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噱头”还是“真克星”?
作者: 三土 铁华作为一种无需载人驾驶的飞行器,无人机(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的缩写)技术与市场近年来蓬勃发展,在军事、民用、科研等诸多领域展现出巨大价值。不过,正如其他新兴技术一样,无人机也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是被投入战场,还是和平环境下的不当使用,都会给人类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包括反无人机霰弹在内的各种反无人机手段应运而生。
“空中幽灵”的威胁及现有反制技术的缺陷
无人机拓展最快的领域当属军事应用。2014年,叙利亚内战中开始使用民用小型无人机进行近距离侦察,并很快衍生出搭载并向敌方投掷改装榴弹的战术。在随后的伊拉克内战期间,双方都将多种无人机作类似用途。而到2022年至今俄乌持续冲突时,无人机已全面应用于战场,并成为作战规则的改变者。


在俄乌战场上,大小、形态各异的各式无人机不仅从事战场侦察、监视、校射等任务,更广泛用于在各种战斗场景中直接攻击敌方装备和人员,从一战以来逐步形成的现代战争模式已被彻底颠覆。其中,对坦克和单兵威胁最大的,是那些又轻又小、无处不在的第一人称视角(FPV,First Person View的缩写)无人机,它们具有高速、高机动性和低成本等优势,携带改装或专门设计的轻型战斗部,并配备可实时反馈图像的摄像头,允许俗称“飞手”的操作员在安全距离之外进行精确操作,随时随地寻找攻击目标。有些无人机还具备制导系统和人工智能,能够自主识别并选择目标,甚至以“蜂群”模式作战。仅在赫尔松地区克林基一地,战况最激烈时双方每天消耗的无人机数以千计,将这个小村庄彻底变成绞肉机式的“战争炼狱”。
即便不在战场上,漫天飞舞的无人机也往往是不受欢迎的角色。例如无人机“黑飞”(即未经授权或未按照规定航线的飞行行为)可能干扰正常航空秩序,对航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以致造成停航等严重后果的报道近年来频频见诸媒体。2024年6月,美国亚利桑那州突发森林大火,但因一架私人无人机在火场附近盘旋,导致消防直升机长时间无法靠近。私自飞越他人领地并窥探秘密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最常见的就是作为“空中间谍”进行非法航拍或搜集情报,近年来美国有多家大型制片公司片场遭遇无人机偷拍,从而导致正在摄制的电影细节提前外泄。各国政府也担心无人机技术的无限制发展,存在被别有用心者滥用借以实施恐怖袭击的可能性,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现有反无人机技术可谓五花八门,但归结起来无非是“软”“硬”两手。
“软”手段主要是电子干扰和软件攻击,前者利用电子设备发射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干扰无人机的导航和通信系统,迫使其失控或自动返航;后者通过网络针对无人机操作系统进行攻击,以夺取控制权或破坏其正常运作。无论哪种,“软”手段的最大缺陷都是需要复杂、昂贵的专用设备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时往往难以及时获取,或无法第一时间响应,而且对于光纤制导等不依赖遥控的无人机完全无效。此外,电子干扰的作用范围难以控制,私人使用干扰枪等设备可能还存在违反无线电通信规定的法律风险。
“硬”手段则是运用物理手段将无人机直接摧毁或俘获,既可以是导弹或激光定向能武器,也可以是小口径高炮或机枪,甚至俄乌战场上出现了专门的“空战无人机”,通过直接撞击、悬挂拦截网等方式来阻遏对方无人机。但这些招数存在和“软”手段同样的问题,而且费效比更低,最便宜的防空导弹也要数万美元一发,往往要几枚才能击落一架无人机。而后者可能成本只有几百美元,采购激光发射器的预算动辄数百万美元起,小口径炮弹和机枪弹虽然廉价,但命中率太低,特别是难以对付在头顶高速飞过的FPV无人机。
反无人机霰弹现有主要产品
在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情况下,一种低技术、低成本且确有一定效果的解决方案就自然而然出现了,那就是传统上被视为运动和狩猎工具的霰弹枪,现在被重新定义为防御无人机特别是FPV无人机的一种有效工具。
霰弹枪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射击模式,与一次只能发射一发弹头的线膛枪不同,前者射出的是一束弹丸,弹着点分散形成一个面而非单个点,可以覆盖更大的面积。这种散布增加了在近距离内击中像FPV无人机这样小且灵活的移动目标的可能性,弥补了对飞行中的无人机进行精确瞄准的先天不足。霰弹枪的其他优点包括简单可靠且广泛易得,无需依赖复杂训练或其他设备,并可作为士兵的备用武器随身携带,解决了高科技解决方案并不总是现实可行的难题。在俄乌战场上已有多次实战例证,而在美国民用市场上,专用的反无人机霰弹也已出现10余年,尽管种类不多,但提供了一种现实的手段选择。


