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灵魂
作者: 刘丽华丁香花
北方的春天,每逢小草刚吐新绿,丁香便已花开遍地。作为冰城哈尔滨的市花,它的存在具有非凡意义。历经整个冬天的城市,立花海中,到处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是任何外乡人都料想不到的场景。
春季伊始,满眼都是丁香花的身影,微风送来淡然花香。它们颜色众多,一簇簇缀满枝头,气息清爽,飘荡空气中。丁香花有白色、紫色、红色、粉色,还有黄色、蓝色、淡紫色等三十几种颜色,至今为止冰城已有九色丁香,遍布城市大街小巷。近观无数花朵相拥一处,化作大束花簇迎风摇曳,枝干在颤动中发出萧萧的声响;远看如画家笔下墨彩,涂匀绿油油的画板,在蓝天与黑土之间构成一幅唯美的画卷。
单位楼下是条主街道,两旁丁香树林立,密密匝匝,构成独特的风景。每当路过,都会逗留一阵子,观赏枝头的大团花簇。《百科全书》上记载,丁香乃木科或姚金娘科,被子植物。花淡雅、芳香,颜色各异,多分布马达加斯加岛、桑给巴尔、印度、日本、巴基斯坦等地。因习性强、易栽培,喜成簇开放,又被称为百结花。丁香还具有药用价值,它可减轻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对空气起到净化作用,增加身体抗菌能力等等。难怪花香入鼻时,有
种清馨淡然之感,就连身心都感到前所未有的自在与放松,想必是它的药用价值使然
丁香花分为观赏型和药用型两种,其中观赏型有五片花瓣,属木科,颜色较多,药用型有四片花瓣,常见为紫色丁香和白色丁香。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上,舞蹈演员们的手捧花为五瓣丁香,紫色衣裙的舞者,捧着一簇紫色丁香翩然起舞。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紫色丁香都是绒线编织而成,是牡丹江地区的织女们勤恳努力、不辞辛劳打造的结果。那副场景在聚光灯的衬托下,犹如飘然而来的谪仙,为这场世界性运动降下的恩泽与福祉。我们这条街上大多为紫色和白色丁香,跨过这条街道,还有其他颜色丁香,也多是枝繁叶茂的存在。
据说每种花都有优语,且颇具寓意。丁香花的花语是纯洁的初恋,表达萌芽期的爱恋之意,想来是无数少男少女的痴恋情结所在。
“丁香花开了!”走在街头,常常听到这样欣喜之音,接着你会看到三三两两行人,因花做片刻停留。有的闭目,将鼻轻轻靠近,感受花团周围馨香萦绕;有的拿出手机,留下瞬间美好,储人记忆的存储器。即便不靠近它们,也有无数花香飘荡而来,沁入鼻翼深处。
疫情期间,街道鲜有行人经过,偶然出去办事,发现丁香花已经大面积绽放,阵阵花香透过口罩,毅然闯入口鼻。只是它们看上去比平时孤单
得多,周围鲜少有人围观。人们大多行色匆忙,已无赏花之兴。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失落几分,又为花儿们绽放的执着与坚强而动容。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颢的诗句虽绘秋日,其中情景令人慨叹,倘用于此处,想必也不为过。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即为拥有,哪怕只有片隅之地,也当身拥自然之人,仿佛胸怀宇宙,终会活出人性的美好来。比如这些盛开的丁香,花蕊似针尖般纤细,蕴含深远意境,若将身心融入其中,已然达到人生的忘我境界。
