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拉达:户外新体验
作者: 张子渊安全探险
飞拉达是一种起源于意大利的户外探险运动,其英文名为“Via Ferrata”。这是一种用U型钢架、钢缆绳等作为攀登和保护工具的户外探险运动。与传统的攀岩项目不同,飞拉达是在岩壁上行进,门槛更低,安全性更高,但感官刺激却更强烈。
户外探险教练雨果介绍,一战时期,军队为了翻越高山,在山壁上装了很多钢架和钢索。战后,当地老百姓发现这些装置可以帮助他们翻山越岭,逐渐演化成一种户外运动,在全世界多个国家流行。
虽然是在高山岩壁上攀爬,但攀爬全程有一条“生命线”作为保护。这是一条钢缆线,每隔一米左右,有一个锚点将钢缆固定在山壁上。攀爬者需要穿上专业的攀爬装备,将其套在腰和大腿上。装备上带有两条被称为腕锁的铁链,至少有一条会保证挂在“生命线”上。只要挂好腕锁,即便出现踩空的情况,“生命线”和腕锁也可以把人挂住,确保攀爬者的绝对安全。
此外,攀爬设备上还有一个位于腰带部位的休息锁。需要休息的时候,把这个锁扣挂在生命线上,人就可以腾出双手喝水、拍照,甚至玩手机。头盔可以保护攀爬者头部不被凸出的岩石棱角磕碰。


飞拉达在攀爬过程中的难点是使用腕锁。前进时,腕锁碰到“生命线”的固定锚点,就无法继续向前通过。此时,攀爬者要先打开一条腕锁挂在锚点前端的“生命线”上,再打开另一条腕锁挂好。当两条腕锁都越过锚点,就可以继续向前,直到下一个锚点处再依次操作。
攀爬过程中,脚下的U型钢架就像是钉在山壁上的梯子。飞拉达的一些路段极具挑战性,比如山体夹角位置的单条钢索道,攀爬者要双手握住“生命线”,横向滑步移动。再如横架在山壁之间的钢索吊桥,攀爬者要两手扶住钢索缓慢前行。还有斜上登顶的天梯,攀爬者要扶着两边一步步登上去。
这些难点路段更加刺激,也是飞拉达的魅力所在。攀爬者在通过单条钢索道或钢索吊桥时,有如走钢丝或走独木桥般惊险,走天梯则有腾云驾雾之感。
雨果介绍说,飞拉达虽然老少皆宜,但不适合所有人。它能够带给攀爬者领略自然风光的独特视觉冲击,以及挑战自然的心理快感。这是其备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专注体验
雨果教练说:“很多人在完成飞拉达项目时,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释放感。”飞拉达攀爬时的专注感能让人们暂时忘记生活和工作的烦恼,双脚重新落地时,人的神经格外放松。在雨果带队的经历中,曾有人玩飞拉达时因为恐惧而崩溃大哭,但在教练和队友的帮助下坚持完成,最终完全释放了自己的情绪。
做媒体工作的张源曾经两次在北京天门山景区体验飞拉达,第一次是和同事一起拍摄介绍飞拉达的视频。他回忆,刚爬上U型架时会有一点恐高感,但再往上爬时,注意力都集中在脚下和手上,回头再看,发现高度没有想象的那么恐怖。
熟悉了腕锁的更换方法后,张源越爬越快,更年轻的同事被他落在后面。在等待同事的时候,张源把腰间的休息锁挂在U型架上,拿出手机给同事拍照。他能看到在垂直的岩壁缝隙里顽强生长出的小草和爬行的蚂蚁,能看到远处的层层群山和飞在自己身旁的小鸟。他说:“这种视角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攀爬过程中,张源觉得单锁道的难度还好,虽然走在中间时晃得厉害,但因为是侧身滑步,所以不觉得害怕。木板吊桥是他觉得最紧张的地方,有的木板宽度只有不到10厘米,他总担心一脚踩空滑下去。张源说:“虽然有两条腕锁连在‘生命线’上,知道自己不会摔下去,但怕踩空后上不来,吊在半空也很尴尬。”不过,飞拉达项目全程有教练或工作人员陪同,即便踩空,也会得到及时帮助。
