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承诺到行动:95世妇会以来的男女平等之路

作者: 魏梦娟

1995年9月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内,第四届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以下简称“95世妇会”)隆重开幕。大会将国际社会追求性别平等的事业推上新台阶,至今仍深刻影响全球妇女事业发展。95世妇会也是中国妇女运动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大会上,中国首次提出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三十年来,中国认真履行承诺,积极践行《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持续改善妇女生存发展状况,妇女事业发展实现了全方位进步。

95世妇会:影响深远的里程碑

95世妇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不断被社会回顾和纪念。每当逢五逢十周年纪念时,联合国都会对95世妇会的决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以促成各项战略目标落到实处。今年,为纪念95世妇会召开三十周年,我国将再次举办全球妇女峰会。那么,95世妇会为何如此重要?

95世妇会是一次规模空前、成果丰硕的盛会。1995年是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也是联合国“国际妇女年”20周年,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来自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和专门机构以及有关政府间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共1.7万余人出席了会议。在北京平行召开的非政府组织论坛也吸引了3.1万余人参与,进行了3900场研讨会,举办了5000多场活动。95世妇会以“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为主题,以“健康、教育、就业”为次主题,通过了《北京宣言》《行动纲领》这两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提出了促进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权利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框架,为妇女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目标和行动方向。

95世妇会是全球性别平等议程的重要转折点。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会议确立了平等、发展与和平的主题和总目标。95世妇会则再次将性别平等置于全球议程的中心。《行动纲领》明确了要将社会性别主流化作为提高两性平等的一项全球性策略。95世妇会之后,男女平等问题被列为全球议程之首,全球都将《北京宣言》《行动纲领》积极转化为具体行动。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几乎所有国家都建立了促进性别平等的国家机构,出台了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不断改善妇女生存条件和发展状况。

作为承办方,中国全程参与95世妇会筹备工作,为我国妇女运动打开了连接世界的新窗口。从筹办之初国内外质疑声音不断,到人人称赞的环球盛会,95世妇会的召开既展示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巨大成就、中国妇女的新形象,也增进了与全球妇女的了解和沟通,更有力推动了我国妇女事业的发展。同时,95世妇会也让世界了解到真实的中国,消除了国际上许多对我国的误解,加快推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基本国策:推进平等的实践

为回应联合国“社会性别主流化”战略,中国作为东道国率先垂范,首次提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江泽民同志在95世妇会开幕式上庄严承诺:“我们十分重视妇女的发展和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份坚定源自党和国家对妇女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把实现妇女解放和发展、实现男女平等写在奋斗的旗帜上。从95世妇会起,男女平等从庄严承诺逐步变为现实。

1995年,中国政府颁布实施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目标和原则细化为行动方案。这是我国政府第一部关于妇女发展的专门规划,此后,中国政府又相继颁布了三个周期的妇女发展纲要,明确妇女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领域及策略措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本地区妇女发展规划,有力推动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精准落地。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从性别视角提出“制定相应政策,切实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和优抚救济对象的合法权益”,开启了在国家发展规划中融入性别视角的先河。2001年,“十五”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要求,体现出中国政府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决心和信心。此后,“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被作为一贯性原则写入历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并从具体领域和细化措施进一步推动男女平等进程。

2005年,《妇女权益保障法》重新修订,我国首次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以法律条文形式固定下来。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写进全国党代会报告。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也都重申“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新时代妇女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23年公开出版的《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中也多次强调,要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面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供了根本指引。

妇女发展:举世瞩目的成就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体现了国家意志,推动了性别平等加速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亿万妇女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妇女福祉持续增进、主体作用充分发挥。

三十年来,中国妇女事业发展实现了全方位进步。中国建立了包括百余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全面保障妇女权益法律体系;中国妇女健康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女性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80岁,2023年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5.1/10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妇女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性别差距基本消除,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比重过半;妇女广泛参与经济发展,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比重保持在四成以上,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更是超过一半;妇女参与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更加广泛深入;农村贫困妇女全部摆脱绝对贫困;广大妇女平等参加社会保险、平等享受保险待遇,妇女的美好生活更有保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多年来,中国持续为世界妇女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积极支持联合国妇女署工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设立女童和妇女教育奖,为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0多万名女性人才,助力妇女提升参与政治经济活动的能力。探索开展面向国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小而美”公益项目,向肯尼亚捐赠“母亲水窖”集雨水罐等。作为全国第二经济大省的江苏,始终勇立潮头,积极探索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实施路径,取得了丰硕实践成果,例如在2008年率先建立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教专业性机构,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地落实;2011年首创政策法规性别平等咨询评估机制,从立法源头植入性别视角,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权益,获全国妇联全面推广。

然而,妇女发展水平仍然不平衡,男女权利、资源分配公平度有待提升,许多妇女儿童仍受战争、贫困侵害。直面这些问题,五年前,习近平主席发出了2025年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的倡议,表现出大国担当。

三十年前,北京见证了世界妇女追求性别平等的信念和决心,三十年后,各国代表再次聚首北京,共商全球妇女发展大计。我们相信,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引下,中国必将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具有引领性的中国智慧和主张,为世界妇女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作者:江苏省妇女事业发展研究中心 魏梦娟)

编辑 许宵雪 1850735471@qq.com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