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健康档案你的健康好管家
作者: 邱银伟最近,家住杭州的王阿姨因为头晕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医生问她:“以前是否有高血压?最近在吃什么药?”王阿姨一拍脑门:“哎呀,上次体检报告放家里了,吃的降压药我也不记得名字了……”像这样的情况,很多老年人都经历过。但你知道吗?现在有一本“电子健康日记”能帮你记录所有的健康细节,甚至还能救命——它就是电子健康档案。
电子健康档案,也称电子健康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并伴随着居民一生的健康管理过程、科学电子化医疗卫生服务信息记录,是实现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健康决策需要的重要信息资源。与传统的或是日常熟悉的医院纸质或电子病史不同,它是基于不断发展完善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应用。
电子健康档案集成了居民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在所有医院就诊、住院、检查、用药等医疗卫生服务相关电子数字信息。针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以及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结核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还汇集了在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健康管理信息,包括居民个人连续的身高、体重、血压(糖)等一般状况、生长发育、产前产后健康体检、运动饮食等健康状况与生活方式的调整变化,以及家庭医生或社区医生针对健康问题提供的健康评价、健康指导与健康干预措施等。
想象一下,从你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开始,你每一次体检的身高体重、每一针疫苗的接种记录、每一次感冒发烧的用药,甚至像王阿姨这样每次血压的波动,都被完整地记录在一个安全的电子档案里。以后去医院就诊就不再需要拿着一大袋检查单了,你只需要告诉医生个人基本信息,医生就可以从电子健康档案中随时查看到你最近的健康情况,比如血压是否稳定、上一次配的降压药是什么等一系列健康信息。
从2009 年开始,电子健康档案作为国家面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2 项主要内容之一,随着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广泛实施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完善。在浙江,像王阿姨这样已经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的居民已不是少数。据统计,浙江省这样的档案已经覆盖了超过5000 万人。而且其中87% 的电子健康档案已通过“浙里办”App 向居民个人开放。这也就意味着,浙江省居民个人只要轻轻一点手机,就可以通过“浙里办”App 在“浙里健康”“浙里健康e 生”模块中随时查看到自己的健康报告、就诊信息、用药信息、健康体检结果、预防接种情况等健康信息。
“我们的个人健康信息这么私密,放在网上是否安全呢?”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其实,电子健康档案的秘密级别堪比银行系统。所有数据存储在政务云平台,查阅信息需要人脸识别+短信验证双重认证。无论是三甲医院的专家,还是社区诊所的医生,如果想要查看你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只有经过你本人的同意,才可调阅这份档案。而且,每次医生调阅档案都会生成记录,患者能在手机上实时查看“谁在什么时候看了我的档案”。法律更是画出红线:泄露健康信息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在居民本人知情与授权同意下,可以实现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通过网络电脑与手机端的实时档案调阅与信息使用,为居民个人与医院实现方便、快捷、安全的智慧化医疗卫生服务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医院创新智慧化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的远程智慧医疗、辅助临床精准诊断治疗以及实现不同医院各种实验室检验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互认创造了条件,为政府与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开展社区主要健康危害因素、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提供了信息数据支撑。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包括接受医疗机构提供的且涉及健康状况、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如就诊信息、用药信息、健康体检结果、预防接种情况以及慢性病健康管理档案信息等均实现了一键查询与调阅,并形成了健康概况评估结果(健康画像),为居民实现自我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与依据。同时信息平台整合了在线预约挂号、在线就诊取号、在线预约健康体检、网上医院咨询就医与健康科普等功能应用,着重汇聚“ 全人群、全要素、全周期”个人健康数据,为推进实现以人为中心,连续、综合、精细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健康新服务提供信息数字化技术支撑与应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