语言大师老舍先生,有一本小书名为《万物静观皆自得》,书若巴掌大小,内容极尽丰富,令人耳目一新。那小书读起来极快,短时间内已全部阅完,竟使人生出无限感慨来。世界无限大,也无限小,一花一世界,转瞬已是秋。
灯笼花
朋友送来一盆灯笼花,不过几日,那花便已绿意盎然,这或许是它耐于长势,又或者适应力较强的缘故。我办公桌较宽,面位开阔,把花摆放靠窗位置,恰能吸收足够的日晒,益于它生长。这盆花也正如所想,日渐充郁起来。
其实我不善养花,家里窗台上空空如也,没有一棵绿色植物。而办公室匆匆忙碌的气息中,竟多缕生机,每当身心疲倦时,深吸几口泥土气息,伴随花香划过大脑、充盈眼眸之际,所有倦怠一扫而空。
灯笼花又叫倒挂金钟、吊钟花、铃儿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柳叶菜科,主要花色有红、白、紫三种。它择环境而生,喜半阴之地,经不起阳光炙烤,凉爽、湿润的环境更适宜生长。通过查阅资料,我才知灯笼花的生活习性,幸好朋友送来时正值冬季,否则它定会陨落我手里。
婆婆曾养过灯笼花,那时工作繁忙,鲜少注意它,也不曾问过婆婆是如何养的,只是看那花状态极好,大小花朵贯穿整棵枝干,花香不时在屋内飘荡,给人愉悦之感。如今想来,她老人家定是煞费苦心,像对待孩子般照顾着花。
这盆灯笼花意外闯入我的生活,让我变得小心翼翼,时不时地关注起花植来。养花就如养宠物,需用心对待,松土、浇水、施肥,这几项必不可
少。尤其灯笼花不喜曝晒,吸收足够阳光后,不定时地搬移到阴凉处,以免烤伤。其生长温度在十五到二十五摄氏度之间为宜,冬季不宜低于五摄氏度。
民间有剪纸艺人,将灯笼花剪得惟妙惟肖,整齐对称极像灯笼,各种颜色,应有尽有。每逢过节,人们把灯笼花贴在扎好的灯笼上,悬挂院落中,喜庆气氛溢满家家户户。祖母年轻时心灵手巧,自悟剪纸艺术,经她手,各式各样的剪纸应时而生,挂满屋子各个角落。我喜欢栩栩如生的剪纸画,爱动手摆弄,却无此悟性,剪不出那等上品纸艺来。
据传中国传统习俗中,灯笼花彰显一种对称性,剪纸艺术由宫廷流传到寻常百姓家,象征安宁和吉祥。更值得一提的是,灯笼花的花语代表感恩之意,它不似丁香般淡雅,却似牡丹般华贵,真实唯美,极富情感之说。
临近下班,沏一杯茉莉花茶,茶香和着花香,清扫一天的疲惫。灯笼花叶片上纹路清晰,晶莹剔透,又有几朵花苞探出头来,看上去骄傲又张扬。此刻我大抵明白梭罗所说:“花朵只是变色的叶片,果实只是成熟的叶片。”原来叶片是获得一切绚丽的根由,花朵与果实不过是变相的叶片而已
牵牛花
北方乡下,几乎家家都种牵牛花,由于外形酷似喇叭,又被称为喇叭花、牵牛子、爬山虎。每逢夏季,牵牛花丝缕而生,依附墙体构成大块遮阴面,影子投映到室内,舒适且凉爽。
牵牛花属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品种繁多,颜色各异,有桃红、紫色、绯红、蓝色,或者混搭色。北方多栽种白紫色,即喇叭花呈紫色,余下部分呈白色,白紫相间,倒是别有一番韵味。牵牛花适应性强,喜阳,耐阴,种子可入药。
乡下菜园子比较大,除种些蔬菜外,余大面积用来种花。比如芍药花、八瓣梅(格桑花)、扑腾高、菱草等等,花儿们无须施肥,经日晒和雨水双重作用,长势极好,应时开花。待秋天来临之际,各种花籽洒落地面,积聚厚厚一层,经过落雪后,第二年春天依旧破土重生,花开满园。
