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健康2022年第7期

心理与健康

心理与健康2022年第7期

月刊 文化综合

简介

《心理与健康》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办以来积极致力于增进信息交流和学术研究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推动我国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心理健康水平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心理与健康》帮你了解心理知识,浏览心理世界,拨开心理迷雾,清除心理淤积,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目录

专家论坛 | 冥想与身心健康

随着与现代心理学的融合、去宗教化的价值定位,冥想特别是源于东方佛教的正念在心理治疗领域掀起了热潮。近年来,由于神经科学等技术的应用,正念冥想的生物学基础逐渐被揭示,显示出其“正能量”的科学基础。目前,以正念冥想为核心的训练和治疗,不仅对众多...

本期策划 | 突发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该怎么做?

生活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意外。有的意外是惊喜,我们欣然接受;但也有的意外是惊吓,甚至是灾难。新冠肺炎疫情、火山喷发、地震灾害,还有前段时间的东航坠机事件等,这些大多都是意外,是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面对糟糕的突发事件时,人们往往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本期策划 | 如何为心灵“清创”

“没骨气”的炮弹综合症? 1915年2月,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中的一篇文章探讨了一战中曾受爆炸攻击的英国军人产生失眠、视野变小、丧失味觉与听力和记忆的问题。后续不断发现,在1914年8月爆发的一战,到当年12月为止,1...

本期策划 | “疫气疯发”之后,我们如何寻求成长

很多人都没有想到,2022年的春天,我们还在备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折磨。今年的疫情,比2020年还要复杂,因为新冠病毒进化出了许多变异,德尔塔、奥密克戎等的感染和传播情况都与最初的毒株不同。有的学校暴发出了疫情,学生群体出现的确诊增多。校园难免...

心理访谈 | 关于心理咨询,你真的了解吗?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不同年龄段的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有些人出现了焦虑、恐惧、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当前,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的科学普及越来越多,针对疫情的多条心理热线也随之建立起来,人们对心理辅导、心...

心理师园地 | 如何找寻心理咨询中的“灯塔”?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航行,在困顿迷茫时,看到闪光的灯塔,自然会有种“峰回路转”的欣喜。 心理咨询中,我们常常同来访者探讨围绕自我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例如,无法看到真我时的自我探索,如何保持自我而与他人融洽相处的人际关系问题,自我在生存环境中受...

心理师园地 | 如何不再谈“迫”色变

有一类心理疾患群体叫“迫友”,他们谈“迫”色变,把强迫症理解为神经症里的“牛皮藓”,甚至觉得是患上了“心理癌症”。其实,强迫症咨询和治疗难的不是如何给个案对症下药,缺的也不是具体的咨询疗法,重点是打破个案接诊初期的抗拒心理和畏难情绪。目前网...

心理师园地 | 揭开心灵成长密码

BPS模式,即生理—心理—社会(Biology-Psychology-Society, BPS)整合模式,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角度理解个体行为的系统视角。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

育儿与家庭 | 警惕亲子沟通中的“虚假共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亲子沟通的重要性,愿意在交流中与孩子共情,分担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的喜怒哀乐。但是我却陆陆续续收到所在实习学校一些家长的反馈,他们说孩子最开始是愿意跟他们交流的,可渐渐地,不知何时孩...

育儿与家庭 | 独身妈妈带娃,如何调控负面情绪?

当今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尤其在一二线城市,离婚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于是产生了不少单亲家庭。在大多数单亲家庭,孩子跟随母亲一起生活的情况居多。随着中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一个家庭里孩子的数量多了,女性在离婚后自己带着孩子生活的情形也随之多起来...

育儿与家庭 | 身为父母,必须明白的育儿秘籍

常常听人说:“第一次为人父母,多关照多理解”,这句话不仅反映出人们对父母这个“职业”的认识在不断调整,也道出了父母在养育过程中的担忧、困惑与迷茫。从最初能吃饱穿暖到现在望子成龙,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在日益增长,于是市面上科学育儿、高质量孩子养成...

教师“心”干线 | 居家授课,教师该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目前,面对依然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居家线上授课成为无法避免的选择。在线上教学当中,教师们想必都正在克服许多局限和困难,也面临着很多无形的压力。在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教师们往往会忽视自我的心理关怀。 疫情反复之际,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做好学生工作...

教师“心”干线 | 如何提高个案心理辅导的胜任力?

2021年7月,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同时要注重安排丰富多彩的挫折教育、生命教育等活动,从而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可见国家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教师“心”干线 | 她为什么偷东西?

一天,我正在学校心理辅导室值班,高二11班的班主任高老师来找我求助。 班上有一位叫小静的女生,平日很文静内向,不太爱讲话,起初大家都不太注意她,但从高一下学期开始,陆续有同学找高老师反映,说她经常偷同学的食物。 因为我们是寄宿制学校,很多学...

