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养老院里的歌声与欢笑

作者: 齐鲁

花园里各种花儿竞相绽放,空气中带着一丝丝甜味。清晨的阳光下,一群老人在张瑜的陪伴下惬意地漫步。有的人在聊天,有的人蹲下来静静嗅着花香,脸上不时露出笑容。然而,这里并不是公园,而是一家为视障人士开设的养老中心,在此生活的一百多位老人都是盲人。

在盲人养老院当院长

张瑜是辽宁沈阳人,大学毕业后在当地一家企业做人力资源管理。几年后,她辞职进入一家刚创办的民营养老院工作。原来,当地一位企业家热衷慈善公益事业,因妹妹是盲人,便出资建设了这家盲人养老院。

张瑜的舅舅也是盲人,一生未婚,由于极度自卑很少与兄弟姐妹交流,更难以融入社会。舅舅很喜欢张瑜,一直对她挺关心,也爱和她聊天。听到这位企业家的创业经历以及兄妹情深的故事,张瑜非常感动,觉得自己也应该为盲人群体做点什么。所以,当听到盲人养老院落成的消息后,她毫不犹豫地应聘到这里从事盲人养老事业,同时方便照顾舅舅。

从此,张瑜成了盲人养老院的院长。在这里,有107位视障老人,其中90%为全盲。盲人的生活习惯特殊,因此,养老院在楼道内设置了闭环式的扶手,每一段扶手上都刻有盲文,盲人摸着扶手就不会跌跤。“仅仅有设施并不够,还需要引导。摸着粗麻绳左转,摸着细麻绳就是右转,同时引导盲人统一靠右通行。如果乱走的话,很容易撞到一起。”张瑜说,看似简单的事情,大家也要用很长时间才能适应。但这些细微的照顾,却能让老人们在大院里散步、锻炼。

用炽热的爱点亮一盏灯

与健全人不同,这些视障者习惯把菜和饭混到一起吃,因为这样省事。张瑜想让大家品尝每道菜的滋味,就设计了不同形状的碗装不同的菜,让老人们各取所需。

每天开餐前,会有专人播报每个碗中盛的是什么菜,员工会打好饭,送到老人的桌前。广播声响起,老人们就会摸着护栏,走向一楼多功能厅。厨师拿着话筒报菜名:“亲爱的家人们,午餐已备好,一号碗里是海漫扒肉,二号碗里是炸鸡排……”特制餐具整齐摆放,六个不同形状的碗对应不同菜品。

张瑜说,食堂墙上还贴着老人饮食喜好表,记录着每位老人的特殊需求,像马阿姨早晚餐要多几碗粥、冯叔吃素、李奶奶不吃豆制品等。每张桌子的四个角上有不锈钢盲文牌,刻着老人的名字,方便他们坐固定座位,更有安全感。类似贴心的服务在这里随处可见,老人房间桌椅边缘有凸起沿,防止物品滑落;每个房间配有智慧语音系统,可通过语音开关空调、播放音乐、咨询天气;卫生间没有门,用小帘子代替,避免老人撞门。

张瑜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听电子书、把半夜突发急病的老人送往医院急救室。一次大半夜,一位老人向张瑜发出请求帮助信号,说他非常重要的东西不见了。张瑜费了很大劲才找到,原来是老人童年时玩过的一个玻璃球,被他视若珍宝。养老院里有二十二名员工,包括护士、管家、心理咨询师等,其实很多人之前并没有和盲人接触过。为了让员工更好地照护他们,张瑜要求员工每个月在黑暗体验馆里待两个小时,真切感受到盲人最需要什么。

张瑜发现,盲人通常很“敏感”,对陌生的人和事物都很警惕,虽然看不见表情,但他们从声音就能判断出说话人的情绪。所以,照顾他们的员工说话一定要亲切、热情,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员工莉莉刚来的时候,老人们对她不熟悉,彼此之间的交流并不是很顺畅。后来莉莉发现,只要帮助过盲人们一次,对方就会记住她。由于她乐于助人,很快就成了很多老人口中的“闺女”。

李阿姨从小在父母的照顾下长大,50多岁时父母过世后独自生活,一度产生过轻生的念头。后来,家人把她送到了这里。最初,她孤僻、害怕与人交流,这让张瑜很困扰。直到有一次李阿姨偶然摸到张瑜身上穿的裙子,说父母过世后自己很久没买过衣服了,张瑜第二天就带她去商场买了几件衣服。听到工作人员都夸自己的衣服漂亮时尚,李阿姨非常高兴,从此把张瑜当成亲人。早晨,李阿姨听到张瑜的声音,就马上走过来和她拉家常:“小瑜啊,昨晚我梦见家里的葡萄架上结满了葡萄,又大又圆可诱人了……”接着,李阿姨就和她讲起了老家的菜园和童年往事,非常开心。张瑜说,盲人最害怕寂寞,他们的世界本就黑暗,孤独感的侵袭会更加猛烈,所以只有在精神层面真正靠近和理解他们,用温暖和爱点亮一盏灯,老人心里才会敞亮。

爱情来得含蓄又迅猛

令张瑜印象最深刻的是65岁的张阿姨。她是辽宁朝阳人,16岁从盲校毕业后在集体工厂上班,一直干到退休。2023年,她经朋友介绍来到了这家养老院。有一次,她的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吃药打针效果都不明显。69岁的李叔干了一辈子按摩,便主动为张阿姨做按摩,没想到两人挺聊得来。日久生情,两人走到了一起,养老院还专门为他们举办了小型婚礼。这对夫妻很甜蜜,张阿姨每次去洗澡,李叔都会在一楼浴室门口等她;每次提及老伴对她的好,张阿姨总是嘴上嫌弃,但脸上却乐开了花。张瑜说,盲人之间的爱情来得含蓄又迅猛。看不见外貌,声音的好听程度就成了恋爱的通行证,但更重要的是能聊到一起的默契和彼此之间真心的关怀。

刘大爷和徐阿姨更惹人注目,这对情侣是养老院的文艺骨干,他们一个来自北京,一个来自辽阳。大爷今年70岁,气质很好,没有全盲,说话和气,总是笑眯眯的。两人之间的情愫源于一起唱歌,最后谁也离不开谁了。刘大爷告诉张瑜,退休后他一个人住在家,不喜欢和人交流,也几乎不出门。自从和徐阿姨在一起后,他们一起唱歌、吃饭、散步,日子在温馨与恬静中度过。因为身边有了伴,他感觉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甚至可以帮助许多完全失明的盲人。

到2025年夏天,养老院里已经有四对老人因彼此喜欢收获了爱情。每年春节,张瑜都组织举办联欢晚会,工作人员表演节目,让老人感受节日氛围。此外,养老院还组织过多次旅行,带他们去了内蒙古草原、海南三亚等地。很多人感到奇怪,盲人去旅行有什么意义呢?张瑜说:“他们去不同的地方,可以闻到不一样的气味,感受到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品尝不一样的美食。每次回来,老人们心情都特别好。”大家特别喜欢在旅行中拍照,虽然他们看不到,但可以把照片发给亲友,借此告诉亲人:我现在生活得很好,你们放心吧!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王冬艳 437408345@qq.com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