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水而生

作者: 赵敏

一半明媚,一半清寒。秋分之时,我们在燕水之畔驻足。此时,天空如洗,白云悠远。

燕山水库位于伏牛山浅山脉之地的南阳方城与平顶山叶县之间,它是淮河流域沙颍河主要的支流,属于澧河上游甘江河水域。它的确切位置在叶县的保安镇,距白龟湖水源直线距离约50公里。

燕山的水来自甘江河,古称潕水,北宋时称石塘河,是北宋开凿的襄汉漕渠的一段。江汉一带北来的漕船可以经这里抵达京都开封。漕渠不通时,北岸陆路是唐河上游,与甘江河上游卸店两个码头间的货运通道,当地有“经独树,过保安,一路下坡圪垱店”的民谣,反映了当时充当脚力苦役的劳工即将交货领钱的喜悦心情。

我是一个喜欢看着平静无波的水想心事儿的人,在秋阳暖暖,库区无风无浪的好时光里,绝对不会浪费这种好心情的,有喜悦难掩的情绪出现,笑意在脸上恣意而为。

从偏坡的小路走过,近水处有野花在库边生长,茅草很高,在浅水处顺水波晃动,库内清凌凌的小波纹从远处飘过来,一队野鸭扇动着褐灰色的翅膀“吱吱”地叫着凫过来,领头的鸭子略显大些,脚力有劲儿,仰着头看水边的草丛,上岸,冲我们走过来,没有惊惧,没有害怕我们的神色,坦然地从大家脚边神气地走过去,似奶凶的娃娃一样呆萌可爱。又从浅水处下水,“吱吱”地叫着,排成一字,又排成人字,向深水区凫过去。

库很深,水边浅水处能看入水底,水底凹凸不平,水草在水中飘动。往库的深远处望,无边无垠,似人,平静得深沉,浩渺诡谲,引人入胜。水是动态的,水下有生物,鲜活的水草、鱼类在水深处自由自在地畅游,生命之奇妙,恢宏大气,鱼翔浅底,万类霜天。

我去燕水是做了功课的。知道燕水的最深处有三十多米。挖库时,塘底呈斗形。库边浅水处很浅,有水从通接的暗道流进浅塘,浅塘是分水区,也是游人观赏区。树在浅水中生长,郁郁葱葱,一片繁绿。水活,树活,生命是旺盛的,景观是博人眼球的。燕水是生命之水,生态自然得像远离了尘世,笼罩在阳光与大地之间。当然,这个世界科技发达,还是需要人类的呵护,大自然的天然形态才会恣意生长,生命才会上升到自由而安然的境界。大灾大难之后,人类逐渐意识到这是地球长寿的秘诀,也是人类生命长寿的秘诀。

浅水处有瞭望塔,登上去,就看见了远处乌蒙蒙的山峦。塔有20米高,极目之处显尽了伏牛之巅山势的绝美。天地交接,卧龙般的低山在起伏连绵的乌蒙蒙水汽中绵延。八百里伏牛的真面目出现在眼中,山峦似在水中被托起一样。惊奇拍案,燕山的景观太独特了。

远山与水交接处有人出现,在水托起的山峦间行走,每个人都有动作,似海市蜃楼,人张扬的动作,车冒尾气,人推车行,高楼林立,这是哪个城市出现在眼前了?游弋恣意的动作里更有暧昧缠绵的牵手、拥抱、亲吻的动作,人间的情意绵绵,在朦胧中拥挤再现,远山似真似幻。看着是虚幻之境,其实是人世真实的场景,一切皆是山水情缘。

山水之地,居水而生,燕水是中原十大最美的湖泊之一!

浅水中长着高大的杨木林,被包围在水中央,与水共呼吸,爱共咏。一片片树林,一片片深绿,叶子覆盖着浅水区大面的水域,阳光照射,泛着油光,投在水面,叶子斑驳的影子在水中摇曳,你牵着我的手,我牵着你的手。

水中片片的荫凉把浅水区与深水区分隔开来,冲天的杨树枝密匝匝肥实,向天生长,成了水域中最美的风景。清凌温柔的碧水与深绿肥厚的树叶相映,让游客从心底里滋生起生命的惬意。驻足观望,舒心的笑容绽开在脸上,会说一句:“燕山好美!”

十多年前,我去过哀牢山,看到过那里的水,自然就与燕山湖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它们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哀牢山有很多从山顶倾泻下来的瀑布挂在游客的眼前,那是哀牢山最壮丽的景观,是一种新奇和达意的美。那种美让人想到天然绿色屏障是大自然造物主的奇异构思设想。人间需要这洁净纯粹的水源生存,植物离不开这纯美的甘甜,看着那白色的水珠“轰隆隆,轰隆隆”滚落下山涧,站在石门峡前的游客会发出一声欢快的叹息:水啊,水利万物而不争,你沉默地敞开襟怀,接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角落有你的存在,就有人类生命的抚慰和安详。

燕山湖的水却在阳光中安静得让人不敢相信,水的本质中这样异常静谧的因子出现在湖中,这是与哀牢山水流本质上的区别。那么暴风骤雨中的燕山湖是否还这样安静呢,是不是与哀牢山有相似之处?

