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鱼为何万能?
作者: 陈锐在2014年作为独立App上线运营之初,闲鱼应该不曾料到有一天会比当初孵化自己的淘宝更符合那个知名定语:万能。如今,闲鱼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二手交易平台之一,但“万能”显然并不仅仅是由于它业务规模大。以下三个随机抽取的闲鱼用户使用场景也许能帮助理解这种万能:
35岁的公司人刘雨,使用闲鱼10年,总计通过闲鱼买到339件商品、卖出485件产品,赚取78156元。6月的一个周末,她一天之内4次打开闲鱼:上午搜索“停车券”,原价20元/小时,闲鱼上可以买到10元/小时的优惠券;进商场买M Stand咖啡,在闲鱼寻找“代下单”,一杯35元的拿铁只需半价;晚上看音乐剧《芝加哥》,门票是从闲鱼“收的”;当晚入睡前,她再一次打开闲鱼,“擦亮”挂在上面的闲置物品—这是闲鱼的一种官方功能,商品每被“擦亮”一次,就能在某个时间段内获得更多曝光机会。
20岁的大学生黄瑞使用闲鱼接近5年,主要购买二次元周边。比如游戏《光与夜之恋》中的角色“查理苏”的吧唧(指徽章)、从日本动漫《海贼王》的主角“路飞”衍生出的棉花娃娃和娃衣(指给娃娃穿的衣服)……“买到196件、卖出32件,在闲鱼赚了3197.6元”是她的个人闲鱼简史。
在深圳,即将研究生毕业的璐璐不久前将自己的简历“挂”上了闲鱼。璐璐学习人力资源,通过闲鱼,她有偿提供MBTI性格分析,两个月内赚了4 0 0 0多元。璐璐售卖的性格分析业务在闲鱼被定义为“神奇副业”,这是一个2024年7月才上线的新品类。在这个分区里,你还能找到定价50元一次的上门喂猫、10 0元一小时的入户收纳,甚至200元半天的“当伴娘”服务。
在“闲鱼宇宙”中,从二手商品、租房、遛狗,到各类代金券、代下单服务,闲置的定义如今已被大幅扩展。实物、技能、时间,甚至信息差,都在这个平台上流通,最终构建出一个多元而复杂的交易生态。根据官方披露的数据,截至2024年3月,闲鱼注册用户数超过6亿,日均GMV超过10亿元,日活跃用户(DAU)超过2000万。
“万物皆可交易”恐怕是所有综合性电商平台的梦想,但要实现绝不容易,也很难被计划。2014年从“淘宝二手”升级成独立App之后,闲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自我定位是二手淘宝,本分地扮演着一个C2C闲置交易平台的角色,用户心智集中表现为断舍离工具(卖家)和捡漏之地(买家)—万能,应该并不在闲鱼创立时的业务目标列表里。
2019年之后,闲鱼进入变化期。一系列变化既表现在管理层、业务规模、商品品类和运营策略等多个维度,也与阿里巴巴集团2020年之后数次针对公司架构和战略的大规模调整相呼应。某种意义上,闲鱼11年来的风格变化,对应的正是中国二手经济乃至更广义的电商生意在10年间的演进。
10年前,一支二手口红在平台上被交易可以引发热议,消费心理建设是平台的任务之一—2015年,闲鱼首任负责人谌伟业曾在公开活动上表示,闲鱼要“持续帮助用户突破买卖二手的心理障碍”;10年后,“二手消费”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和趋势,而闲鱼甚至在这一层面上具备了某些社会亚文化属性。
狭义的“二手电商”之外,万能的闲鱼提供了对“闲置再利用”的多维观察视角。
闲置的定义,不断被扩展
作为阿里巴巴的内部创业项目,闲鱼的早期用户主要来自于淘宝导流,主要解决个人闲置物品的流转。“一键转卖”功能允许淘宝用户直接将已购买的商品发布在闲鱼,既方便快捷,还能在初期部分解决买卖双方的信任问题。当时,淘宝在首页、购买记录页等多个位置都给了闲鱼入口,方便用户快速“转卖出手”。截至2016年3月,已经累计有1.7亿件闲置商品通过闲鱼成交。
闲鱼大事记

