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特好笑吗?

作者: 刘旸

深夜emo?你需要喜剧的内核

我其实很害怕“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句话。有两个原因,一是它让观众提高了欣赏的成本,二是它让创作者开始把自怜作为一种审美。

观众在默认“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时,在欣赏演出的过程中,思绪就会不停地跳出剧场,心里总有一个念头在琢磨:“这是个喜剧演员,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所以他很可能承受着很大的心理痛苦。这样一个痛苦的人还用尽全力逗我笑,我真的好感动啊。”这种心理会形成条件反射,每次遇到好笑的梗就会想一遍这句话,导致根本笑不出来。

更可怕的是创作者如果笃信这句话,就会产生跟观众一模一样的心态,最终的落点会变成“我可真是太伟大了”,从而严重影响他对一个好段子的判断。可能到最后,他认为在台上装出痛苦的表情和神态,缓慢地说几句所谓深刻的品咂自己痛苦的话,就成了最伟大的艺术。我在线下演出见过几次这样的演员,在讲所谓深刻话题前,自己的姿态先深刻了起来。最后往往是场子被搞得凉得不行,谁也没法接住。

为什么会有这句话呢?可能也跟一个数据有关,据不完全统计,喜剧演员里有心理问题的人很多很多。包括但不限于抑郁症、焦虑症、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如果看国外单口喜剧演员的演出,就会发现心理疾病更多元了,多的是没听说过的病,多的是没听过的用药。著名的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就是因为长期受抑郁症困扰,最后选择以自杀终结了生命,享年63岁。 如果列举一下有严重抑郁症的喜剧演员,很多名字你都耳熟能详,比如金·凯瑞(Jim Carrey)、周星驰、卓别林、“憨豆先生”罗温·艾金森(Rowan Atkinson)、马丽等。

抑郁症和喜剧,这两个词是如此冲突,所以每当它们捆绑出现时,那种冲击感便扑面而来。把自己抑郁症写成段子的喜剧演员更是有很多。比如这两年在美国脱颖而出的单口喜剧演员泰勒·汤姆林森(Taylor Tomlinson)。她是一位今年30岁刚出头的年轻女性,貌美如花,时尚又苗条,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签给“网飞”两个专场,这件事在很多单口演员眼中已经是地狱难度了。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两个专场主题性都非常明确,所以也好评如潮。这种“别人家的孩子”,看似跟抑郁等心理问题完全无关,但她恰恰常年在跟躁郁症搏斗。第一个专场《青年危机》(QuarterLife Crisis)里,她讲了自己这个年纪会遇到的各种焦虑,浅浅提了一下自己有躁郁症这件事。第二个专场《瞧你内样》(Look at You)则完全在讲自己的各种心理问题、原生家庭问题。整整一个专场只讲一个话题,需要演员对这个话题有极强的感触和极大的素材积累,这可不是一件像字面意思一样容易的事情。

但泰勒·汤姆林森做到了。 她在这个专场里花式调侃各种难以处理的话题,甚至聊起了自己妈妈死于癌症这件事情。她说:

我妈死于癌症。那之后我爸又找了一个继母。没过多久,这个继母也得了癌症,但是活得好好的。但我和我姐姐就会认定,我爸致癌!

在这个专场里,她也讲了自己得躁郁症的经历。不同于诉苦,她把自己周围人描述成早就受不了她精神状态的样子。当她确诊躁郁症后告知周围的人,大家表示:“哦,这就说得通了……我们一直认为,你的心理问题就像你的 middle name(中间名)一样,我们不知道是什么,但我们知道你肯定有。”

从这个小段不难看出,泰勒·汤姆林森是一位非常善于使用“比喻”这个技巧的演员。这使得她很多段子文学性很强,值得回味。当然这不代表她其他技巧使用得就弱。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段子,是她在第一个专场里讲的:

现在当父母完全没有资格考试,也不需要认证一下,领养孩子也不需要出示任何资格证之类的。我觉得这很危险,因为你至少要做一个简单测试,判断这些人适不适合当父母,再决定要不要让他们带走这个孩子吧。比如以后有父母领养孩子,带孩子走的时候,你就递给他们一个金属盘子,说:“嘿,走之前,能不能把这个盘子帮我放到微波炉里加热一下啊?”

