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猪肉的大学生
作者: 周谋勇初识夏雅蓉,是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清晨。那时,我正在菜市场兜兜转转寻找品质上乘的土猪肉。当路过“夏雅蓉肉铺”时,案板上色泽鲜亮、纹理细腻的猪肉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站在肉铺前的夏雅蓉,与我印象中卖肉人的形象大相径庭。她戴着金丝边框的近视眼镜,二十多岁的模样,身高不过一米五六,圆润的脸蛋儿,皮肤白嫩,嘴角挂着温婉可人的笑容。此刻,她正动作麻利地为顾客切肉,那娴熟的手法,与她娇小的身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老板,这是土猪肉吗?”我走向前问道。夏雅蓉抬起头,笑意盈盈:“没错,标牌上写着呢!”见我面生,她接着说,“我家的土猪都是从乡下收来的,吃的是剩饭剩菜,肉质紧实,香味浓郁。您是自己吃,还是送人呀?”“送人,所以想挑好的。”“好的,我给您挑块带排骨的夹心肉,肥瘦均匀,红烧、炒菜,都合适。”话音未落,她已从肉桌底下搬出一整板猪肉,手起刀落,动作行云流水。
与她攀谈后,我才得知,她是一名激情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在众人皆认为坐办公室体面的年代,她毅然自谋创业,开起了肉铺。
“刚开始,周围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夏雅蓉一边称重,一边笑着回忆,“我爸妈也不理解,说含辛茹苦供我上大学,干什么不好,偏要干这个。可我觉得,职业哪有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得有人做。只要自己喜欢,有激情,何必在意别人的看法?”我好奇,问她是如何熬过艰难的创业初期的。她把称好的肉装进印有“夏雅蓉专营土猪肉”的塑料袋,递给我说:“开始时,我连刀都拿不稳,切完肉手酸得不行。进货、卖货、算账,全得自己来。但慢慢地,我就熟练了,也摸索出了门道。后来发现大家都挺爱吃土猪肉,我就专门去乡下收,渐渐做出了名气。看着不断向好的生意,干劲儿更足了。”自那以后,我成了她肉铺的常客。
一年后的夏天,我一如既往去买肉,肉铺里多了个高大结实的男人。夏雅蓉眉眼含笑介绍:“这是我老公,以后他也在这里帮忙。”原来,她老公也是创业的大学生,二人在集市上相识,因同样踏实肯干而相互吸引,携手步入了婚姻殿堂。这年秋天,夏雅蓉怀孕了。挺着渐渐隆起的肚子,她依旧坚守在肉铺。次年,儿子呱呱坠地,肉铺里增添了一抹温馨。小小的婴儿床摆在角落,生意繁忙时,夏雅蓉一手抱着孩子,一手切肉,还轻声哼着儿歌哄娃。
随着时间的推移,夏雅蓉肉铺的生意越发红火。除了肉质上乘,她热情周到的服务更是圈粉无数。老人来买肉,她耐心询问需求,帮忙挑选最合适的部位;上班族可微信预约,按照需求,她提前切好、编号存放,随到随取,大大节省时间。她还常与顾客分享烹饪技巧:红烧肉如何更入味,猪蹄和猪尾巴怎样炖得软烂,猪大肠和猪肚怎么去除异味,猪肝如何做得鲜嫩可口…
一次,一位老人神神道道地找到肉铺,说刚买回家的肉不见了。夏雅蓉二话不说,重新切了一块肉,还细致地教他烹饪方法。老人感动不已,逢人便夸她诚信经营、服务贴心。
回顾自己激情燃烧的岁月,她感慨万千,觉得当初选择自谋创业并没有错,尽管过程艰辛坎坷,但只要用心,持之以恒,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成就不了的事业。
如今,“夏雅蓉肉铺”在菜市场声名远扬。可她依旧保持着那份初心与热忱。每天傍晚,她和丈夫都要去乡下预订活猪,精心挑选每一头猪;天未亮,她便开着电动三轮车去乡下,将屠宰好的猪肉运回肉铺。乡下的农户养猪逐渐减少,她又去几十里偏远的山区农家预约。夏雅蓉坚持现货现卖,日销日清,确保猪肉新鲜,口感纯正。单为这,她就用了十年时间苦苦摸索。记录猪肉日进日销的账本,足有半人多高;销售的旺季、淡季,高峰期、滞销期,尽数掌握,烂熟于心,甚至准确到具体的日期与时间。她说:“我之所以这样用心做,就是想把生意做得更好,把最新鲜、最正宗的土猪肉卖给顾客,让顾客吃得安心、吃得开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320.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