这一时期闲鱼上成交的商品以个人的二手实物为主,包括服饰、数码3C,图书和家具家电等,毕业、搬家和清理衣柜就是最典型的闲鱼“货源”供给场景。2016年闲鱼上线了租房频道,这是它首次尝试突破纯实物交易。
2019年,创立闲鱼的谌伟业离开,原淘宝直播及内容生态事业部资深总监陈镭接手,闲鱼开启了从处理闲置的简单工具到以兴趣和社区运营为策略的内容化转型。2020年陈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C(消费者)、B(商家)、S(服务商)这三个角色正在闲鱼上逐步成长,闲鱼会死盯着第一个C,确保更多闲置能流动起来。
但陈镭显然也很清楚,光靠C,闲置的供给难以维持,引入B端商家是必要的一步。于是,2019年闲鱼上线了“闲鱼优品”,引入品牌官方二手、经销商库存等,爱回收等服务商也同期入驻,B端卖家开始进入闲鱼。到2024年,闲鱼又上线“闲鱼奥莱”,将“微瑕捡漏”“品牌99新”“大牌清仓”等品质有保证、价格相对优惠的产品汇聚在同一页面下。
此外,陈镭从淘宝直播带来的另一个策略,是2020年关停早期主要基于地理位置的“鱼塘”功能并推出“会玩”社区,让名人和垂直KOL入驻,带来话题和社区活跃度的同时,也能丰富供给。
更为重要的是,同期闲鱼开始有意识地扶持年轻化的兴趣社区,以潮玩盲盒、手办模型和“四坑”服饰(汉服、lolita服饰、JK制服、COS服)为代表的泛二次元经济在闲鱼渐成气候。同时期,技能服务也开始萌芽,比如游戏代练、宠物教养、手作教学等,这些由UGC驱动的非实物类商品扩展了“闲置”的外延,也激活了社区,闲鱼不再是那个单纯的二手交易工具。
转转CEO黄炜对《第一财经》杂志表示,在平台上形成“网络效应”是C2C模式的关键。“在同一时间里,卖家和买家,也就是供给和需求同时爆炸,形成网络效应,才能让这个平台活跃起来。”QuestMobile 2025年的一份报告显示,闲鱼人均单日使用时长32分钟,其中社区浏览占比57%。
年轻用户、职业卖家和非实物类商品这三大要素极大程度改变了闲鱼的供给生态。数据显示,2019年时闲鱼的非实物GMV占比小于5%,到2023年跃升至12%,2025年已占比28%,接近3成。
但供给的多样和复杂性也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一些专业的“二手贩子”往往使用几乎相同的文案,批量售卖宣称“全新正品、国行未拆封”的电子产品,至于产品是否为退货商品二次出售、翻新机等,买家并没有更好的鉴别方法。
在闲鱼巨大的空间里,藏着许多类似卡券倒卖、账号黑产、隐私数据甚至擦边色情等各种无法被摆到台面上提及的“灰产”。一家连锁快餐品牌前运营人员向《第一财经》杂志介绍,闲鱼上流通的卡券大致有3种来源:个人转卖,比如购买了品牌的会员卡但个人使用次数没有那么多,自行发布于闲鱼与他人共享使用;高度关注品牌活动的代购群体,在品牌活动时囤充值卡、付费会员、优惠券,并于闲鱼批量转卖;以及一些违反合同约定、倒卖优惠券的品牌分销商。
该运营人员的观察是,总体上闲鱼对这些商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甚至会有意运营。比如今年1月左右在闲鱼搜索“肯德基”“麦当劳”,会出现一个优惠券的聚合页面,帮助消费者更好地找优惠。“法律只管得了第三种违反合同约定的情况,前两种确实处于灰色地带,闲鱼除了对此类卖家封号,也没有批量治理的办法。毕竟这是一个用低价单给平台引流的机会。”该运营人员表示。
实际上,阿里巴巴需要闲鱼这样一个平台来承接淘宝无法容纳的长尾交易需求,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在自由度与规范性之间找到平衡。
2020年,针对闲鱼上存在的擦边色情服务和灰色交易,浙江省委网信办督导闲鱼开展“百日专项行动”,此后闲鱼大规模清理了平台的违规商品和违规服务,关闭相关违规账号,并强化审核机制、通过站内多种渠道向用户普及合规交易规则。闲鱼当年发布的公告显示:2020年9月30日至10月6日,闲鱼冻结了超1.9万个涉嫌欺诈的账号、1000多名违反平台规则的用户;1.7万余件违反平台规定的商品被下架、35万多条有害信息被清理。