这个段子题材很说教,但角度很新颖,力度很轻巧。我以前试过写批判什么人都可以当父母,这对孩子很危险这类话题,但是由于能力有限,写出来的东西总有一种很强的说教感,讲述的过程总显得我这个人太过在意这个话题,怒火中烧。一个喜剧演员如果在台上给人以这种感觉,就会失去大部分观众的心。因为谁是花了一笔门票钱来听课、听讲座、受教育的啊?所以在我个人的审美里,很不喜欢在表达上用力过猛的段子,它会失去喜剧的轻巧感。泰勒·汤姆林森的这个段子在力度上就刚刚好,看着不是要说服谁,也不是指导你该怎么做。她的解决方案是一件荒谬但又符合逻辑的事情,这样产生笑点的同时也能引发一些思考。这就是举重若轻,喜剧中最重要的准则。

说回到她的比喻能力。在《瞧你内样》这个专场里,她讲述自己的躁郁症,用的就是一大段比喻:

患上躁郁症没什么,患上躁郁症就好像你不会游泳。你可能不好意思告诉别人,也可能会影响你去一些地方。但不是有那种充气游泳臂圈吗?要是你戴上充气游泳臂圈,你可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我知道你们之中可能会有人说:“但是泰勒啊,要是有人因为我戴了充气游泳臂圈,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呢?”那些人不会在意你的死活,所以管他们呢,让他们一边儿凉快去吧。话虽这么说,但是你还是要戴好充气游泳臂圈。因为要是你不会游泳还非要去公共泳池跳进深水区,给其他人造成困扰,这就不上道了啊……你还在水里挣扎:“我很好,我很好。”别人说:“你快要淹死了好吗?”然后有个好心又帅气的人跳进池子里救你,你还一副“看到没?我好着呢,我会游泳”。他们会说:“不,你把救你的人拉到水里了。你把凯文当充气游泳臂圈了。这对凯文很不公平。”然后有人从你上面游过去了,他们说:“这是有家长 support(支持,也翻译为支撑,此处为双关)的人,他们的父母要一直支持到他们确信孩子不会淹死。”

这一段非常精彩,里面用了若干个比喻和类比。首先把控制躁郁症的药物和心理治疗比喻成充气游泳圈,控制住病情的躁郁症患者和普通人没有任何差别。如果身边有人因为你在接受躁郁症的治疗而歧视你,那就让他们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后面的“好心又帅气”的人在隐喻自己的前任,而周围人的评价“你把救你的人拉到水里了”,意思是虽然泰勒·汤姆林森在恋爱时表现正常,但还是把不正常的一面全都宣泄在了自己男朋友身上。她曾经订婚又分手, 这段感情想必对她来说很沉重。她在这里用一两句话一笔带过,但我们如果仔细品咂,又能感受到她的难过与无奈。 最后她用了一个双关,来表达对自己父母的不满。这个专场里她也提到,她的爸爸听说她很抑郁时,只是劝她吃点儿花生酱,并不能真正地跟她共情。所以她很羡慕那些得了心理疾病后有父母支持的孩子。

短短的一段话,她浓缩概括了自己若干的人生不如意。这些事情中任何一件,其实都够展开说说,都够大家琢磨 一下“喜剧的内核”。而她一笔带过,不影响笑点的同时让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我说的举重若轻。

其实从她的段子里,我们似乎能看出来真正的喜剧的内核是什么。那就是这种举重若轻。正因为举重若轻,大家在笑的同时才会感慨:“哇,悲剧也可以讲得很好笑啊!”

这时候万万不该本末倒置,觉得这个段子是因为有了悲剧,才变得好笑的,甚至觉得是因为有了悲剧,才成立的。事实上,如果这件事情不是悲剧,反而会更好笑,因为大家会更轻松。优秀的创作者就是会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轻松转化为笑料。这背后透露出一种坚定,一种乐观。这种乐观充满了生命力,它能从悲剧中汲取养分,让人更好地活着。生活一团糟,但仍然爱这生活,这才是喜剧的本质。

所以我反对“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因为它严重本末倒置。喜剧的内核,在我看来,只有乐观。超脱于生命的乐观,敢于嘲笑一切黑暗的乐观,面对死亡放声大笑的乐观。正是因为有了这份乐观,在奥斯维辛才能继续诞生着幽默,在战时炮火纷飞中还有笑声。

我自己在2014年确诊双相情感障碍,也就是躁郁症。 过程中总是能感觉到周围人对我态度的微妙。但每当遇到这种区别对待时,我都会觉得很好笑,所以最后我把这一切都写成了段子,放在我的专场里。

如果非要说单口演员有些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觉得不是心理疾病的发病率,而是对待疾病的态度。很少有人会像泰勒·汤姆林森一样遇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时,觉得:“天哪,这我可得好好写个段子啊!”

也许正是这种面对绝境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让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顺。所以,当你深夜 emo,觉得自己此生为何如此不顺时,不妨体验体验喜剧的真正内核,面对这一切笑出声来,可能整个人生会因此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哦!

