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领福利的“封闭”直播间
作者: 语斯雯頔 聂伟伟 杨博文 董文佳年近60岁的朱才盛在刷短视频时,发现一个做玉石鉴赏的直播间。看了一段时间直播后,朱才盛成了直播间的粉丝,每天都听主播讲解各种玉石鉴赏的知识。很快,直播间的客服就联系朱才盛,邀请他进入专属粉丝群。
跳转新的直播间领福利
“点击链接,来这个直播间有更大的优惠和福利!”群内的管理者发布最新消息。朱才盛看到有福利可以领取,于是就点击链接。下一秒,他的手机页面直接跳转到一个小程序的直播间,里面正在进行“赌石”活动。
短短十几分钟,直播间就已经在线上百人。评论区都在刷“下单切石”,朱才盛按捺不住也想要试试看。“第一次参与切石是免费的,如果开出来的石够‘爆’,就可以找我们领取高额返利。”听到主播的话,朱才盛终于忍不住下手。随后,主播拿来一块玉石,将手电筒对准石头照射,整块石头顿时绿得发光。朱才盛相信这块石头的品质肯定不错,随即要求主播开石并在心里默念:“爆!爆!爆!”
结果,开出来的石头品质一般。朱才盛觉得自己只是运气不好,反正也没花钱就准备继续赌第二块石。但接下来,开出来的石头品相还是不理想。主播在朱才盛开石前就说明,如果开到的石头不好,切石款概不退还。随着投入的成本越多,朱才盛越发被激起一定要赌赢的念头。不到一个月,朱才盛就搭进去几万元,但一块上等货都没开出来过。
像朱才盛这样的赌石人还有很多,他们认为自己投入的钱财完全没有回报并怀疑该直播间存在欺诈行为,于是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展开侦查,发现该私域直播平台被犯罪团伙利用,对观看直播的粉丝以“赌石”“开蚌”等名义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造成全国300余人被骗,涉案金额600余万元。之后,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检察院对此案提起公诉,法院于2024年3月对该案作出判决,26名被告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被告人刘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20万元;其余被告人在退赃退赔后,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至三年不等。
虽然犯罪行为已经得到惩处,但是南京市建邺区检察院在办案的过程中发现该私域直播平台存在相应的监管漏洞。该院认为应当将案件线索移送至直播平台注册地辖区内的检察机关进行后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调查。
2024年8月,河南省郑州高新区检察院接到南京市建邺区检察院移送案件线索。很快,该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承接案件线索和相关资料。私域直播属于直播行业的新形态,利用该直播平台实施电诈的犯罪手段比较新颖,承办案件的办案组此前从未接触过这类案件,可以参考的办案经验更是少之又少。
8月中旬,郑州高新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组到南京市建邺区检察院进行会商交流。双方针对发现的公益诉讼线索,犯罪团伙的作案手法,以及公益诉讼监督方向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该犯罪团伙共有30人,各自分工明确。除直播间的管理者、主播、客服人员外,还有大量水军和货主“演员”埋伏在直播间负责炒热气氛,给观众制造频繁交易、可以开出好货的错觉。为躲避监管,该犯罪团伙在短视频社交平台以玉石鉴赏作为遮掩,吸引公众停留直播间并培养固定的粉丝群体。紧接着,再将公域平台的流量引导到私域直播从而实施诈骗行为。
实际上,直播间内的所有原石都是犯罪团伙人工伪造,他们通过涂刷绿漆的方式包装成高品质玉石借此欺骗消费者。该犯罪团伙经由后台操控,导致下单的消费者根本不可能切出品质好的原石。同样,犯罪团伙还以“开蚌赌珍珠,即可获得高额返利”的话术,欺诈消费者并骗取其钱款。而这些珍珠全部是提前塞进蚌内的,根本不存在真实开蚌的行为。
综合来看,该直播平台缺乏完善的巡查机制,对于上述出现在直播间内的敏感信息没有及时发现,遂致案发使得公众财产受到严重损失。
经过研判,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检察院认为案件线索的可查性很高,平台用户面临较大风险,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损状态。为避免更多群众遭受损失,2024年9月19日,高新区检察院决定以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立案调查。
吐露心中“苦水”
通过初步调查,涉案私域直播平台属于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该公司主要为企业用户进行私域直播提供技术支持。该公司本身并未参与引流,结合各方面证据来看,该公司是被犯罪团伙利用旗下的直播平台实施犯罪,并不存在与犯罪团伙勾连的可能性。