建立信任机制是平台长期的技术考验
C2C二手交易平台的核心逻辑在于:卖家将闲置物品通过平台展示、直接出售给买家,平台仅起到撮合交易的作用。在这一模式下,买卖双方能否建立信任,是交易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转转”等C2B2C平台则不同,这些平台提供的鉴定、翻新、质检等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将非标二手商品转变成了“准标品”,由此降低买家的决策难度。一直坚持C2C模式的闲鱼,需要在商品高度非标化、交易流程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找到解决二手交易“信任痛点”的办法。
这也是闲鱼自始至终强调兴趣社区的原因之一。阿里巴巴副总裁汤兴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闲鱼上二次元商品退货率只有普通商品的一半,原因在于同好群体们的互动可以减少二手交易中的摩擦”。
阿里巴巴是闲鱼的天然背书。2015年,闲鱼引入支付宝体系下的芝麻信用分作为交易信任体系的一部分,买家可以在商品页面看到卖家的芝麻信用评分,以此作为判断卖家信誉度的依据之一。买家付款后,资金会暂时托管在支付宝中,待确认收货后才划转给卖家。
2020年,闲鱼又引入了“第三方鉴定”功能,为从专业二手商或品牌经销商处购买奢侈品、数码3C等产品的用户推出了“无忧购”服务。该服务要求卖家在发货前将商品寄送至闲鱼合作的专业鉴定机构验货。若买家收货后发现实物与描述不符,可申请退货退款。
2021年,闲鱼进一步将这一鉴别服务拓展至个人用户之间的交易,推出“验货宝”。不过,“验货宝”并非强制功能,买卖任意一方若有需求可在发布商品或下单时主动勾选该服务,商品将被送往中检、中溯等第三方检测机构查验。刘雨2024年卖出一只绿色的Loewe Hammock手提包,定价7500元,买家在交易中选择了“验货宝”服务,并为此额外支付了68元用于鉴定真伪。
2019年至2024年中国二手经济线上交易额持续增长

由于存在大量分散且非标的供给,想对所有品类实现“鉴真”并不现实。除了官方背书和第三方鉴定机构,闲鱼也在寻找由用户参与的“社会化”解决方案。2016年,闲鱼上线了具有“大众评审”性质的“小法庭”功能。当交易产生纠纷时,系统会随机邀请17位满足信用分、活跃度等条件的闲鱼用户担任“陪审员”,根据双方举证投票裁决。这一功能至今仍然是闲鱼解决纠纷的核心手段。
然而,这类鉴定和纠纷解决服务并不适用所有交易场景。单价不高的服装、日用品,以及广泛存在的门票转让、代拍等服务类交易,目前仍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一位二手电商行业从业者指出,C2C平台的本质仍是撮合交易,买卖双方在平台上自行沟通、协商,自行解决交易中的摩擦,有大量非标准化交易的情况下,买卖双方依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沟通成本。
来自“二次元娃圈”的21岁卖家王皓向《第一财经》杂志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在一次交易后,买家收到货后拖延确认收货时间,还提出“到手刀”(指收货后临时要求降价),让她十分无奈。“一个卖家或者买家究竟是不是靠谱,信用分、评论只是一个方面,有时候人性是难以琢磨的,很多时候要靠自己去沟通。”王皓表示。
2024年中国二手电商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