Tacnition反无人机霰弹
该弹最早于2013年提出概念,2015年在美国上市,由Lucky Gunner(一个成立于2009年的最早使用实时库存系统的弹药销售网站)负责经销。当时,每盒5发售价17.76美元,在同类弹药中相对比较便宜。该弹只有12号一种口径,全弹长76mm,内装总质量39g的9粒1号(对应直径7.62mm,下同)弹丸。其特殊之处是弹丸由贫铀合金制成。由于贫铀的密度比铅大69%左右,因此1号贫铀弹丸的单粒质量大致相当于000号(9.14mm)铅弹丸,而且在质量和初速相同的情况下,贫铀弹丸的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强。据商家宣称,在特制发射药的推动下,这种霰弹的有效射程超过360m。一旦击中无人机,贫铀弹丸就会破坏其关键零部件,或借助冲击力使其失稳。据说在实地试射中,超过60%的情况下,无人机中弹后都无法继续飞行。在对有生目标射击时,贫铀弹丸能轻易穿透厚重衣物,甚至击穿轻型防弹衣,因此该弹亦可用于军事或执法用途。这种弹药的最大问题在于贫铀兼有放射性和化学毒性,虽然其产生的α粒子并不能穿透弹壳,但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对DNA造成严重破坏,摄入或吸入其粉尘也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伤。加上生产进度滞后等原因,该弹的实际销售并不理想。
“蛇河”(Snake River)反无人机霰弹
该弹由一家名为“蛇河射击产品与咨询有限公司”的美国厂商于2015年推出,初衷是用来对付FPV等带有摄像头的轻型无人机,同样由Lucky Gunner负责发售。该弹也采用12号口径,全弹长76mm,内装2号(6.86mm)或BB(4.57mm)钢弹丸。在产品宣传中,“蛇河”公司声称这种弹药可以“防范无人机的隐私侵犯和恐怖威胁,……能有效击落侵犯您领空的无人机”,而且在网站上列出一些将出售这种新弹的商店及分销渠道,但关于弹药本身的详细信息却一直没有公布。其实,这种霰弹是一种狩猎用弹,该公司也承认,在不用于对付无人机时,该弹同样适用于猎杀野鸭/鹅或火鸡。由于当时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的缩写)将民用无人机视为飞机,而向民用无人机开枪等同于朝飞机射击,在法律框架内被视为联邦重罪。因此关于新弹的消息一出,便引发相当大的争议,有人甚至声称它会让“那些心怀恶意的人有了另一种作恶的方式”。故而,“蛇河”霰弹很快便销声匿迹,那些购买链接也全部失效。



“天网”(Sky Net)反无人机霰弹
这种借用了《终结者》系列影片中终极反派名字的弹药,由总部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格里利的先进弹道概念(Advanced Ballistic Concepts)公司在2016年SHOT Show上首次公开,主要面向执法部门销售,以对付不受欢迎的空中入侵者。该弹只提供12号口径,全弹长70mm,采用3发独立包装,售价一般为15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