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孩与彩虹:非遗草木染里母爱磅礴

作者: 浅陌

在辽宁省抚顺市,坐落着一家特殊的非遗工作室,在这里工作的主力既不是技术专家,也不是熟练工人,而是22个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的自闭症青少年。

工作室里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均出自这些孩子之手。他们从无法正常沟通到拥有一技之长,都源于这个工作室的主人王艳秋。而这个工作室,既是她为自闭症女儿铺就的未来,亦是她为这22个孩子创造的奇迹。

命运多舛,“自闭症”按下幸福暂停键

2024年10月,沈阳故宫博物院“吉市”的非遗草木染展柜前,一方靛蓝色的扎染丝巾在聚光灯下流转着星辰般的光泽。王艳秋看着展台前忙碌的孩子们,感慨万千。

1972年,王艳秋出生于辽宁省抚顺市,中学毕业后就去了亲戚家的五金店工作,后通过努力考上大学,毕业后进入热电厂上班。在上下班的通勤车上,王艳秋与同厂的王忠伟相识,相恋没多久,两个人就领取了结婚证。婚后一年,王艳秋怀孕了。王忠伟不仅包揽了所有家务活,更是变着花样给老婆做各种可口的饭菜。在王忠伟的精心照顾下,王艳秋诞下一个可爱的女儿。

然而,三口之家的幸福并没有持续很久,几个月后,夫妻俩发现女儿进食费劲,抬头困难,去了医院检查确诊孩子为脑瘫,王艳秋和王忠伟觉得天都塌了。更为不幸的是,孩子确诊没多久后就离开了他们。

女儿的猝然离开,让夫妻俩久久缓不过来。王艳秋更是不敢再考虑孩子的问题。两人世界一过就是10年,其间,也有人劝王艳秋再要个孩子,可丧女之痛仍旧是王艳秋心里的一道伤疤。

终于,在王艳秋36岁本命年的时候,再次怀孕了。有了之前的经历,夫妻俩不敢马虎,整个孕期不仅严格孕检,甚至还吃了不少保健品。令人欣慰的是,每次检查都一切正常。很快,女儿梦梦呱呱坠地。听着孩子嘹亮的哭声,夫妻俩再次热泪盈眶。

中年得女的王艳秋和王忠伟恨不得把所有的爱都给予这个孩子。所幸梦梦也很聪慧活泼,三岁不到就能将《唐诗三百首》背得滚瓜烂熟。王艳秋更是在心里祈祷,希望日子能永远这样平顺下去。

转眼,梦梦3岁了,上了幼儿园。一天,王艳秋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梦梦妈妈,您赶快来幼儿园一趟。”王艳秋立马赶到幼儿园,却看见女儿蜷缩在角落里。原来,梦梦今天在幼儿园打翻了吃饭的碗,被老师批评了之后,就一直待在角落里不言不语。

王艳秋的心里揪着疼,她顾不上责备老师,就抱起孩子回家了。她本以为孩子休息两天就会好,可没想到,梦梦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说话越来越少,喊她的时候她也不回应,目光也开始回避妈妈,喊的次数多了,她还会大喊大叫。这样的梦梦让王艳秋夫妇觉得不对劲,带着梦梦去了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梦梦被确诊是“自闭症谱系障碍”。

王艳秋的天再次崩塌了,她怎么也没想到,命运竟然对自己这么残酷,更不敢相信自己活泼聪慧的女儿成了自闭症患者。她开始四处寻医问药,只要有一点机会都会带着梦梦去求诊。然而,辗转全国好几个城市后,医生给出的结论都是一样的:“自闭症无法治愈。”

虽然无法治愈,但医生还是留了丝希望,终身干预也许会让病情好转。王艳秋带着女儿回了家,决定自己给孩子进行“康复干预”。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摸索,王艳秋觉得女儿需要一个能对话的人。可是梦梦把自己封闭在小世界里,拒绝跟外界接触。王艳秋就另辟蹊径,把自己变成另一个女儿。她开始模仿女儿的一举一动,不管是女儿大声哭闹,还是满地打滚,王艳秋都会像镜子一样跟女儿做出一样的动作。有时候,她这种怪异的举动会招来旁边人诧异的目光,但她视而不见,只有一个念头,女儿能注意到自己。

终于,在王艳秋的努力下,梦梦的眼光开始停留在她身上,即便只有短短的几秒钟,也让王艳秋欣喜若狂。慢慢地,梦梦似乎也发现了王艳秋的存在,只要在王艳秋身边,梦梦就会变得格外乖巧。看着女儿的变化,王艳秋对自己的“笨法子”也越来越有信心。