北宋婉约派词人秦观咏牵牛花:
银汉初移漏欲残,步虚人依玉阑干。仙衣染得天边碧,乞与人间向晓看。
牵牛花通过诗人的笔,被赋予艺术色彩,变得生动且富于生机,展现出独特的意境美。秦观以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光见长,多由景寄情,抒发一生仕途坎坷、孤苦寂寞之情。这首诗描写黎明时盛开的牵牛花,它浮现纸墨间,样子熠熠生辉。
传说牵牛花有个俗称,叫勤娘子,是种勤劳花。夏季的早晨,空气清新,光线透明,一朵朵牵牛花呈喇叭状点缀绿丛中,或随着叶片攀爬墙壁处,看上去别有情趣。特别是附着露珠的花儿,沐浴一夜微雨后濡湿的样子,令人生出莫名的心动感。牵牛花还是种质朴花,它象征坚固的爱情和美好的名誉。
山野间经常看到大片牵牛花,它们多匍匐地表,枝叶无限延伸,形成大块绿植,喇叭花隐匿其中,仿若一幅水彩画。这些花多是乡下人遗失的花籽,经雨水滋润,自然长成的。
万松浦书院墙体上,也种有牵牛花,花儿零星错落,形成天然装饰。只是与乡下野生的不同,它们被精心打理、梳剪成形,外形已然跃出自然范畴。那花体与建筑浑然一体,倒也独具韵味。
城市里鲜少见到牵牛花,或许是它形体,和需要大面积场所供其攀爬的缘故。有些喜欢此花的人,将它栽种盆中,插根长竹竿或木棍作支撑。盆子毕竟狭小,花儿们施展不开,影响长势,大多纤细,花开不多,限制它生长。俗语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想来这句话对花对人都是一样的。
格桑花
还有一种花常见于北方,俗称扫帚梅,又叫八瓣梅、波斯菊、格桑花。当时听郭周胜歌曲《格桑花》,旋律优美,歌词清雅,甚是喜欢,只是不知格桑花到底为哪种花。后来偶然得知,格桑花即为扫帚梅,那时心情足可以震惊来形容。
我从梦中惊醒又是一个早晨鸟儿在窗台叽叽喳喳泸沽湖的湖面映着格姆女神山满山遍野的格桑花在开放
看着美丽的夕阳又是个晚上寂静的夜空繁星点点亲爱的你那有没有漫天的星光星空下的我对着你在歌唱
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分开就像满山遍野的格桑花
歌曲节奏轻快,色彩明朗,满山遍野格桑花,带给我们无忧无虑的向往,和冥冥中注定的美好。那些路边草丛中,家里院落旁,迎风招展、身形纤细的花儿们,有个如此好听的名字,叫格桑花。它美丽大方、不拘一格,绽放出独特的个性美。顽强、积极、乐观,拥有纯粹的快乐。
乡下菜园子格外大,四周栽有各种花、玉米、向日葵,我们每天会围着园子转,看看哪棵花开了,哪棵花谢了。扫帚梅属顽强的性子,根扎得极浅,枝杈错落,每个上面都会开花。一棵扫帚梅能生出几十朵,甚至上百朵花。无论我们怎么转、怎么数,都只看到它花朵茂盛的样子,哪怕霜更露重之际,它依然葳蕤如初。
为美化环境,城市马路边的花坛里都种满花,其中就有扫帚梅。几年前,去机场路附近,发现公路两旁站满扫帚梅,有红的、粉的、白的,纤细高挑、迎风飞舞,它们一排排、一群群,馨香四溢,绚丽多姿,好似一种象征,又或是一种代表。
扫帚梅有和谐之意,多情、纯洁、自由、快乐,爱情里珍惜眼前人,永远幸福快乐下去。它不似玫瑰般如火如茶,更不似牡丹般吉祥富贵,却明白地告诉人们爱要长久,更要珍惜守护。想来许多花的花语都与爱情有关,足见花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那些美好寓意存在的必要性。
近些年,城市里很少见到它们,想必大多已移植到郊区或乡间。市内绿化多被些身形纤细、矮小的花代替,那些花各式各样,占地面积
