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成份股定期调整成焦点电子行业ETF宜重点关注

作者: 梁杏

近年来,指数化投资热度不断攀升,相关基金规模持续扩张。指数基金每年两次的调仓行为所引发的资金迁移,正日益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并为相关板块带来新的催化剂。

其中,A股电子行业资金净流入规模居前,契合政策鼓励的新质生产力方向,相关ETF产品具备良好配置价值。

主流指数成份调整落地催生结构性资金迁移

5月30日和6月3日,中证指数公司和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分别公布了沪深300、中证A500、中证500、创业板指等指数样本定期调整方案,调整于6月13日收市后正式生效。

从时间看,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明确基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修改、披露、持续评估及纠偏机制”。

近年来,随着投资者对指数化投资认可度持续提升,指数基金规模稳步增长。根据2025年一季报数据,股票型被动指数基金(含股票型ETF与普通股票型指数基金)共计1305只,管理总规模3.26万亿元。根据基金合同约定,此类基金将在指数成份股调整时同步调仓,如此庞大资金迁移背后,往往蕴藏着结构性投资机会。

当前市场中主流的参与指数成份股调整投资方式,主要基于指数编制规则,提前预测即将调入或调出的个股名单,从而在基金规定调仓前率先布局,获取潜在超额收益。然而,这一策略的性价比正逐步下降。

一方面,该策略对投资者提出较高要求,不仅需深入理解各类指数编制规则,还需模拟指数编制逻辑,主观剔除具有负面因素公司,预测过程存一定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参与者数量增加,博弈和抢跑行为日益激烈,超额收益波动加剧,可获利时间窗口持续收窄,呈现“越早参与、越早离场”方可获利的趋势。

近期,受外部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影响,市场波动加剧。尽管关税政策阶段性企稳,但出口前景仍面临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全面企稳回升有赖政策持续发力。当前市场环境下,配置思维相对占优,大规模指数基金调仓方向渐成为资产配置重要参考。

投资者配置可借助ETFA500、电子等品种值得关注

根据2025年6月起生效的最新指数成份调整方案,并结合最新可得的指数基金规模测算结果,当前跟踪沪深300的指数基金规模最高,约为10569.9亿元;其次为中证A500的2076.8亿元,是仅有的两只跟踪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指数产品。

从行业层面来看,电子板块预计将获得约86亿元的被动基金净流入,位居各行业之首。若进一步按照净流入金额占行业自由流通市值的比例进行衡量,电子、非银、有色、计算机、银行、机械等板块有较大净流入比例,凸显其在当前配置逻辑中的优势地位。

截至2025年5月30日,中证A500指数的500只成份股中,有237只同时属于沪深300成份股,占中证A500总权重的约80%。在行业配置上,相较于沪深300,中证A500显著降低了对银行、非银等传统行业的权重,转而加大了对国防军工、电子、计算机、机械等代表“新质生产力”板块的配置。中证A500不仅能够享受较高的市场流动性,也具备顺应被动资金调仓方向、把握结构性机会的优势。

从海外看,英伟达于2025年5月29日召开了26财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会议透露Blackwell平台芯片创下历史爬坡最快记录,目前超大规模客户周度部署NVL72机柜平均1000个(即7.2万卡),并有进一步扩大趋势,表明海外市场算力需求旺盛。

根据Deepseek官方文档,DeepSeek-R1-0528性能几乎与o3-mini(High)和o4-mini(Medium)实力相当,一举超越了Gemini 2.5 Flash,证明了国内AI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竞争力。中长期看,国产算力市场也具备很大的业绩弹性。

同时,国内互联网巨头持续加码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根据2025年一季报,腾讯2025年第一季度资本开支同比增长91%,2024年全年同比大幅增长221%;阿里巴巴2025年第一季度资本开支同比增长达120.68%,反映出企业在AI产业链上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在算力需求旺盛与资金持续流入的双重驱动下,AI产业链或具备较好投资机会。

(作者系某头部公募量化总监。文中基金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

上一篇: 超跌反弹如箭在弦
下一篇: 主持人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