第一次体验过后,张源总结说,戴头盔非常必要,他的头部几次磕在山石或U型架上。另外,他穿的是一双跑步鞋,全程下来感觉非常硌脚。第二次体验,张源换上了徒步鞋,9岁的儿子也顺利走完全程,连称好玩。



今年五一假期之前,90后崔婷从上海出发,去杭州户外徒步,体验了一次飞拉达。她说:“我故意避开节假日,人少一些,教练更能顾得上我们,这样感觉更安全些。”
崔婷记得刚登上岩壁回头望下去的时候,心里有点发怵,尤其是操作腕锁的手法不熟练,有些手忙脚乱。爬得慢了,挡住后面人的路,就更着急了。不过,随着手法越来越熟练,她发现始终有一个腕锁挂在“生命线”上,安全感上来了,爬起来也越来越快。
起初,崔婷以为没有教练跟随,后来发现景区的教练一直在队伍中间。由于是团队一起出行,攀爬中难免出现拥堵情况,前方队伍稍慢时,后面的人就挂在岩壁上短暂休息。崔婷说,大家没有抱怨前面人走得慢,也没有人催促前面的人,氛围非常好。
攀爬过程中,有一个女孩因害怕而发抖,整个人僵立在U型架上不敢前进。大家就安慰、鼓励她。在走钢丝桥时,为了减少桥的晃动,还有人站在桥上用体重压住桥身,让桥更稳一些。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位女孩也走完了全程。
崔女士以前玩过室内攀岩,觉得飞拉达的门槛比攀岩低。徒手攀岩对核心和四肢的力量要求很高,缺乏运动基础的人很难坚持,而飞拉达只是在U型架上攀爬,虽然也消耗体力,但只要身体没有病症,都能坚持下来。
在崖壁上,崔女士扣上休息锁,给自己拍下了“人生照片”。她觉得飞拉达在外人看来很炫酷,在自己看来很刺激,比室内攀岩能更好地享受风景和阳光。
未来发展
飞拉达并不是最近才引入中国,浙江省雁荡山风景区在2016年就引入了这个项目,2017年开始接待游客,还举办过相关竞赛。飞拉达真正走进全民视野是最近两年,国内很多景区看到了雁荡山的成功,纷纷跟进,一下就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
北京石门山景区负责人表示,飞拉达项目能在各景区兴起,是中国户外运动发展的缩影。中国民众从过去爬山观景,发展到徒步、露营,现在参与的是融合运动与挑战的攀岩、马拉松、飞拉达等活动。通过对这些项○责编 王敬泽目进行趣味化改良,降低门槛,大众的参与度就会提高,人与自然的距离拉近了。
现在,飞拉达项目衍生出了不少分支。比如儿童飞拉达、洞穴飞拉达、城市飞拉达。哈拉少年户外运动组织者莲娜从2021年开始,尝试带适龄的孩子们去石门山体验飞拉达。她回忆,像石门山这样开设飞拉达初级道的景区不多,最初她们为了保证孩子能安全体验,采取教练和孩子“一对一”或“一对二”的陪护方式。后来熟悉了路线,积累了经验,她们开始组织更多孩子参与。
莲娜觉得,跟其它对速度和耐力要求较高的户外运动相比,飞拉达门槛很低。她说:“这是一项更强调个人体验、实现内心突破的运动,只要操作规范、量力而行,孩子可以从中获得安全感和成就感。”很多孩子体验了飞拉达后,会兴奋地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勇敢,也能在体验过程中去辨别安全与危险。
洞穴飞拉达是一个向地心挑战的过程。北京千灵山等景区利用独特地貌开启了洞穴飞拉达,参与者可以通过绳索、天梯、速降等方式,在潮湿闷热、伸手不见五指的洞穴里来一场冒险。山城重庆出现了城市飞拉达,参与者可以沿着楼房外立面的铁梯一路爬到几十层楼的楼顶,俯瞰城市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