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楼下

作者: 骆中

现在,李小乐最讨厌的季节就是夏天。每当街上的行人脱掉臃肿的羽绒服,仿佛突然减肥成功,轻薄得越来越像个纸片的时候,李小乐就开始整夜整夜地失眠。

七年前,李小乐和妻子徐婕妤筹划买房。他们跑了十几家楼盘的销售中心,像两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一样,观摩了数不清的沙盘模型。特别是李小乐,他对大部分小区和户型都表示满意,却无奈囊中羞涩。在徐婕妤的提议下,俩人的目光,从城中心一路转移到偏远的城郊。经过反复比对与核算,一个名叫“翡翠国际”的小区进入视野。签订购房合同、办理贷款、装修、买家具……那段时间,李小乐和徐婕妤忙碌而甜蜜。

终于搬进远离闹市这套房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在楼下吃了顿火锅。李小乐有了独立的书房,尽管面积小得几乎摆不下一张床。他心满意足地待在里面,并为其命名为“六米斋”——顾名思义,房间大约只有六平方米。女儿可欣有了独立的卧室,可以从容布置自己的小天地。推门进去,仿佛一个不断变幻的童话世界。厨房变大了,橱柜变多了,瓶瓶罐罐都能摆下了;徐婕妤最爱的落地窗有了,周末往懒人沙发上一躺,一杯咖啡,一本书,一缕阳光披在身上,别提有多惬意。

住在翡翠国际小区,上班和上学都不太方便,但毕竟便宜了。李小乐和徐婕妤进城,长达1.5公里的岷江二桥便是最近的通道。好在随着城市的发展,公交线路越来越多。再后来,他们买了一辆二手汽车,周末去周边旅游,也就几脚油门的事情。

李小乐和徐婕妤都是外地人,毕业后一起来到这个川南小城打拼。一晃十来年过去,几乎看不出和本地人有什么差别。本地小吃钵钵鸡、甜皮鸭、跷脚牛肉,味道奇美,时常让他们大快朵颐。在那边吃得习惯吗?李小乐回北方老家时,母亲似乎忘记他已经在四川扎根多年,依然像在大一寒假时那样发问。当然了。李小乐说,比咱们这边的碗托儿、油炸糕、过油肉还要好吃。侄儿说,李小乐叛变了。他爹一巴掌拍过去,李小乐也是你叫的?侄儿喃喃地改口,大爷叛变了。遇到童年伙伴志强和建文,刚聊几句近况,他们便一起追问,小乐,你的话里怎么有股子四川味儿?

有吗?李小乐问徐婕妤,我怎么一点儿也没发现。徐婕妤白了他一眼,你喜欢抽烟,当然闻不到自己身上的烟味。我从来不抽烟啊。李小乐说,这你知道的。我就是打个比方,徐婕妤说,你这理解能力,高考语文怎么考的130分?就是,女儿可欣插话,我都听懂了。

李小乐慢慢发现,他正在融入的异乡,逐渐散发出和故乡一样的味道。这个城市有什么好发展了,他便欢欣鼓舞;哪里落后了,虽然谈不上心急如焚,最起码也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徐婕妤笑他,拿着三千块的工资,却操心着几个亿的工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小乐这样回应。天下现在挺好,但你确实是个匹夫。说完,徐婕妤指了指厨房。李小乐反手系上围裙,乖乖去厨房洗碗。

女儿可欣成绩不错,尽管没有在外面学习奥数和英语,依然名列前茅。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李小乐和徐婕妤完全没有考虑那几所声名远播的学校,而是进入了实验中学。实验中学离家挺远,关键和买房时一样,省钱。唯一不同的是,房子省钱,位于偏远的城郊;学校省钱,却是公立学校中很不错的。据说这所学校每年考上重点高中的人数,在全市数一数二。

李小乐在报社做编辑,轮班;妻子徐婕妤在一家国企的办公室坐班。女儿也省心,从未让他们体验过辅导作业时鸡飞狗跳的场面。这些年来,日子几乎波澜不惊。按部就班,也是一种幸福。这是徐婕妤说的。平平淡淡才是真嘛。李小乐几乎不能再认同了。

但这样的生活被打破了,就像平静的湖面,突然有人恶作剧,不停地往里扔石块。李小乐开始整夜整夜地失眠。他不停地翻动身体,仿佛一张怎么也烙不熟的烙饼。有那么几次,他干脆一骨碌爬起来,穿着睡衣坐在客厅巨大的落地窗前,狠狠地抽了几根烟。

李小乐之所以睡不着,用徐婕妤的话说,是因为心不静。但他的心之所以无法平静——不用怀疑——是因为楼下的那家烧烤店。

川南的夏天,像一阵旋风,来得迅疾而猛烈。春节刚过没多久,羽绒服就派不上用场了,再等等,连秋衣秋裤也被关进衣柜的角落里。清明节一过,几乎与夏天无异。每到这个时候,晚上吃烧烤的人就多了起来。

