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十二天“改朝换代”(3)

作者: 张勤林 禹国军 张潇

反政府武装能够“改朝换代”的主要原因

反政府武装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改朝换代”,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派争斗起着主导作用

叙利亚2300万人口,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占85%。而在穆斯林人口中,80%是逊尼派,20%是什叶派。叙原总统阿萨德属于什叶派之下的一个分支——阿拉维派。阿拉维派创立于公元9世纪的什叶派分支,因为吸纳了部分基督教教义,信奉“灵魂转世”传说,拒绝修建专属的清真寺,长期以来被占绝对多数的逊尼派视为异端,甚至在什叶派内部亦被视为“异类”。

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十二天“改朝换代”(3)0
1971年执政的哈菲兹·阿萨德(巴沙尔·阿萨德之父,亦称老阿萨德,执政至2000年6月)铁腕治国,为阿拉维派统治叙扫清了所有障碍

阿拉维派只有400万人口,其中叙利亚籍的阿拉维派仅占叙全国人口的11.5%。但是,以阿萨德为首的阿拉维派却长期控制叙利亚。其原因除一战结束后法国统治叙利亚,积极重用阿拉维派,使其得以迅速发展登上叙政治舞台外,1971年执政的哈菲兹·阿萨德(巴沙尔·阿萨德之父,亦称老阿萨德,执政至2000年6月)铁腕治国,为阿拉维派统治叙扫清了所有障碍,也是主要原因。

老阿萨德为了维护统治利益,彻底控制叙强力部门,为阿拉维派当权保驾护航。老阿萨德执政期间,一方面将国家的所有强力部门,全部换成阿拉维派人,10万多人的内卫部队和特种部队也从阿拉维派人中选拔;其40万人的军队也以阿拉维派军官和士兵为主,确保不会出现对阿拉维派不利的军事政变。另一方面铁腕打击敢于反抗的逊尼派武装。

1982年2月,老阿萨德派遣他的弟弟(总统卫队司令官)里法特·阿萨德率2个装甲师和1个特种师,镇压逊尼派支持的穆兄会游击队,宣布哈马为“解放区”,处决当地250多名复兴社会党党员,1万人被埋死在废墟里,80万人逃往国外。

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十二天“改朝换代”(3)1
老阿萨德的弟弟、总统卫队司令官里法特·阿萨德的照片。1982年2月,老阿萨德派遣里法特·阿萨德率2个装甲师和1个特种师,镇压逊尼派支持的穆兄会游击队

老阿萨德于2000年6月因突发心脏病病逝后,其子巴沙尔继任总统,阿拉维派的统治利益在巴沙尔的领导下生存到2024年12月。期间,即便是遭遇2011年以来长达10多年的内战,巴沙尔政府几乎走到崩溃的边缘,但由于俄罗斯、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军事支持,巴沙尔政府终于挺过最艰难的时光。

然而,连年的战乱与经济衰退,使得大部分逊尼派穆斯林不希望阿萨德再继续执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也是阿萨德政府难以保持政权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反,对于复杂乱局中的朱拉尼来说,被逊尼派视为解救他们的传奇英雄,亦离不开其深厚的宗教背景和广泛的民众基础。

朱拉尼作为逊尼派的一员,他深刻理解并把握逊尼派民众的政治诉求和心理需要。通过在伊德利卜省以及夺取全国政权后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他赢得逊尼派大多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当然,朱拉尼要想摒弃恐怖思维,在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派别和环境中立足,必须具备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手腕,平衡各方利益,才能牢牢把握执政根基。

经济衰败加剧军心涣散

在国际制裁、连年内战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叙基础设施和工农业生产遭到广泛破坏,国内经济衰败。2010~2020年间,叙利亚GDP下降50%以上,失业率超过50%,90%的人口处于饥寒交迫状态。

