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老年人摆脱失眠困扰

作者: 陆桂芳

如何让老年人摆脱失眠困扰0
标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轻重不一的失眠症状。老年人失眠主要表现为睡眠的潜伏期延长、觉醒次数增多、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下降等。

浙江省肿瘤医院于恩彦主任医师表示:相比于年轻人,尽管老年人夜间睡眠时间减少,但白天打盹的次数明显增加。长期失眠容易导致认知功能下降、抑郁、跌倒,增加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老年人睡眠障碍受躯体疾病、药物、原发性睡眠障碍、心理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治疗应采取综合调治的策略,即非药物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才会有好的疗效。

非药物治疗是首选

保持良好的睡眠卫生对治疗失眠很重要。如每日坚持进行睡眠仪式,使之成为入睡前的一个常规习惯。通过冥想、听音乐、瑜伽等方式,进行20~30 分钟的休息准备;睡前90 分钟洗个热水澡;喝点热牛奶,吃点香蕉等小点心;仅在睡眠时上床,如果一直无法入睡则可暂时离开卧室,等感到困倦时则再回来;固定每日上床、起床时间,保证睡眠环境舒适、床软硬适中、室温适宜、通风良好、光线适宜、无噪音。

作为非药物治疗手段,认知疗法常与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等联合使用,组成“认知行为疗法”。目的是为了改变患者对失眠的认知偏差和非理性态度,纠正不良睡眠行为,包括保持合理的睡眠期望、坚持自然入睡、不要过分关注睡眠、不要因为一晚没睡好就产生挫败感、培养对失眠影响的耐受性等。

“对于睡眠障碍的治疗,原则上首选非药物治疗。”于恩彦表示,但非药物治疗一般治疗周期较长,而患者通常希望尽早解决睡眠问题,因此,若短期内未见效往往就会放弃。

药物治疗要对症

当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不能缓解失眠症状或患者无法依从非药物治疗时,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治疗剂量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短期应用或采用间歇疗法,不主张大剂量给药,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不良反应。“药物治疗需要足量,足量是指针对某种疾病或症状的最有效剂量。药品说明书中推荐的最大量不代表足量。”于恩彦说。

苯二氮卓类药物,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的抑制作用,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促进睡眠。常见药物有地西泮、阿普唑仑、氟拉西泮。起效快,适用于短期失眠。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耐受性和戒断反应,且对认知功能和日间警觉性有负面影响。

非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选择性作用于γ-氨基丁酸受体的特定亚型,具有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相似的效果,但副作用较少。常见药物有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起效快,半衰期短,日间残留效应较少。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和耐受性。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通过模拟褪黑素的作用,调节昼夜节律,改善睡眠—觉醒周期。代表药物有雷美尔通。适用于昼夜节律紊乱相关的失眠,副作用较少。对重度失眠的疗效有限。

抗抑郁药,通过调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和睡眠。代表药物有曲唑酮、米氮平。适用于伴有抑郁或焦虑的失眠患者。可能引起日间嗜睡、体重增加等副作用。

抗组胺药,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产生镇静作用。代表药物为苯海拉明、多塞平。价格低廉,易于获得。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耐受性和日间嗜睡。

老年人由于代谢和药物清除率下降,对药物的副作用更为敏感。因此,老年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优先选择低剂量、短效的药物,并定期评估疗效和安全性。

如何让老年人摆脱失眠困扰1
标题

穴位调理可改善睡眠

中医认为,长期失眠主要是由于肝郁、血虚引起的,按摩、针灸相应穴位能起到较好疗效。治疗失眠的穴位主要集中于头面部,包括耳神门穴、百会穴、风池穴、安眠穴。

●耳神门穴

在耳朵三角窝内,有镇定安神的作用。耳穴点的区域很小,用手指不易按压,一般采用耳穴压豆的方法。取王不留行籽用胶布粘贴于神门穴上,不断按压1~2 分钟,每天两次。穴位上的阳性反应点引发疼痛,达到刺激效果,可调整人的神经系统,对急性大脑皮层的功能紊乱有较好疗效。

●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心,取两边耳尖连线的中点,来简易取此穴,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百会穴在督脉上,是诸阳之会,即所有的阳气汇聚的地方,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经常按压百会穴可以达到清心健脑、行气活血的作用,对治疗失眠很有帮助。

●风池穴

位于人体头部后侧乳突后方凹陷中,颈部的血管进入大脑之前一定要经过风池穴,因此,刺激风池穴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脑供血,改善睡眠。

●安眠穴

耳垂后的凹陷与枕骨下的凹陷连线的中点处。可以在临睡前用拇指的罗纹面按揉安眠穴2~3分钟,拇指在穴位上做旋转按揉,也可以点按,力度由轻到重,手法深沉用力,使得该穴有酸胀麻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