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着不算小众,而是日本社会的消费常态
作者: 许诗雨日本人很习惯过和二手为伴的生活。Mercari是日本最大的消费者二手交易平台,这款App的本土下载量已占到日本总人口的1/4。根据美国基金评级公司晨星的分析,Mercari在日本二手交易电商市场的份额超过70%,月活跃用户达2200万。
除此以外,日本还存在一种“古着”文化,这是个在日本由来已久的词,直译过来就是“旧衣服”。古着消费者想要复刻时尚,因此他们倾向于选择设计感强、质量高的品牌服饰。在日本,只要是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基本都有几家古着店。
日本社会研究者三浦展在《孤独消费论》这本书中谈到他对古着的兴趣日益高涨。2022年,他偶然逛了古着店,发现Gap这样的连锁快时尚品牌在古着店也很受欢迎,和“古着店卖的大多是二手奢侈品”的印象很不一样。自此,他开始重新研究这种文化和消费趋势,还开始参加二手市集、将旧物托给朋友销 售。
在三浦展看来,如果“主流”指的是占多数的东西,那古着并不是主流。Culture Studies研究所的调查显示,日本20到69岁的受访者人群中,仅14%的人会购买古着;不过,如果看年龄段,Cover Story有故事 观点·日本在20多岁女性中,这个比例达到19%,也就是说,近两成年轻女性购买古着。2024年3月,日本著名百货公司高岛屋的日本桥店就引入了古着店作为租户。三浦展认为,古着已经可以说是日本社会的消费“常态”,更多人尝试发掘它在生活中的价值。
Yi:YiMagazine
M:三浦展(Miura Atsushi)
Yi:从日本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人们不再觉得买二手商品“丢人”,反而乐在其中,这背后有怎样的社会或经济因素?是否可以认为转折点是泡沫经济崩溃?
M:其实早在18世纪,贫穷的江户平民就会买古着,他们并不觉得丢人。之所以会有人觉得二手“丢人”,是因为进入20世纪后生产商不断推出新品,加上上班族穿西装衬衫成为常态,所以没人想要旧衣服。但现在就连公司人也穿休闲装上班了,那么穿得“像自己”也没问题,穿旧衣服当然也可以。日本的古着潮流始于1980年代,主要的买家是玩音乐、演戏的人及其粉丝,他们在古着中寻找舞台装和个性服装。1990年代,日本的女高中生开始以“时尚”的方式穿古着,因为学生没有收入,需要靠买便宜的古着来扮时髦。1990年代后半,男高中生也开始买二手球鞋等。2000年左右,在日本穿古着还算罕见,但2010年之后已变成常态。
泡沫经济崩溃对日本的古着潮流没太大影响。泡沫破灭更多打击的是卖新品的服装企业,哪怕它们只生产低价商品,也依然卖不动,于是只能保守设计、压缩成本。消费者越来越难从新品中找到能展现个性的服装,所以会去过去的衣服里寻找。
Yi:你在《孤独消费论》中指出,昭和复古风潮始于泡沫经济时期,核心消费人群是40至44岁的男性—他们遭遇了“就业冰河期”,找不到好工作,收入有限,但似乎仍重视外观与身份感,会怀念过去的好时光。他们为何不支持当下的日本制造,反而偏好二手或昭和年代的物品?若收入提升,他们会转向购买一线品牌新品 吗?
M:即便复古流行,智能手机大家还是会买新的吧?现在的手机和电视外观都很雷同,但在过去,买电视、收音机、音响、电话等商品时,大家可以按不同设计偏好挑选。追求设计趣味的人会买二手来当装饰,不一定追求功能性,所以有些东西他们不需要买新品。
我认为,像中国那样“全民集体消费转向”的时代在日本不会再出现了,日本现在进入了成熟、洗练的多元消费社会阶段。日本人就算收入增加,也只有10%左右的人会买奢侈品,其余的人会把钱用在“推崇活动”(推し活,指粉丝为了支持自己喜欢的偶像、角色或品牌而主动开展的应援活动)上,或者买特别的古着、古董、艺术品、旅游等。不过,“推崇活动”历史尚短,基本上年轻消费者必须买新周边才能体现“支持”。
Yi:你在书中提到,古着原本是一种“高品质服装的再流通”。这是否意味着古着商业的前提是商品具有一定的“质量”?在非奢侈品品牌中,是否也有你认为“即使是中古商品也有价值”的品类?
M:日本的社会氛围不会将古着视为“廉价、仿品”。1980年代日本也有很多仿品,但现在没有了,质量也好,所以谁都能安心购买。
新品服饰市场基本在衰退,服装公司甚至开始收购古着店。新品已很难做品牌了,也难有突破性设计。消费者反而倾向于买已有品牌的古着。新品只能往运动、户外等机能性和功能性方向发展。
Yi:寻找合适的古着并不容易,需要去小店、上网查找。即使如此,你为何依然被古着吸 引?
M:这个过程并不麻烦,反而是乐趣所在。寻找、挑选的过程很有趣,就算最后不买也没关系。我发现,中国人更倾向于“工具性消费”,大多是带着目的买想要的东西。采用这种消费方式的人通常还没有体会到“消费的乐趣”。日本人则更喜欢“ 终极目的型的消费”(c o n s u m m a t o r yconsumption),花时间去挖掘、发现的“偶遇”(serendipity)本身就是一种魅力。还有,古着店是一种“人与人之间需要频繁对话”的业态,所以的确有可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营造更有温度的城市氛围。我听说古着在长沙和成都也很流行,长沙已经有了古着街,主要消费者也是20多岁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