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文学的黄金时代

作者: 程 飞

非洲文学的黄金时代0
非洲作家越来越受到文学界的关注。图中从左至右分别是津巴布韦作家齐齐·丹加伦布加、尼日利亚作家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和赞比亚作家穆班加·卡利马穆昆托。

| 无书可读 |

齐齐·丹加伦布加的小说《惴惴不安》讲述了罗得西亚女性在津巴布韦殖民时期成长的故事,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非洲文学作品之一。在英国,多所大学上课时都会讲到这本书,学生花3英镑(约合人民币28元)就能买到一本二手的。但在丹加伦布加的家乡——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当地人却不知哪里可以买到,即使这本书是在邻国南非出版的。

非洲文学日益受到全球关注。2021年,非洲作家包揽了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奖及葡语文学界最高荣誉——卡蒙斯文学奖。《纽约时报》称这一年是“非洲文学年”。2025年,出版界又将迎来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暌违十年的新作。越来越多非洲作家在欧美文学界崭露头角,赢得认可。

遗憾的是,非洲大多数读者很难在当地找到丹加伦布加的作品以及其他新书或经典文学。非洲大部分国家尚未建立成熟的本土出版产业,公共图书馆体系也不够完善。“脆皮纸”是一个致力于推广非洲文学的在线平台,其创始人艾内希·埃多罗指出,公共图书馆不仅可以提供借阅服务,还能通过采购新书扶持独立出版商,但许多非洲国家在这方面仍是一片空白。

南非43%的家庭没有任何藏书,仅16%的家庭有超过五本藏书。喀麦隆的情况更严峻,一本教材往往要供12名学生一起用。道威特·贝尔哈努在埃塞俄比亚经营着一家在线读书俱乐部。每周的读书会上,尽管大多数成员没法找到正在讨论的书,但依然会准时参加,只为享受思想碰撞的乐趣。

“非洲有很多才华横溢的作家,”埃多罗说,“可惜出版市场的产业链尚未完善,缺乏本地的编辑、经纪人和营销人员来推广作品。”

非洲文学的黄金时代1
非洲书商主要依赖进口补充库存,但本币贬值导致进口书籍的成本大幅上升,价格也随之上涨。
非洲文学的黄金时代2
肯尼亚的数字内容提供商“电子书屋”靠新成立的出版部门出版了10本书。

在大多数非洲国家,书商主要依赖进口补充库存,但本币贬值导致进口成本大幅上升。一些国家(如肯尼亚)还对书籍征税,进一步推高了价格。马萨·蒙吉斯特的小说《影子国王》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抵抗法西斯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的女性斗士的故事,于2020年入围布克奖短名单。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仅有的几家书店里,这本书的售价高达3000埃塞俄比亚比尔(1比尔约等于0.05元人民币,3000比尔约合人民币150元),而当地一名大学讲师的月薪也不过1.15万比尔(约合人民币575元)。

| 探索创新 |

埃多罗指出,解决非洲读者无书可读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自主发展的本土出版市场。以她的祖国尼日利亚为例:过去20年间,多家本土出版公司相继涌现,不仅扶持新晋作家,还引进国际畅销书的版权,推出尼日利亚版,使这些书籍更易获取,价格也更加亲民。

“尼日利亚人以前很难找到自己想读的书,但现在,大多数非洲文学作品在这里都能买到。”马索贝图书公司创始人奥图克·奥米尼亚博斯说。这家独立出版商自2020年成立以来,已签约100多位作家,累计售出逾10万本书。“公司刚成立时,读者和业内人士主要关注书的封面设计,”奥米尼亚博斯说,“但封面下的故事才真正令人兴奋。这些作品颇具尼日利亚特色,生动描绘了当地人的生活、工作和饮食,让读者备感亲切。”

非洲其他地区的作家也在探索新的方式推广自己的作品。比如在津巴布韦,一些作家会将作品发布到网络群组,前几章供读者免费阅读,若想继续阅读则需付费。在埃塞俄比亚,两位技术开发者推出了电子书和有声书平台,用户可通过应用程序下载书籍,价格比纸质版便宜得多。

非洲文学的黄金时代3
南非索维托的一家读书俱乐部

2024年,肯尼亚的数字内容提供商“电子书屋”成立了新的出版部门,目前已出版10本书,还与街头书商合作分销,同时采用自主印刷的方式降低成本。另外,它在内罗毕运营着一家名为“作家咖啡馆”的创意工坊,专门帮助新晋作家打磨书稿,提升作品质量。

“我们相信,只要书籍更易获取、价格更亲民,非洲的图书市场就会蓬勃发展。”电子书屋的出版经理梅西·基鲁伊说,“我们的目标是让非洲文学作品先在本土走红,再在全球畅销。”

编辑:要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