一个周末,王艳秋邀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小聚。可吃完饭后,却发现梦梦不见了,四下找寻后,发现梦梦竟然藏在了桌子下面。王艳秋毫不犹豫地也钻进了桌子下面,在蓝色格纹布的光影里,梦梦的目光第一次正视了王艳秋。那一刻,王艳秋屏住呼吸,生怕打扰到女儿,接着梦梦轻轻地喊了一声:“妈妈。”这是梦梦确诊后第一次叫妈妈,她不由热泪盈眶。

一眨眼,梦梦到了入学的年纪,王艳秋不想女儿成为另类,依旧把女儿送到了普通小学。为了让女儿能适应学校,她提前教女儿如何独立上厕所,如何在教室里规规矩矩地坐着。可开学仅三天,老师就察觉出孩子的不对劲儿,建议王艳秋把孩子转到特殊学校去。

就这样,梦梦进入了特殊学校,但王艳秋还是放心不下,仍旧陪着女儿在教室里上了两个星期的课才离开。但即使如此,梦梦依然三天两头出现问题。王艳秋每次都第一时间赶到学校,和老师耐心沟通,和女儿慢慢“对话”。在家校的配合下,梦梦磕磕绊绊上完了小学。

母爱磅礴:草木染接续母女情

王艳秋知道,女儿根本无法适应正常的中学生活,于是把梦梦带回了家,准备给女儿请家教,让女儿在家学习。一起在特殊学校上学的几个同学的妈妈听说了,就想让几个孩子一起学习。就这样,王艳秋在自己家里单独收拾出来一个屋子,用来给女儿和孩子们学习。

可这群特殊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并没那么容易,不管老师讲什么,他们都无法集中注意力不说,而且学东西也很困难。时间长了,老师也坚持不住,纷纷离开,这个学习小课堂也随之解散了。

看着越来越大的女儿,王艳秋心里充满了担忧,她不知道女儿将来该怎么办。几个失眠的夜晚后,她来到了抚顺市残联。相关负责人给她推荐了琥珀雕刻、刺绣、草木染等非遗项目,让她选择一个让女儿学习。

王艳秋拿不定主意,就带着女儿逐一尝试,陪着女儿一起学习。可学习琥珀雕刻时,锋利的刻刀常常把梦梦的手弄得鲜血淋漓,刺绣就更难,那么多丝线和紧密的针脚,梦梦学了好久都没有任何进步。最后,王艳秋把目光放在了草木染上。所谓草木染,是指用自然中的花草树木作为染料进行上色的一种方法,也称植物染色。

王艳秋永远记得,女儿患病后的第一声“妈妈”就是在那块草木染的桌布下。深入了解后,王艳秋还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外婆和母亲都是染布高手。为了能更好地教女儿,她身先士卒,去向母亲和外婆学技术,等自己掌握娴熟了,再来教女儿。

待一切准备好后,王艳秋将家里的一块区域改成了工作室。为了让女儿熟悉植物染料,她拿生活中常见的艾草、五味子、红花、姜黄等材料,带着梦梦用挤压、捣砸和煮泡的方法,获得不同颜色的汁液。

最初的时候并不顺利,梦梦十分抗拒,王艳秋给她演示,她也不看,让她尝试做的时候,她还会生气地推开妈妈,发脾气将汁液洒得到处都是。每每看到女儿这样,王艳秋就很抓狂,恨不得把女儿的屁股狠狠敲几下。可看到女儿那无辜的眼神,她又狠不下心。

每天,待女儿睡后,她才和丈夫一起收拾一片狼藉的工作室。尽管偶有气馁,但她知道,这些操作对正常孩子简单易懂,对梦梦而言却千难万难。她每天给自己灌鸡汤,拿出十足的耐心跟梦梦“抗衡”,一遍遍地给女儿示范,一遍遍地带她重复动作。辨认材料的时候,王艳秋还会带着梦梦“望闻问切”,看它们的形状、闻它们的气味,摸它们的材质,讲它们的颜色。染布需要将布料浸泡,梦梦不愿意碰水的时候,王艳秋就温柔地包着她的小手,一起将布料放进水里,感受水流经过皮肤的温度。这些简单寻常的动作,她带着梦梦重复几十遍、几百遍,直到梦梦形成肌肉记忆。

在王艳秋不厌其烦的示范和指导下,梦梦学会了怎样清洗原材料、怎样用植物的根茎和果实提取染料,也学会了如何让布料的染色更均匀。

草木染的独特就在于因为布料本身的花色不同,晕染出的花纹也不一样,每一件成品都独一无二,这让梦梦有了制作的兴趣,从简单的手帕到繁复的服装,梦梦染出来的成品越来越多。王艳秋细心地把女儿每一幅作品都放置在工作室的各处。看着一件件花纹各异的作品,王艳秋无比欣慰。