国内经济的萧条,直接影响官兵的士气,政府军普通士兵每月只能领取10美元(军官30美元)的薪水,加之连年征战、平息各地武装,政府军的装备、弹药残缺不齐,后勤补给难以保障。曾经保卫阿勒颇的英雄第18师从0.8万人裁到0.4万人,精锐王牌第25老虎师从1.5万人裁到0.5万人,其余部队被裁撤的更惨。

阿拉维派庇护虚构军官名册榨取高额薪水之事,政府军掠夺军粮、敲诈勒索、接受反政府武装贿赂之事时有发生,部队战斗力严重下降,更不用指望官兵们拿着手上不像样的装备参与国内战争。可以想象:一个难以维持后勤保障、无法维持基本军饷的政权,注定难逃被颠覆的命运。

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十二天“改朝换代”(3)2
朱拉尼面临的任务是领导一个四分五裂、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

内忧外患加速灭亡命运

受到阿拉伯之春的影响,2011年叙利亚也爆发全国范围内的反政府示威游行,导致冲突加剧,内战爆发。尽管内战爆发初期政府军倚仗武器装备的优势平息了暴乱,然而反政府武装的力量不仅没有削弱,反而逐渐壮大,且有不少政府军叛变后加入反政府武装阵营。

内战不断的叙利亚除需应对接连不断的国内暴乱外,还需应对迅速兴起的ISIS。由于ISIS的猛烈攻势,政府军一度仅能控制叙国土的26%。为了铲除ISIS,不得不借助库尔德武装(民主力量)参与协同。期间,库尔德武装虽然与政府军处于非敌对状态,但在内战中崛起,占领叙境内的大片油田,削弱了巴沙尔政权的财政经济。

2015年6月,俄罗斯以打击ISIS的名义介入叙利亚内战,伊朗圣城旅和黎巴嫩真主党也实施军事外援。其中,俄军对反政府武装和ISIS的大规模空袭,以及使用军舰发射远程导弹精确打击地面目标、俄特种部队和瓦格纳雇佣军也大量参与地面军事行动,使得叙政府军夺回并控制了约66%的领土。

然而,此次内战爆发,由于俄军深陷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泥潭(俄驻叙利亚部队之后撤出叙基地),伊朗在美国和以色列的重压下难以应对,黎巴嫩真主党高层在被以色列几乎团灭的压力下,军事上已自顾不暇。

此次内战,尽管俄军也出动战机进行轰炸、对反政府武装进行军事打击,但打击力度远不及2015年的军援水平。叙利亚政府军只能靠自己,而偏偏叙政府军的作战能力和士气又处于低潮,加之,主要力量投放在戈兰高地和以色列、叙利亚边界。反政府武装选择这样的有利时机实是胜多负少。

反政府武装“改朝换代”后的步履维艰

反政府武装“改朝换代”后,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特别是政府军的反攻、以色列的入侵和社会不稳定的压力,反政府武装步履维艰。

叙利亚政府军实施反攻

一是政府军被“逼上梁山” 叙利亚政权更迭之后,原先逃亡到伊拉克境内的部分政府军官兵被伊方遣送回叙利亚;紧接着,黎巴嫩将前政府军的70名军官交给叙反政府武装。

伊拉克和黎巴嫩的举动,不仅标志着叙新政权对政府军的清算,更让尚未放下武器的政府军感到恐慌和不安。特别是反政府武装违背了先前的承诺,进城后对前政府官员、投诚的政府军成员以及部分有宗教差异的平民大肆屠杀。

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十二天“改朝换代”(3)3
第25特种师(老虎师)师长苏赫尔·哈桑

2024年12月8日,反政府武装在俘获一名已投降的政府军士兵后,先是对其极尽侮辱,后又近距离用突击步枪连续射杀。且使用相同手段,折磨和杀害多名政府军官兵。不仅如此,他们还将前总统巴沙尔父亲的墓穴挖出棺材后加以焚烧。残酷镇压的极端行为充斥着社交媒体,走投无路的政府军官兵只能重新拿起武器实施反攻。

