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路上

作者: 明前茶

放学路上0

1

儿子升入五年级,朋友小慧已经对儿子的作文失望透顶。她请中文系的大学生,给孩子上了两年半的作文补习课,没有丝毫效果。一遇到作文题,小慧那屡获奥数竞赛一等奖的儿子还是抓耳挠腮,写出来的文章就像嚼了三小时的口香糖,上面布满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牙印。大学生不好意思地对小慧道歉:“阿姨,我尽力了。您儿子可能是一个理工科偏才。”

小慧很是焦虑。我思量半天,建议说:“每天你要去接孩子放学的吧?从明天起,不要开车接他,下班高峰期路很堵,他又在车后座上埋头打游戏。你走路去接他吧,一路上,你买菜,拿快递,在小贩的板车上买花、水果,去干洗店拿衣服,你都带着他。孩子写不出作文,不是缺少技巧,而是缺少生活体验。走路接他回家,要花20分钟,似乎是花去了一些时间,但这也是拓展孩子的生活半径。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人和事,渐渐就会写了。”

小慧满脸将信将疑。我又提醒:“走在路上,母子俩聊聊天,看看有趣的事,你有什么发现,提醒儿子也抬头看。看完了,让孩子回家写日记,一开始,也别管起承转合,看到什么写什么,没头没脑的也行。”

2

很快,小慧的儿子在菜场门口发现了他的第一个兴趣点:菜场门口一对山东夫妻经营的水果小超市。

这天,在小超市门口,小慧的儿子突然看见店主家的男孩撅着屁股,在行道树下玩得起劲。他徒手开动长臂挖掘车,从行道树的树坑里挖出沙子,装载到卡车上,嘴里还不住发出指令:“前进,前进!来,把车斗再抬高一点,装好了!”

小慧的儿子不由笑了,正忙着把枇杷果柄朝一个方向摆的老板娘见状说:“别笑,我们天天看店,也没时间带孩子去公园玩沙。他爸爸买些沙子做成迷你沙坑,没想到孩子玩得挺开心……”

第二天,小慧将儿子写的日记拍照传给我看。只见男孩写道:“只要家门口一个树坑里盛满黄沙,小孩子就好快乐。我们买完水果,还看见他妈妈把一个被顾客的指甲刮破了皮的枇杷给他吃,小孩子天真地问:‘这个果核种在沙里,会长出枇杷来,结出100个枇杷吗?’他妈妈就笑着说:‘妈妈也不清楚哦,要不,咱们来种种看。’”男孩以恍然大悟的口气评论:“小孩子就是那么纯真,他们总是很自信,总是相信任何事情都会有好结果。人长大了,要是也有这种天真,就会快乐好多吧。”

我对五年级男孩的观察大为赞赏,告诉小慧:“你儿子有当小作家的天分,什么指导也不需要,现在就让他一路观察,看到什么写什么。”

3

孩子越写越起劲,他写自家小学附属幼儿园的门口,把孩子送进去之后舍不得走,引颈眺望的爷爷奶奶们。“他们望了很久,脸上都被太阳烤得油汪汪的。孩子们像小鸭子一样排着队出来做操了,他们嘴角上翘,看得入迷。个子矮的奶奶为看得清楚一点,使劲踮着脚,她就变高了。”随后,孩子突然这样议论:“我想我的小个子奶奶了。”

孩子也写放学后妈妈在小摊上给自己买点心:“特别想吃校门口新开小店的鸡蛋灌饼,老板自制了一把铲子,生面饼差不多烙熟后,他会在面饼侧面横着铲一下,铲出一道缝来。再往这个缝里打进一颗蛋,尽量让它落到肚子里,再烤一会儿。哦,鸡蛋灌饼好吃极了,咬一口,热烘烘的蛋香扑在脸上,蛋黄还有一点点溏心。”孩子这样评论:“卖饼的大叔每天要这样做一两百个鸡蛋灌饼,用掉一筐鸡蛋,他以行动告诉我:干啥事都要有耐心。”

有一天,孩子还写同学奶奶带着同学妹妹来接大孙子,“同学奶奶把小孩子用一个婴儿背兜绑在背上,她左手拿着刚买的一大包菜,右胳膊挽着孙子的书包和水壶,蹒跚着往回走。我同学空着手,无聊到捡了一根树枝,挨个儿敲打学校的围墙栅栏,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我很想提醒他自己背着书包和水壶,或者帮奶奶拎着那一包菜,但我又有点怕,要是人家奶奶说‘要你管,我乐意’,我会不会变得面红耳赤?”孩子这样反省:“回家后,我很后悔,我为什么要因为想象中的挫折,就少了向前一步的勇气呢?”

小慧把儿子的日记拍给我看,感慨地说:“我一向以为,我儿子的情感世界就像冬天树杈,光秃秃的,一片空白;现在,我好欣慰,写作让儿子这棵秃树冒出了芽点,长出了闪闪发光的绿叶。”

是啊,走在放学路上,上一节作文课,一节没有老师的作文课,可不光为了应付考卷上的命题作文,这种边走、边看、边想的方式,让孩子睁开了眼睛,竖起了耳朵,理清了思绪。它了不起的地方,就是让孩子对真实的所见所闻有一个细致的描绘与总结,并由此实现了“自我教育”,让一个去芜存菁的成长过程,不是通过外在的强制性教育完成,而是通过孩子的内驱力去完成,这不仅是一堂作文课,更是一堂成人课。

所以,身为家长,抽出时间,离开方向盘和手机,与孩子一同慢慢走啊,去体验这朝阳或夕阳下的人生百态,孩子一定会看到那些有助成长的、隐形的阶梯。

编辑 东篱 623358414@qq.com

上一篇: 女儿和我约法三章
下一篇: 意欲捕鸣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