社工师之窗 | 关注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康复

我们在原生家庭长大,成年后进入另一个家庭,或者建立自己的小家庭,然后看着子女长大离家,去继续他们的家庭生活,可以说,家庭生活贯穿了我们的一生。然而,有些人,他们因各种原因,没有顺利过渡,或者深受家庭困扰,将上一辈的家庭困境带给新的家庭与成员...

心身保健 | 心身健康需做好“三减三健”

每年的9月1日都是我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近3亿人确诊慢性病,其中6成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4种严重影响寿命的慢性疾病包括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众所周知,我国...

心身保健 | 乙肝病毒携带者该如何做好身心保健?

我的朋友吴小姐,无论在各个方面都是令人艳羡的“别人家孩子”,她性格恬静,外貌出众,曾就读于知名的985大学,毕业后如愿进入了心仪的公司。外表光鲜的她却有着不为外人道的困扰:她是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她从小成绩优异,乖巧懂事,但仍因为这个病...

金色时光 | 一支笔、一个笔记本,更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当下网络社会,智能手机盛行,“手机病”似乎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不少老年朋友也喜欢一天到晚捧着手机,刷个不停:刷完朋友圈刷微博、刷抖音、刷淘宝……总之就是机不离手,搞得自己头晕目眩、颈椎酸痛、手脚麻木。 很多老年朋友的共同体会是:刷机时好...

影视解读 | 唯有爱,才会让生命得以不凡

电视剧《人世间》改编自梁晓声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周秉昆和郑娟的生活为主线,讲述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剧中郑娟的人生支离破碎,充满悲剧色彩:作为弃婴被收养,养母年迈,同样被收养的弟弟失明;正值花季被暴徒侵犯,未婚怀孕;嫁与周秉昆后,遭遇丈夫获罪入狱...

心理传播工作室 | 了解催眠,做自己的催眠师

近年来关于心理健康的文学影视作品增多,心理工作中常用的一门技术“催眠术”也就不断地通过这些文艺作品映入大家的眼帘。当这个让普通大众觉得又炫酷、又神奇的技术被大众所熟知的时候,问题也浮现出来,催眠到底是什么体验,真有那么神奇吗?我被催眠是什么...

心理传播工作室 | “摆烂”背后的心理机制

最近,在社交网络媒体上,“摆烂”一词接过“内卷”“躺平”的流行大棒,成为各种表情包、网络用语的新宠,用来表达一种对事情向糟糕方向发展的不作为态度,比如:“今天的任务完成了吗?”——“没,但我不在乎。” 想来也是,外面的气温越来越高,谁不想“...

心理诊室 | 人在职场,该如何学会拒绝?

遇到问题想到您 “老师,我的一位同学遇到了棘手的事情,您能帮她咨询一下吗?”晚上十一点多,我收到了毕业学生丹丹的微信消息,她的同学也是我的学生。今年的毕业生已经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了,会是什么问题呢?尽管咨询值班已经预约了两位同学,我决定调整...

心理诊室 | 委屈的姑娘并非不想上学

深秋的一天,我的心理治疗门诊来了一位姑娘,她叫晓欣(化名),刚刚升入初中三年级,个子不高,圆圆的脸,马尾低低地梳着,黑色的头发泛着干枯的黄色,低着头慢慢地走进了我的诊室。 我其实想上学 我请晓欣坐下后,她很有礼貌地向我问好,沉默几秒后,默默...

心理诊室 | 莫让悲伤逆流成河

有一天我在咨询室接到一位美术学院教师的电话,他说他的外甥女小樱在老家的一所农村小学读五年级。小樱最近一个多月总是不愿意去上学,家长问原因孩子也不说,跟老师联系,老师反映在学校并没有发现孩子有异常。 小樱家在农村,出生时父母已经年过四十,她从...

心理诊室 | 笑容背后的阴霾

甜甜,女,17岁,高三学生,乖巧听话,常见笑容,没有明显外露的情绪表现。7岁时父母离异,和哥哥一起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这次来咨询的原因是最近家人发现甜甜很少与人交流,表情也很少变化,总是显得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学业和人际交往受到一定影响。 她...

排忧解难 | 孩子学习焦虑,父母该如何陪伴和支持

Q老师,您好! 我是一个新手妈妈,孩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成绩不错,也很努力。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一边体验,一边成长,收获颇多。最近我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不知道该怎样面对。 期中考试那天孩子身体不适,所以最后的成绩不理想,本以为她不会太在意,...

排忧解难 | 该如何控制“发疯”的自己?