二是誓言要“打游击战” 第4装甲师师长、巴沙尔·阿萨德的弟弟马希尔·阿萨德带着部队停留在叙利亚与伊拉克的交界地带,已经与伊拉克的什叶派组织取得联系;第25特种师师长苏赫尔·哈桑则带着麾下的“老虎”们(2013年初,巴沙尔总统亲自将他调离空军,受命组建陆军特种反恐部队——老虎旅。2015年12月,巴沙尔总统签署命令,哈桑从上校直接晋升为少将,成为叙军最年轻的少将。与此同时,哈桑指挥的老虎旅升格为老虎师,麾下的官兵被称为“老虎”)在黎巴嫩边境地带集结,与黎巴嫩真主党取得联系。最为精锐的老虎师已经明确举起反抗暴力的大旗,并号召前老虎师被打散的部队以及其他政府军官兵聚合起来,协力反抗现在的暴力政权。没打算就此认输的政府军重新集结,宣布不承认这个新政府,誓言要继续战斗——组织包括游击战在内的作战行动,目标是最终击败朱拉尼等反政府武装。

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十二天“改朝换代”(3)4
第4装甲师师长、巴沙尔·阿萨德的弟弟马希尔·阿萨德

三是袭击活动组织频繁 退到叙伊交界地带的第4装甲师和第25特种师及其他政府军官兵共约3万人,这些政府军官兵拒绝向反政府武装投降,他们以相对分散的方式打起游击战。

2024年12月14日,第4装甲师派出2支特种部队,在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的无人机配合下,越过伊拉克边境线,深入叙境内50km,对沙姆解放组织发起一场精心策划的围歼行动。此次反击行动不仅打死121名反政府武装人员,而且摧毁一个长期袭扰伊拉克边境的大型据点。

同日,叙利亚拉塔基亚省的反政府武装部队遭遇第25特种师突如其来的猛攻,21名反政府武装人员死亡。这些政府军余部的游击活动不仅活跃在拉塔基亚省的山林间,而且已经渗透到大马士革。

以色列入侵并占领戈兰高地

一是空地协同发起凌厉攻势 叙政局于2024年12月8日发生剧变后,以色列对叙利亚多地实施密集空袭,重点轰炸叙境内的军事目标,包括首都大马士革北部的一处研究中心、大马士革市郊的军用机场、导弹发射装置,塔尔图斯地区的武器装备库、导弹基地,叙海岸线上多个军事基地。

此次军事行动,以色列空军如猛虎下山,力度可谓2012年以来对叙史无前例的一场大规模空袭,几乎将反政府武装缴获政府军的重型装备化为乌有。与此同时,以色列地面部队,分四路大军齐头并进,向叙南部腹地发起疯狂攻击,目标直指大马士革。

以军进展神速,战果累累,且无一人伤亡,这一战果多与美国和当地德鲁兹武装(德鲁兹人早已渴望摆脱叙利亚的束缚,对加入以色列心生向往)的暗中协助有关,也使得尚未站稳脚跟的叙反政府武装措手不及。

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十二天“改朝换代”(3)5
叙政局于2024年12月8日发生剧变后,以色列对叙利亚实施密集空袭

二是占领戈兰高地 以色列的轰炸“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目的是占领戈兰高地。戈兰高地位于以色列、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交界处,不仅水源充分、土地肥沃,而且是军事要地,地势优越,非常适合战略部署。以该高地为圆心,向东可进入叙利亚,向南可进入约旦,向西可进入以色列,向北可进入黎巴嫩。

1967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在与埃及、叙利亚、约旦联军的战争中大获全胜。战后,以色列占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然而,1982年以色列将西奈半岛归还埃及(西奈半岛是戈兰高地面积的30倍) ,却一直拒绝将戈兰高地归还叙利亚,其原因就在于戈兰高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