喜剧的内核,是乐观。愿你拥有这份内核。

万物皆可“原生家庭问题”

网上盛传一个段子:当你去看心理医生时,他工作起来非常简单,就是机械性地说,这是原生家庭问题,这是原生家庭问题,这是原生家庭问题…… 虽然是笑谈,但也能看出来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之深。

我曾经接受了一年的心理咨询,得出的结论当然也是原生家庭问题。我生在内蒙,初一到北京生活。小学的时候我家里很穷,所以我妈经常鞭策我的话就是,要努力读书改变命运,否则会被人瞧不起。这个“瞧不起”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以至于我直到现在还会觉得别人会因为什么理由瞧不起我。这种情绪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投射。

初到北京的时候,我很担心同学们因为我来自内蒙瞧不起我。当时的我甚至想谎称自己来自江苏(因为我觉得江苏听起来很富有)。我特别害怕同学们问很多问题,比如我一说我是内蒙的,他们跑过来说:“你天天都骑骆驼吗?你家蒙古包多大?你养鹰吗?你能一箭射死那个数学老师吗?”我甚至特别害怕他们管我叫“匈奴”,怕我一进班他们说:“还我河山!”我说:“明朝就还给你们了,还要怎么样?”我更怕上课提到长城,会有很多同学拿着书过来说:“猜猜长城是用来防谁的?”

这种自卑的情绪其实让我的青春期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哪怕真实生活中并没有人瞧不起我,我仍然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而自卑:长相、身高、年龄、出生地,等等。甚至有一段时间经历失恋,我认为感情失败的原因是我外语掌握得少。这些诡异的逻辑链条伴随着我的成长,有时候的确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后来我开始接触单口喜剧,情况有了好转。并不是我不自卑了,而是我发现受原生家庭困扰的演员可太多了。你随便走进一家当地的单口俱乐部,听上几个演员,肯定会有一个演员在讲吐槽爸妈的段子。毕竟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情绪无穷无尽。

国外讲原生家庭题材的单口演员更是多,几乎人手一个吐槽自己爸妈的段子。华裔单口演员欧阳万成在最新专场《猜猜多少钱?》(Guess How Much?)里这样吐槽自己妈妈:

亚洲父母总会炫耀自己这个东西买得多便宜。我妈经常让我猜:“Jimmy啊,你猜这个东西多少钱?”我说1000,她说:“不——只要500!是不是很便宜?”但是一旦你猜低了你就麻烦了,他们会立刻开始攻击你。有一次我妈让我猜这双鞋买来多少钱,我说:“200?”她说:“200?你有没有搞错,这可是 Jimmy Choo(品牌名),要500啊!人家这Jimmy可比我这个Jimmy有出息多了!”

我最早听到的吐槽自己原生家庭的段子来自印度裔加拿大喜剧演员罗素·彼得斯(Russell Peters)。他模仿他爸爸每次打人时候的样子,说:

他总是会说:“有人要被狠狠修理了。”你听听,“有人”。他总会给我点儿希望!希望是我哥哥吧!

在这个段子里,他的这句“Somebody gonna get a hurt real bad.”(有人要被狠狠修理了)一下子成了爆款金句,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甚至他走在街上被人认出来,大家都会用这句话跟他“对暗号”。当然,还有一句是模仿华裔小商贩的:“Hey! Be a man!”(嘿!做个爷们儿!)这句也是火遍大江南北,至少火遍了加拿大南北。

虽然每个人都会吐槽自己的原生家庭,但很少有演员把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伤害写成整整一个专场的,在这一点上,美国单口演员克里斯蒂娜·P.(Christina P.)可谓登峰造极,无出其右。克里斯蒂娜在自己的专场《妈妈基因》(Mom Genes)里,狠狠地吐槽了自己的原生家庭。更加巧妙的是,她这个专场一半是吐槽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一半是吐槽自己如何被它们影响,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们。中间偶尔会穿插对自己老公辛辣的吐槽。

这种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因为当一个演员在台上过多吐槽自己爸妈的时候,观众多少会琢磨:“难道你自己就会是完美的父母吗?你就不能体谅体谅自己爸妈吗?毕竟是这个人给了你生命,给你一个家,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所以克里斯蒂娜在大家产生这种情绪前,就铺垫了自己是个多么没耐心的妈妈。她吐槽学校教育,说 3 岁的孩子竟然已经有成绩单了,吐槽老师经常来抱怨自己孩子不跟别的孩子玩儿:

上一篇: 美文 2025年7月
下一篇: 出现又离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