梦梦在妈妈的言传身教里,对草木染的制作工艺日渐熟悉,从最初的生涩到后来能熟练地独立完成。也许,这种技能对于普通人来说不难,可对于王艳秋母女来说,却走了十年。之后,王艳秋又让梦梦参加了非遗传承人的考核,现场的专家看着梦梦的作品惊叹连连,梦梦顺利通过考核。

爱的彩虹:从1到22的奇迹与传承

王艳秋把女儿培养成非遗传承人的事不胫而走,当初一起上特殊学校的家长纷纷找上门来,希望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到王艳秋这里,学习草木染这种非遗技能。王艳秋知道培训自闭症孩子有多不容易,可看到那些家长期盼的眼神,她不忍拒绝。

很快,一个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孩子佳佳来到了工作室。佳佳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王艳秋就从颜色、形状开始教他。慢慢地,佳佳不仅认识了各种染料,还能记住所有程序。当佳佳第一次成功染出一条手帕送给妈妈时,佳佳的妈妈简直泣不成声,一个劲儿地拉着王艳秋的手说:“真是太好了,艳秋,谢谢你。”之后,王艳秋的工作室隔三岔五就有家长送孩子来,这样一来,王艳秋工作室的孩子越来越多,王艳秋家里的那点地方就容纳不了,她只好自掏腰包租了更大的地方。

地方大了,孩子多了,梦梦却变得爱发脾气,而且动不动就很暴躁。王艳秋注意到后,就细心观察,她发现,梦梦每次情绪有变化,都是自己对其他孩子特别关爱的时候。

王艳秋又好气又好笑,但梦梦有了更多的情绪变化,还是让她很欣慰。为了安抚女儿的情绪,在一天放学后,王艳秋将角落里的梦梦搂在怀里,轻声地跟她说:“你是妈妈最爱的宝贝,那些小朋友都跟你一样,妈妈帮助他们,希望他们也会像你一样,越来越好。”王艳秋不知道自己的话女儿听懂了没有,但此后她明显感觉到女儿平静了不少。

工作室扩大后,慕名而来的孩子更多了,上课学习就成了问题。有的孩子刚来的时候,对陌生的环境很是敏感。

香香就是这样的孩子,刚来的时候,时常无缘无故地大喊大叫。为了不影响其他孩子,王艳秋只好陪坐在她身边,握着她的手一点一点去触碰布料,让香香慢慢感知布料在手上的感觉。

经过5年的学习,现在香香总能做出一些令人惊艳的作品,成为工作室里动手能力最强的孩子了。

还有一个脑瘫患者小铭,右手反转,无法正常使力,王艳秋就耐心地指导他学习左手操作。经过大半年的刻苦训练,小铭现在彻底变成了“左撇子”,丝毫不输那些用右手操作的孩子。

不仅如此,自闭症孩子很难像正常孩子那样注意力集中,他们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感受外界。因此上课的时候,有的发呆,有的自言自语,还有的在地上打滚,完全不受管理。王艳秋只能逐一指导,常常一天下来累得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有时她实在忙不过来,就让梦梦当小老师来逐个辅导那些后来的孩子。所幸,梦梦通过这么多年的学习早已技艺纯熟,虽然仍旧不愿与外界交流,但在王艳秋的训练下,情况已经好转很多,还能简单和其他孩子交流。随着孩子越来越多,王艳秋身上的责任越来越重。她觉得自己不仅是老师,更是他们的妈妈。

2023年,王艳秋注册了“星星的孩子”品牌,在她的指导下,孩子们做的东西越来越好。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经常接触外界,王艳秋经常带他们参加各种活动。无论是商场里的展示还是创新展览,她都会让孩子们带着他们的作品去现场展示。看着孩子们努力地介绍着自己的作品,王艳秋打心眼里觉得骄傲。

在王艳秋的带领下,工作室从一个孩子变成了如今的22个孩子,而且每个孩子都取得了“非遗传承人”的证书。

2024年,王艳秋工作室的作品还斩获了“全国工艺大奖”的殊荣,并入驻了厦门大学、福建博物馆等地。2025年3月,王艳秋又带着孩子们在抖音平台开起了“直播”,当天,粉丝破千。她还准备把孩子们的作品挂到网上售卖,为孩子们的未来多添一份保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王艳秋用一个母亲的坚守和执着,给更多的孩子重新定义了人生,让他们的未来不再黯淡无光。愿每一个“星星的孩子”都能发出自己的光芒!

编辑/吕晓娜

10485343@qq.com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