该公司属于私域直播领域的头部企业,旗下直播平台涉猎教育、医疗、珠宝玉石等诸多品类。因其直播平台在业界的声望较大,从而被犯罪团伙盯上。相关资料显示,此前曾有外地公安机关来到该公司就旗下直播平台发生的赌石类诈骗案进行调查取证,但并未引起该公司的高度重视。这说明,该公司在相关法律意识和自身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对案件资料进行详尽梳理分析后,郑州高新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办案组前往企业调查走访。检察机关首先向涉案公司表示护企的初衷,希望此次调查走访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为保障和促进辖区企业的合法经营,防范化解经营风险,办案组相继了解私域直播行业和涉案公司的运营模式。随后,办案组向企业进行相应的普法宣传,并进一步解释公益诉讼制度。
涉案公司与办案组在召开座谈会时,公司负责人对于案件的发生也表达了诚恳的认错态度。他表示:“我们深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监管问题,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我们一定全力配合整改工作。作为一家郑州本土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我们一直都热爱着自己的故土,也想要把公司做大做强。所以即便知道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发展,可能更有利于我们接受风投扩大公司规模,甚至是有望上市。但是,我们还是离不开自己的家乡,想要为家乡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涉案公司也逐渐将检察机关当成“自己人”,忍不住大倒心中的“苦水”。因为公司在招商方面存在困难,企业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周转。有些公司打着某地珠宝公司的名号,承诺直接提前交付一年的服务费,这对于公司来说确实是不小的诱惑。所以,在考虑维护经营成本方面,公司难免忽视了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查。同时,许多后续暴露出问题的商家,前期都已经提供相应的营业执照等资质,公司并无更多的审核权限可以对其进一步严格审查。而针对已经发现违规入驻的商家,因为没有明确的行政处罚条例,公司也没有办法规范入驻商家的行为。上述提到的问题和困难,导致涉案公司难以解决私域直播平台容易出现监管缺失的现状。
针对涉案公司反馈的情况,检察机关办案组联合高新区市场监管局、高新区网信办、高新区公安机关共同再次走访企业。结合涉案公司提到的监管难题,行政机关均表示会竭力提供帮助和支持。
之后,办案组向该公司调取涉案直播间的证据材料,其中包括注册的营业执照、直播时段、观众数量等进行比对分析。办案组还针对公司的情况进行网上信息搜索,借此综合梳理企业存在的漏洞问题。
检察机关从中发现该公司存在以下四大问题漏洞:第一,对外宣传用语不规范。在该公司发布的视频广告里有突出提示语显示:“公域限制多,高效变现在私域”。此种宣传语极易引起公众误解,仿佛暗示私域直播没有限制、无人监管。第二,缺乏对入驻商家的审核把关。对商家身份核验流于形式,也没有按照规定向主管部门报备。第三,直播内容合规审查不严。直播间巡查力度不够,没有及时发现违法行为。第四,尚未建立有效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例如本案中用户下单后,犯罪团伙的客服给用户发私信,让用户通过客服给的二维码付款。该付款方式脱离平台监管,针对此情况直播平台理应向消费者发出警示。除此之外,办案组还发现涉案公司对投诉信息处理不及时,在网络搜索查询时,可以发现网络平台内有针对该直播平台的投诉信息,却一直处于未处理的状态。涉案公司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到位,进一步增加了消费者财产受损的风险。
全力解决私域直播领域监管难题
在办案的过程中,办案人员及时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并由此发现私域直播领域容易衍生犯罪的原因。办案检察官在接受《方圆》记者采访时坦言:“私域直播具备高度的封闭性和隐蔽性,正是因为其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容易衍生出相应的犯罪现象。私域直播是通过微信群和小程序等渠道定向引流,并由此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群空间。而这种封闭的空间使得直播内容难以被外部平台及时监测,监管部门更是难以掌握直播内容。这就导致相关部门很难发现其中存在虚假宣传、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这时只能依靠直播平台自身把关,所以也更容易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以本案为例,某些私域直播间通过播完后就注销账号、解散群组的方式来销毁证据,这使得监管部门难以对其继续追踪调查。另外,目前针对私域直播的相关法律法规均为各行政机关出台的部门规章制度,其中许多内容相互交叉重叠,导致对于监管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晰,所以监管范围会出现重叠或者空白的情况。”
