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感觉走, 随心写文章
作者: 周宏伟今天,接到了加入江苏省作家协会的正式通知,我感到很高兴。终于可以调整节奏,随心所欲地写文章了。
黑陶主席说,写文章要随心,想写就写,想写啥就写啥,想写多长就写多长,一切随意。我却做不到,还没有这种境界。动笔前,我往往先纠结题目,然后绞尽脑汁,谋篇布局;提起笔,又纠结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中间的部分,我按照三十多年前“爬格子”的习惯,按提纲一挥而就,几乎不做大的修改。年轻时就是“快枪手”,时过境迁,习惯成自然。虽然文字功夫没有荒废,但写出来的东西总是缺乏文学性。于是,凭着下海几十年谋生练就的“老脸皮”到处讨教,真的
学到了不少东西。
“漫不经心时开局,不知不觉中收笔,没到结尾时的结尾是最好的结尾。”
“少用形容词,尽量不用成语,别人嚼烂了的 东西你再去吃,怎么会有滋味?”
“到处听取别人的意见,翻来覆去地去修改,结果把自己的本真和仅有的一点儿特色也丢掉了。”
“文章是写给编辑看的还是写给读者看的?编辑通不过,读者看不到!”
“我手写我心,文章是写给自己看的?那就偷偷写日记吧!”
“艺术靠天赋,你的高度也许早已注定那就‘躺平’,不再努力了?”
“所谓的纯文学,其实与通俗文学只隔一层纸,有的人一捅就破,有的人就差临门一脚,有的人终生不能悟透。”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都是明白人,文章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发表就是硬道理!”
句句很经典,都有一定的道理。
我肯定算不上真正的作家,道行还远远不够。虽然年龄不小了,但学无先后,达者为师。人贵有自知之明,我最多就是个文学爱好者。
想当年,我确实是个文青。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写通信报道每周都出“豆腐干”,令那些乡镇“土记者”羨慕不已。少年得志,中年坎坷,下海创业时遭受的血雨腥风,如今也成了我投身创作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的确为自己写作,但写着写着就有了证明自己的欲望。无论做生意还是写文章,我都是一个有目标的人,不甘落于人后。
努力终究没有白费。从2022年3月发表第一篇文学作品起,我发表了近百万字,第一年加入区作协,第二年加入市作协,第三年加入省作协。一年一个台阶,没有辜负众多良师益友的殷切期望。
我有点儿另类,虽然加入了文创队伍,却依然保留着谦和、务实的商人本色。文人相轻、孤芳自赏、闭门造车、怨天尤人,这些与我全不相干。低调的人朋友多,路子也多;你乐于助人,别人也会拉你一把;谦虚的人才能看到别人的优点,从而扬长避短不断进步;理直气壮地推介自己的作品,就像营销自己的产品一样,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本就无可指摘;咬定目标不放松,全心全意下苦功,一旦做出成绩来,别人也无法否定做人、经商、写文章,有些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捷径快速前进,是有技术含量的。比如投稿,每家报刊都有自己的要求,包括取向、体裁、字数,都有一定的讲究。没有深研就盲自投稿,必然事倍功半。被退稿也很正常,毕竟纸媒金贵,一味埋怨自己没名气、没路子,缺乏耐力和担当,更加会一筹莫展。正规的报刊不会为了面子和关系而降低标准,否则必然自砸招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文学圈当然也不例外。“文”不一定最高雅,“商”事实上也不低贱。精雕细琢,才能提高文章品质,笨鸟先飞,必然有相应的回报。只看见别人成功时的光鲜亮丽,你没见到别人夜以继日时的刻苦努力啊,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当然也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我经常纠结自己到底算文人还是商人。骨子里,也许我更像个文人,因为我的合作伙伴都说我不像商人。管他呢,只要做生意能满足生活,写出来的文章更接地气,就好了。
如今,既定目标已完成,但必然还有提升的空间。我的不足,在于没有太多的阅读量。因此,临门一脚似乎就是端不开。年近花甲,又俗事缠身,真正自由随心地阅读也真不容易,有些书根本看不进去。但是,不读书就会墨守成规,难以拓宽视野,更不能持续进步。
前几天,有位文学前辈和我聊阅读。他说,要找几个跟自己气质比较符合的中外作家,慢慢啃他们的作品,像小孩儿拆装玩具一样,烂熟于心,也可以做些模仿,然后悟出一些写作的秘诀。找素材,用手段,最好都有独特的眼光,尽快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他又说,多读古人和外国作家的作品,与周围人拉开距离。多读,多咀嚼,多消化,多操练(写),你的骨骼才会强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或许某一天,突然间就开窍了。他还说,写散文,要多读小说和诗歌,读杂书(文史类,人文、地理类,甚至餐饮知识、植物知识),把知识面打开。这样,才能厚积薄发,创作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
我想,是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不急于求成,不刻意求发表。写作是因为爱好,首先为了满足自己,因而无须刻意取悦别人。有人说,我目前的发表量就算申请中国作协也差距不大了。但即便通过了又怎样呢?真正的写作功力还相去甚远。既如此,何不悠着点儿,慢慢来,省下时间去阅读,先增加些营养再说。六十岁学打拳,好饭不怕晚。
跟着感觉走,随心写文章,或许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396.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