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催眠,做自己的催眠师
作者: 刘瑞峰近年来关于心理健康的文学影视作品增多,心理工作中常用的一门技术“催眠术”也就不断地通过这些文艺作品映入大家的眼帘。当这个让普通大众觉得又炫酷、又神奇的技术被大众所熟知的时候,问题也浮现出来,催眠到底是什么体验,真有那么神奇吗?我被催眠是什么状态呢?我是不是也可以学会催眠术啊?
无处不在的催眠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假设。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当你阅读到我这篇文章的时候,你就已经进入了深深的催眠状态呢?
答案是肯定的——你此刻正在被催眠。
我们来举一个有趣的例子:我现在给你一个字“糖”,当你看见它的时候你脑子里会想到什么?从味觉上肯定是甜甜的,好吃;视觉上也许你会联想到你最爱吃的某种糖果。如果你这么想那么恭喜,
你已经被催眠了。你一定会奇怪为什么?
首先你仔细去想一下,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这个就是“糖”的。是不是在你很小的时候,也许只有一两岁那会,第一次你的妈咪拿出这么个东西,在你面前晃来晃去,还不停地念叨“宝宝吃糖糖”,然后当你把这个东西塞入嘴里的那一刻,你深深地记住了这个甜甜的味道。然后在未来的日子里,没有任何理由地,你就记住了“糖”是甜的、是好吃的。甚至于你每天放学后、空闲的时候、玩耍的时候不由自主地要买糖吃。所以你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植入了这样一个指令,是不是很有趣?
所以你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突然发现一个可怕的事情,你现在所能理解的和明白的一切都是接受了催眠指令,而且只要你接受了之后,你从不怀疑这个指令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就好像我现在只要说一句话,你就像中了魔似地回应我下一句话,不信咱们试试:“今年过节不收礼”,现在你脑子里出现了啥?肯定是那魔性的下半句广告语对吧。没错,你突然会发现催眠好像无处不在,这还真是一件又可怕又有趣的事情呢。
那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更有趣的假设,你就会清楚我们人为什么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了。还是回到你一两岁的小时候,这一次是你的爸爸拿了一个甜甜的食物在你面前晃啊晃,但是他告诉你“宝宝,吃这个,这个甜甜的好好吃。这个叫屎”。那么很多年以后直到今天你都会爱上吃“屎”的感觉。突然有一天你进入了人群里,而那群人吃的和念出来的都是“糖”,只有你说想吃“屎”,然后你遭到了他们莫名其妙无情的嘲笑。那一刻你的世界崩溃了,你感觉到自己的想法和别人完全不同,你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了怀疑,然后你会出现愤怒、羞愧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你产生了“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的产生通常就是同我们的认知和情绪相关。
搞懂催眠现象,做自己的催眠师
以上问题让我们不得不讲一个稍微专业的心理学概念来让你更好地明白,按照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理解,将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简单地说。潜意识有一个特点叫作“无条件接纳”。在我们对一个物体或者事件进行初次接触时,我们的潜意识就只会单纯接纳这个东西的存在,而不会添加什么判断和解释,但是这个时候我们有另外一个叫作意识的存在,它通过后天形成,比如我们通过别人教会我们,我们通过意识对物体赋予想法和意义,能够有属于自己的判断和解释。
所以首先我们会通过潜意识对于一件事、一个物体进行无条件接纳,然后由意识赋予意义形成独立的想法,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情绪。那么这样你就很好理解,一个孩子如果从小被人讲“你长得很丑”,那么长大了他就始终会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进而产生很多心理问题,然后会去不断地整形,严重的会有整容成瘾行为。但是无论做成什么样子,都始终觉得自己不好看。而另一个孩子从小被讲“你什么事情都做不好”,那么同样的长大后,他也会因此产生很大的行为障碍,比如做事始终没有信心,不敢做事情,最后真的什么都做不好,严重的甚至出现精神障碍。
如果简单地把人理解为一个计算机,那么出现心理问题其实就是早期的“心理编码”出现问题,以至于到了某个阶段无法正常地运行了,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其中的催眠治疗技术,就是催眠师通过催眠的方式唤醒来访者的潜意识,协助来访者重新调整好自己的认知、情绪、行为。也就是把压在来访者心里的那个“屎”重新变“糖”的过程。
所以,如果你突然发现自己的世界不对劲了,不妨重新思索一下,你是什么时候“被催眠了”,也许你就能找到一个新的方式重新对自己催眠一次,变成更好的那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