在李小乐印象中,那里原先是一家饭店;没多久,改成一家小超市。然后是面馆。最后是一家按摩店。李小乐每次赶公交,都要从小区东门出发,步行五百米走到站台。回家时,路线一样,只是方向相反。按摩店位于东门斜对面,李小乐路过,经常看到沙发上坐着五六个穿着暴露的年轻女子。这家店正不正规呢?李小乐揣测。有时候,他真想走进去,像卧底一样打探一番,以证实自己的猜测。但东门人来人往,被熟人看到,难免有些尴尬。

大概是生意不好,李小乐尚未来得及前往体验,按摩店便关门大吉了。锈迹斑斑的铝合金卷帘门上,贴着几张A4纸。旺铺转租。加粗的黑体字下面,留有手机号码,远远望去,仿佛一连串省略号。

李小乐当时还想,接下来,这里会开一家什么店呢?他问徐婕妤。随便什么店,都开不长。徐婕妤这样回答。

“强龙烤鱼”店开业那天是个周末,李小乐和徐婕妤还缱绻在松软的被窝里。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李小乐一个激灵,推开压在身上的一条腿。徐婕妤睡觉时,就喜欢把腿放在李小乐身上,一条腿或两条腿,都是随机的。李小乐光着膀子坐起来,将窗户撩开一条缝,耀眼的阳光顿时填满了这个空隙。李小乐眯着眼,从二十楼向下俯视,原来的按摩店门口摆放着两列花篮,地上铺满红红的炮屑。半空中,一团蓝色的烟雾正在向四周扩散。半晌间李小乐出去买菜,看到原来按摩店的门头招牌里,均匀地分布着四个白色宋体字:强龙烤鱼。

这个城市会有那么多人吃烤鱼吗?李小乐有点儿疑惑。看着吧,用不了多久就会“城头变幻大王旗”。何况,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这名字,也不吉利。

烤鱼店开张后,李小乐路过几次,才发现自己想错了。虽然店招牌里面只有“鱼”,但实际上什么都烤,是个如假包换的烧烤店。某天下午,李小乐看见两名妇人坐在店门口穿签签。她们麻利地把面前那些五花肉、牛羊肉、茄子片、土豆片穿进竹签或不锈钢签。李小乐向店内张望,只见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正在拨弄烧烤架上的炭火。强龙烤鱼,难道他就是强龙?男人的手臂上,文着一只小动物,像蝎子,又像蜈蚣。李小乐胡乱猜测的时候,男人抬起头,目光冷峻,仿佛从冰窖里射出来的。李小乐心里一慌,匆匆离去。

刚走开,李小乐的胆量就变大了。现在这社会,文身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公交车上,他就见到过许多文身的美女,未必个个都是坏人。何况,顾客是上帝。哪怕文身像《古惑仔》里的陈浩南,客人来消费,老板也得赔着笑脸。想到这里,李小乐突然觉得,这家烧烤店,其实还挺好的。以后有朋友看完乐山大佛,除了带他们去张公桥和嘉兴路那样的网红打卡地就餐,在楼下吃烧烤,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强龙烤鱼店没有像李小乐猜测的那样关门,相反,生意似乎越来越好。特别是进入盛夏,李小乐发现烤鱼店门口也摆出几张桌子——很明显,生意火爆,店内摆不下了。刚开始,李小乐和徐婕妤说,看到没有,楼下烧烤店不但没倒闭,生意还做大了。证明味道不错,改天去捧捧场。

没等他们去捧场,李小乐就陷入了苦恼。有一天凌晨一点多,李小乐被尿憋醒,便起来上厕所。上完厕所,他清晰地听到楼下传来一阵划拳的声音,先是“五魁首,八匹马”,后来又换成“两只小蜜蜂”,其中混杂着酒瓶倒在水泥地面发出的清脆的哐当声。这些声音本来较为沉闷,后来就越听越响,从地面直往天上冲。李小乐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甚至能够分辨出楼下的交谈声,有普通话,有四川话,还有某些叽里呱啦的方言。李小乐啪的一下关上窗户,那些嘈杂仿佛被关进真空瓶子里。

几天后,李小乐痛苦地发现,即便关上窗户,他也睡不着了。乍一听,那些声音似乎离得很远,但最后,它们总能聚集在一起,像小溪汇成大江,浩浩荡荡生出磅礴的气势。卧室的窗户原本半开着,或者完全打开,就像“已”和“己”的开口,来自岷江的河风一阵一阵地往里灌。如今为了阻隔噪音,李小乐只好关紧窗户,把开口变成“巳”字。尽管天还不是很热,他依然不可避免地汗流浃背。李小乐咬咬牙,给遥控板装上两节七号电池,按开了赋闲已久的空调。室内渐渐凉快下来。李小乐心想,这个月电费恐怕要超标了。

