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众多青年提供创业服务

作者: 浩刚

(2015年—2020年)

时代背景:中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实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获广泛认同。

受访人:刘伯敏 《莫愁》读者

前不久,“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决赛闭幕,做过多年评委的刘伯敏,看着励志昂扬的年轻人,不禁想起十年前的自己。彼时,他同眼前的大学生一样,在创业的道路上挑战自我。

2015年,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刘伯敏抓住机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创业孵化器”上。此后,他创立苏青App创业服务平台,完成了从创业到服务创业的转变。

“这是一个追逐梦想和拼搏奋斗的时代。”彼时的刘伯敏,在闪光灯下说出的口号,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对别人而言,这可能是一句空话,但对出生于甘肃陇西贫困山村的刘伯敏来说,这就是时代最本质的内涵。“我考了三次大学,才考入南京工程学院,成了全村第一个大学生。”从入学起,刘伯敏就不断寻找“赚钱”的机会。从大一开始,刘伯敏试遍各种兼职:洗盘子,发传单,开奶茶店……但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机会出现在大二,刘伯敏带领团队参加了一次全国创业大赛,获得二等奖。后来,他结识了南京老牌包子铺和善园创始人。经过几番沟通,刚刚大三的刘伯敏就重新打造了和善园餐饮管理公司,并担任总经理。

对大部分人而言,成功之后会选择平稳发展。但对刘伯敏来说,他想要的是越过一个浪头,再越过一个浪头,“我想打造苏青合伙人模式,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公司注册、融资对接等一站式服务,促进投资驱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刘伯敏记得,2015年后,他陆续推出了苏青汇青年创业服务平台,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专业的创新创业服务,孵化了万余名青年创业者。

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沉甸甸的成就。刘伯敏借此机会,使事业迈上新的台阶。“我虽然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下数十次,但记忆犹新的仍然是2017年担任创业导师并首次远赴俄罗斯乌法友好交流的时刻。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在乌法见证了中俄青年的友谊。”刘伯敏说,“虽然交流有语言障碍,但即便是用手机翻译软件沟通,我依然能够感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人的同频共振。”当年7月,刘伯敏的众创空间正式落户乌法,使他的事业沿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迈向国际化……此后,刘伯敏的创业故事还登上了《莫愁》杂志,被众多人知晓。

从2015年到2020年,时间对刘伯敏不平凡,对他的父亲也不平凡。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刘伯敏父亲从乡村代课教师转变为有编制的人民教师,日子越过越好。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编辑 马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