接触了。慢慢地,敢抬头看老师的次数多了,心里的恐惧感就会逐渐减轻。

3目光接触要把握分寸

学生都渴望老师关怀的目光。在面对“对视恐惧”的学生时,教师不能一直“无视”,要适当地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如果教师一直不看学生,会被误解为“被老师讨厌”。

在实际处理中,我发现小严偶尔会抬头“寻求”与我进行目光接触,来“试探”我对她的态度。这时,我会及时回应个眼神,来消除她心里的顾虑。但是,目光接触的时间不能太长,一瞥而过即可。时间太长会让她有“目光退缩”的行为。

4与心理老师合作,开展团体辅导

和心理老师一起开展关于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团体辅导活动。前期主要是团体建设,营造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后期会引导团体成员交流与青春期有关的话题,逐步掀开青春期的神秘面纱。当大家对青春期有了更多的认识后,我以匿名的方式收集了学生的青春期烦恼,做成一份汇总表,取名为“青春期常见的烦恼”,呈现给学生。其中,有一种烦恼是“不敢看异性的眼睛”,并让心理老师针对这种现象进行辅导工作。

小严的“对视恐惧”主要是受家庭因素影响,班主任虽无法帮她解决家庭矛盾,但至少可以与心理老师合作,在她的疗愈之路上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5多鼓励,经常表达关注

有“对视恐惧”的学生特别需要鼓励。因为老师的鼓励就意味着接纳。

在此,介绍一种“靠近式”鼓励方法。当小严与我的目光接触并产生“退缩”行为时,我会自然地走到她身边把身体微微倾向她站立一会儿,传递出对她的接纳。平时,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我也会刻意地提到她的名字,问一问她的准备情况,表达对她的关注。

看着小严逐渐摆脱对视的恐惧,开始自然地与我交流,我感到很欣慰。当然,这不是短期就能做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遇到同样问题的老师们,也能耐心地等待“小严们”的成长,给予理解和关爱,帮助学生消除恐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