李小乐的失眠越来越严重。为了不影响妻子,有时候,他干脆到书房打个地铺。在楼下的嘈杂声中,李小乐摸出手机,不停地滑动屏幕。短视频的声音顿时盖过那团直冲云霄的噪音。他管这个叫作“以毒攻毒”。在不停变换的画面中,李小乐终于迷迷糊糊地进入了睡眠。

以毒攻毒当然不是100%灵验。失灵的时候,李小乐又困又无聊,便用耳朵贴住女儿可欣的房门,听里面有没有什么异样;或者把门开个小缝,女儿均匀的呼吸声便从黑暗中传来。再回卧室一看,妻子徐婕妤正侧着身子,发出短暂而轻微的梦呓。

李小乐有些迷惑,楼下的噪音,怎么只有自己能够听到呢?

李小乐终于无法忍受,打算回击楼下噪音的那天,心情糟糕到了极点。也正因为心里不痛快,他才决定进行“反攻”。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如果有谁认为这是一句真理,那就大错特错了。作为编辑,这么多年来,李小乐几乎没有犯过错误。至少,在报纸清样之前,他完美地堵住了那些隐蔽的较大的差错。但这一次,李小乐却栽了。小心驶得万年船——他编辑的那篇稿子里,有这么一个小标题,见报时,印出来的偏偏是“小心使得万年船”。这个错误,后面的责编、校对、编委都没有看出来,四人需承担同等责任。李小乐不这么看。他觉得自己责任更大,毕竟,问题最先出现在他的环节。出于良好的口碑以及某种信任,他想,领导才没有认真审阅。他甚至一度认为,是自己连累了别人,害得大家一起跟着扣钱。

在李小乐看来,扣钱、取消当年评优资格都不算什么,关键是,自己的“人设”崩塌了。在领导和同事眼里,他编辑的版面属于“免检产品”,这下好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后来的工作中,李小乐觉得责编和编委审稿的时间,似乎在悄然变长。他们对他不再信任了吗?李小乐沮丧地想。

记着吧,妈妈的。李小乐学着阿Q骂了一句。小心驶得万年船。但李小乐并非不小心,而是太困了。在他和睡意搏斗之际,“使”字乘虚而入,来了一个狸猫换太子。妈妈的,记着吧。他又学着小D说了一句。这个时候的阿Q和小D,当然不是在互掐,而是同仇敌忾,共同指向楼下的强龙烤鱼店。

李小乐首先想到的,是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他编辑过几次相关新闻,稿件里无一例外都在为这个热线点赞。12345,这串简单的数字,李小乐却一直觉得很神秘。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要拨通这个简单而神秘的号码了。凌晨1点,李小乐站在客厅阳台,望着楼下喧嚣的烤鱼店,手指跟着提示按下了一连串数字。几番语音转换后,接通了人工。您好,这里是心连心服务热线,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对方是一个女声。太能了,李小乐心想,太需要帮助了。于是,他将强龙烤鱼店噪音扰民的事情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对方很认真,详细地询问李小乐“强龙烤鱼”是哪几个字,以及具体的街道名称。李小乐说,谢谢。对方说不客气。我们马上联系部门处理,15个工作日之内,相关部门会给您答复。请保持电话畅通。最后,电话里的女声这么说。

挂断电话,李小乐终于松了一口气,心里有种大局已定的兴奋感。

李小乐站在阳台上,妻子徐婕妤养的几盆多肉植物将他团团包围。他点开短视频,不知为什么,总是刷到美女跳舞。有的美女穿着瑜伽裤,李小乐总感觉哪里不对劲。突然,楼下的划拳声和聊天声没有了,就像哗哗出水的水龙头,猛然间被人拧上。

李小乐看通话记录,距离他拨打12345还不到半小时。

在客厅的黑暗中,李小乐从二十楼的高度,看向楼下灯火辉煌的烧烤店。李小乐的心跳怦怦的。果然,他看到路边停着一辆执法车。几个身穿蓝色短袖的城管,正穿插在桌子间,向老板和食客说着什么。

城管来得这么快,令李小乐始料未及。想起网上对城管的诸多非议,李小乐不禁替他们委屈。强龙烤鱼,再叫你扰民!李小乐内心一阵窃喜。他的脑海里,已经浮现出关闭的卷帘门,浮现出又一份转租公告。但不一会儿,城管人员便钻进那辆白车,一溜烟儿开走了。楼下的安静维持了十来分钟,逐渐恢复如初,仿佛架在火上的一锅水,刚才只是没有达到沸点,沸点一到,水面便像翻滚的泉眼,咕嘟咕嘟往上冒。

上一篇: 燃放
下一篇: 桐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