为堵住企业的监管漏洞,解决上述监管问题,2024年10月12日,郑州高新区检察院联合郑州高新区市场监管局、郑州高新区网信办、郑州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等多个行政机关召开座谈会。会上,各机关都给出相应的监管举措。市场监管局表示要求私域直播平台不产生误导、错误宣传的直播行为,重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时处理消费投诉,对于疑难纠纷、投诉应及时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此外,还要求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向监督管理局、公安局、网信办上报。要求直播公司屏蔽涉政、涉黄、涉暴等违法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通知该公司让不良视频进行下架等。通过案发事件要求涉案公司完善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加强对公司员工进行法律培训。网信办则称在新业态监管方面,监管滞后现象明显。经常是辖区内有企业已经发展壮大,甚至成为头部企业,网信部门才会注意到。开展工作通常也需要与其他部门配合。就本案来说,涉案公司应当属于MCN平台,网信办建立有相关平台台账,以后会加强检测,加大对关键词的监管力度,例如“赌石、高新区、诈骗、受害人”等词汇重点关注。公安机关则提到站在反电信网络诈骗的角度来说,直播平台已经走出野蛮生长阶段,直播行业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向上管理学习,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与各大社交平台看齐。后续网安、市场监管、网信办等部门可以建立协作机制进行更好的配合监督,对涉及犯罪的企业依法移交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此外,为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效果,督促相关行政机关采取有力监管措施,共同形成监督合力,2024年11月6日,郑州高新区检察院开展了由郑州市检察院、南京市建邺区检察院、高新区市场监管局、高新区网信办、高新区公安分局、高新区工信办等多部门参与的检察建议公开宣告送达会。建议高新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履行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监督管理职责、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另外,还应当规范平台内部营销活动、加强对网络直播领域的日常监督检查以及普法宣传工作,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检察建议的督促下,郑州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对涉案的科技公司发出行政告诫函,指导该公司制定《玉石行业直播监管规定》《禁播注意事项》《直播间巡查机制》等内部管理制度。要求涉案公司对平台内5400名经营者开展全面清查,并且对直播间加强巡查,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确保直播平台合法合规运营。
2025年2月,郑州高新区检察院邀请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对整改效果进行“回头看”工作。在“回头看”时发现,涉案公司主动设立为期60天的整改期,整改期内拒绝接收翡翠玉石类商家入驻,对直播间开展日常巡查千余次,消除违规隐患风险点147处。同时,郑州高新区市场监管局联合该区网信办、公安分局等单位针对辖区直播平台运营企业开展联合专项检查,并设立直播举报电话,通过升级安全防范措施、更新敏感词库等相关措施对直播行业进行跨部门协同治理。
检察官进一步强调:“针对上述提到的私域直播领域衍生犯罪的原因,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在可行范围内促进推动行业的自治。让私域直播领域形成规范的行业治理机制,对直播资质、直播内容、产品质量等方面设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审核流程。另外,我们还需要拿出典型案例,借此加强社会普法宣教工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办理本案我们认识到对老年人权益保护的重要性。事实上,老年人更易受到诱导,许多不法分子以‘免费福利’和‘健康科普’为诱饵精准锁定老年人群体。如本案中被害人的年龄都比较大,多是50岁,乃至60岁以上的年龄。许多被害人都是被犯罪团伙发布的领福利的链接吸引加入直播间的。在直播间,由水军烘托气氛,利用老年人认知和防范能力较弱来实施诈骗。这就需要我们更多地开展反诈宣传工作,揭露免费领福利等诈骗套路。同时,我们也考虑到在未来可以与直播平台沟通开设老年人的投诉专席,进一步简化投诉流程,并联动市场监管部门对投诉线索进行快速查处。”
接下来,检察机关将考虑针对直播行业的问题形成多部门协同机制文件并拟定出台。
(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