Q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高一音舞生,最近状态比较差。自从六年级学钢琴,妈妈对我的学琴练琴管理很严,即便现在已经高一了,在练琴沟通方面仍然是以妈妈为主导。高中以来,每周在家几乎都会跟父母争吵,而每次争吵都离不开练琴,有时当自己不高兴时,偶尔踢...

心理与生活 | 想要谈好恋爱,先学会“自我表露”

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紫薇对着尔康吃醋地说:“你和她看星星看雪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而我都没有和你这样过。”这句话乍一听有些矫情,但实际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紫薇并不是无理取闹,她生气和吃醋的地方在于尔康的“自我表露”给了别人而...

心理与生活 | 为人夫、为人妻,也会叛逆吗?

一个来访者告诉我,她和丈夫结婚三年,这三年里,她总感觉自己在和一个处在青春期的暴脾气孩子一起生活。比如,天气降温了,她对丈夫说一句外面冷,你出门多穿一件衣服,丈夫就会感觉很烦,觉得她在控制自己,会故意不加衣服。再比如,房间乱,她让丈夫收拾一...

心理与生活 | 疫情期间,如何经营夫妻关系?

疫情会给每一个家庭成员带来压力,对于家庭中的夫妻成员来说也是如此。 在此期间,家庭会遇到一些危机:如家有重症病人得不到医治,在封控期间,家庭在物质上尤其是食品发生短缺,家庭在疫情期间产生矛盾和冲突,如孩子拒绝上网课,或出现网络沉迷,不分昼夜...

情绪与压力管理 | 善用“共情”,让你的人际关系更好

朋友A最近很烦恼,说她在公司被黑得体无完肤,所有同事对她的评价都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说她是一个把野心写在脸上的女人。但她认为自己并不是这样的人,她也有照顾他人的意识,也会给其他同事争取表现的机会,也会在同事们感到疲惫的时候给他们送零食和奶茶...

情绪与压力管理 | 把考场当秀场:职场面试的心理调适

为什么面试时会紧张? 情景焦虑 当一个人遇到陌生环境时,他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反应,比如对潜在的不确定性的紧张和焦虑。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社交焦虑中的“情景焦虑”。 应试者第一次进入面试考场,对面试场地、考场布置、面试流程、面试问答、考官评...

情绪与压力管理 | “双减”政策下,如何减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

2021年的“双减”政策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和培训负担,相关部门出台了“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等规定。但是,随着社会竞争激烈和学校家长的高期望,学生身上的学习负担还是普遍过重。...

心理健康资讯 | 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关爱“1234”

参加心理游戏、聆听心理讲座、体验心理设备、感受心理成长……“五一”小长假期间,来自青岛市不同区的数十名困境儿童在心理健康基地度过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假日。 去年以来,青岛市民政局把心理关爱作为加强困境未成年人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购买专业心理...

心理健康资讯 | 突发应急事件,公众心理如何应对?

突发应急事件作为严重的外部应激源,当超出个体应对能力时,就会发生明显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即应激反应,可表现为一系列的情绪、认知、行为和生理上的变化。 为提升公众在突发应急事件期间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觉察和识别能力,提高对相关心理卫生问题的应对能力...

心病防治 | 老年人 晚间糊涂,切莫大意

刘大爷怎么了? 先是刘大爷的老伴儿发现他有次半夜不睡觉,一脸紧张害怕的样子,紧盯着窗外,口中念念有词“你们别进来!要是再敢进来,我就打死你们”等之类的话,而且他手里还紧攥着一根棍子,时不时抡圆了就往窗户砸去。这可把他老伴儿吓着了,上前去拦他...

心病防治 | 关于阿斯伯格综合征,你了解多少?

近年来,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大众,对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认识都在迅速增长。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里指出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人在社会交往中通常有严重的、持续的功...

心病防治 | 宝妈分娩,准爸爸也会恐惧吗?

近几十年来,父亲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男性不仅养家糊口,而且还参与照料家庭生活,如养育、照顾和教育子女。然而有所不知的是,男人和女人一样,也会对分娩产生恐惧。 相比有经验的父亲,第一次经历妻子怀孕的准爸爸对分娩更加恐惧。通常,...

心病防治 | 灾难过后,该如何应对心理创伤?

遇难者家属及幸存者之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般来说,创伤后应激障碍包括以下四组症状:(1)反复重现创伤事件(比如做噩梦);(2)持续回避与创伤相关的刺激;(3)产生创伤事件相关的认知或情绪负性变化(比如认为世界绝对危险);(4)过度警觉。创伤后应...

读·作·编互动 | 面对就业难,高校毕业生该如何调适心态?

又值一年毕业季,根据教育部最新披露的数据: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为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然而受疫情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互联网大厂不断裁员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可以说是“史上最难就业季”。 从宏观方面讲...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