极小,布局简单,花团锦簇。它们性子柔弱,需不时修剪,悉心照顾,看上去美不胜收,却唯独少了抹味道。
仙人掌
作为多肉植物一类,仙人掌更喜干燥的生活环境,尤其沙漠一带,因此被冠以“沙漠英雄花”的美誉。它种类繁多,世界上共有两千多种,主要分布中国南方及东南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仙人掌喜强光、耐炎热,生命力极顽强
西岗公园,坐落在呼兰小城西的高岗处,始建于一九一六年,效仿日式公园布局,已有百余年历史。公园占地大,绿植颇多,各种鸟类栖居于此,相当热闹。赫赫有名的四望亭位居公园北侧,建于一九二七年,清代风格的园林亭子,更富南方独特韵味,省级保护文物,可谓公园第一胜景。
萧红的衣冠冢在西岗公园内,墓中安放女作家一缕青丝,据说为端木良捐赠。一墓一碑,碑后刻有大篇幅文字,四周围以栅栏,只得远远一望。公园深处,它静谧孤立,选出一抹寂寥。
公园内还有棵仙人掌,经清光绪年间,到如今已逾百岁。它身高九米有余,占地面积达七百多平方。据传这棵仙人掌为城内一杨姓人家所栽,由于长势极好,杨家庭院已无法容纳,于一九二七年,主人将它送往西岗公园。公园为它独辟一处作为家园,营造出干燥、炎热的环境,以利于生长。它在花师们和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枝叶繁茂,屡次开花、结果,成就一股小城佳话。
最近一次去西岗公园,是陪同诗人、作家葛筱强先生的。那棵仙人掌的环境愈发好,独僻居室,每天室内温度可控,二十至三十摄氏度之间,地面堆积细沙,踏上去有种温热的感觉。与往年不同,
它周围又培植出大小不一的仙人掌、仙人球,以及沙漠中生长的植物,仿佛置身异域风光中
这里的工作人员称,仙人掌最初移来时,由于占地比较狭小,满足不了它的生长要求,曾三次被剪去顶部枝权,后又截断,重新栽种,可谓历尽磨难,才长成如今模样。一九五八年首次开花,之后几乎每年都开花,想来也是少见
婆婆曾栽种过两盆仙人掌,但都不见花开,其中最大一盆有三十年之久。我们住的房子朝向极好,阳光充沛,适宜它们生长,加之婆婆细心照料,按时浇水、施肥,它们长势也好。儿子喜欢摘叶片吃,说是味道清淡,极其特别。婆婆去世后,那两盆仙人掌被公公送与旁人,只是这多年过去,不知还在不在,或是开花否。
仙人掌不仅可供观赏,还具有清热解毒、清咽润肺、养颜护肤等作用,对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的功效极佳。除此之外,它还是种理想的食物,烹制方法多样化,简单快捷。
单位养有几盆多肉,它们外形单薄,枝株甚小,倒像受难的仙人掌。同事对它们很是用心,日常照料有加,却不见其茂盛的样子。匍匐身子的多肉,小小的一枚,尽显孤单与荒寂
坚强是仙人掌的花语,正如它的性子。叶片清脆,根茎粗壮,竟生出诸多刺来,可远观不可亲近,所谓多浆之宝是也。它勇敢、无畏,也正是人性的象征。难怪墨西哥奉它为国花,作为一种文化精神,世代传承与弘扬
夜市的花市,有个老人经常摆几盆多肉或仙人掌、仙人球。花盆不大,长势极好,看得出养花人的心思。老人根据植株大小不同,要价不一,五至十元不等,生意还算不错。我不善养花,只喜观赏,常驻足流连,品评那些植物的高低、优劣,过后又觉少些什么,却终是想不明白,这少究竟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