《道德经》第八章中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意思是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滋润万物却不与其争短长,它总是停留在众人不愿去的低洼之地,这种品德最接近于“道”。上善的人总是甘居卑下的环境……

水的境界确实高,但它也有脾气,也会发怒。燕山的水就发过大怒。它不争任何,但人类得知道,得崇尚和敬畏它。

十年前的盛夏七月,甘江河流域发生了超级大的二十年一遇的洪水,洪水峰高浪急,造成沙河支流、澧河八处决口,数万人无家可归,给我所在的城市,还有下游的几个城市同时造成了几十亿的巨大经济损失。三十年来,黄淮流域的中原地区遭受了三次大的洪水,损失惨重。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人们已领略了“水”这个强大且威武的神力反噬,人类看到保护生态的文明才是维护地球平静的法宝。

在去燕水的途中,我遇到了古姐,古姐姣好的面容带着一抹沉静安稳的微笑,看年龄也不过三十几岁。我说我是去燕山看燕水的,她说跟着我走吧,我是居燕水身边的人,中午你来我的“古燕饭铺”吃饭就知道了。我心想还“古燕饭铺”,多俗的名字。

其实不然,等我进了她的“古燕饭铺”,才知道饭店的名字再贴切合适不过用“饭铺”这个名字了。古姐已经48岁了,在燕水湖畔开了20年的饭店。从燕山建水库她就在这里,一年年临水而居,燕水滋养了她的容颜,也滋养了她的生命。她的家在保安镇上,离燕水只有十几里的路。她的饭铺像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搭起了一圈花棚一样,周围没有院墙,刺梅花小而稠密围着几幢房子立起来,大老远就闻着一阵幽香,刺梅花的香味。香气扑鼻,是那种随风悠悠的清香,夏风炽热中带着沉默的安静,一点儿也不显燥热。

走进饭店的大门,也不是平常的大门,是用竹子劈开钉成的竹门,与众不同的是,这竹门常年也不落锁,也不关门,24小时为顾客营业。燕水离县城远,哪来那么多吃饭的人?她说你进房间里看看,都是像你一样来看水观光的人,方圆十几里村落稀少,此地饭铺是唯一的。进门就看见了干净整洁的布局,院子小,院里种着一畦畦蔬菜,花墙的边上围着院子种了一圈苹果树,树干已很粗大,铺天盖地,遮着阴凉。

七月是苹果快熟的季节,像嘎啦苹果六七月份就熟透了,古姐的苹果也许在八九月份要熟,青青的大果子圆润稠密地挂在树上,诱人去摘。南墙角落里有一茅厕,干净得不像茅厕,两个便池直通花墙外的沼气池,沼气池外有一管道直接通上厨房的燃气炉,密封性极好。省里的专家被她请来做的设计,为她保修保用。她说她居燕水而生,开饭店没点儿生态环保的意识那不早就关门了。

二十年来她的饭店被游客称为“环保店”。低低的外墙上挂着一面面县里、镇里颁发的“卫生标兵”“环保饭店”的金色奖牌,奖牌一字排开。挨着厨房的边沿上打了一眼机井,她说这眼机井不深,地下水源也是燕水的暗流进来的,机井旁有一溜的水池,金黄色的水龙头开合方便。这是从水库里引来的又一条用水渠道。机井和水池边上立着一块醒目的红色牌子“节约用水,维护水源”。

古姐说她姓古,可她的思想行为一点儿也不古,她说,她的客人是养她生命的亲人,燕水之地是她的家。

在她的饭铺里吃了一碗捞面条,又香又软的面条里都是她自家地里种的蔬菜,芝麻酱喷喷地香,爽口的味道在嘴里久久留存不去,人走了,还想着她的“古燕饭铺”!

她把我送到竹门口,握着我的手让我再来看水。她说她在此地生活得舒舒展展,横平竖直。她的身旁有川、有页、有贝,川是山川,页是书页,象征文化文明,贝是宝贝,是货币和金钱,招财!这时我才知道,她是新时代的一名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她是真的聪明,来到燕山居水而生的理念从一开始就浅显而深刻,深刻又浅显!燕水养育了她,给了她一切,家乡父老的深情是她留在家乡的唯一理由。

燕水离我居住的城市不远,离我的家也不远。我去了第一次,还有心要去第二次。因为那里有水,九亿多立方的总库容中储满了纯净甘甜的水。我知道有水就有诗,有诗就有乐章。就像我的书柜里陈放着几千册古人和今人的著作一样。悠长的岁月里,将人类的精华创作写在了上面。那其中一定有一章记述了关于“水”的文字。“水”就是最显眼的物质,这个世界谁离开它都活不下去。

有一种深远的触摸,这种触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觉得燕水之上的晴空才是湛蓝的。像甘江河上的古道一样千年犹存。当年任叶县尉的黄庭坚,对着疏通的甘江河,开掘石塘码头壮观的景象在抒怀:“杨柳青青春向分,遥知河曲万夫屯。侵星部曲随金鼓,带月旌旗宿渚亹……”还有:“睛岫插天如画屏,远近青山烟雨中!”

遥知那时的甘江河已是烟雨蒙蒙,景色如画!

燕水湖右岸有一条连绵不断的山岭,古称为东山。山上长城遗迹至今犹存。其中鹞山和龙头山挺立燕水湖对面,长城遗迹倒映湖中。这景致立即使我想到我登上燕水瞭望塔看向远方的情景,连绵的山峦中走着的人、车,是否是古人与今人同时在一条道路上行走呢?高束的发髻与布衣飘飘的模样及神情,在当今文明的跑车边上迈着匆匆的步伐向前,那一定是我们的祖先!

我想泛舟于燕水湖碧波之上,在蓝天下留下永不消失的身影,让我们的后人也看到我们这代人的前世今生。沉甸甸的历史过往中璀璨绚烂的一代文明,就留在后世的史册上。

我想到古姐花园般的“古燕饭铺”的小院子,她有燕水接通之后的水龙头流水,开开关关多容易自由。却打了一口井让吃饭的游客用井水洗漱,真正的用意并不是让他们感受新奇的轧水过程。我也是从燕水回到家之后又过了很久才想明白。原来她是想让大家轧水时用力气领悟甘甜的水来之不易,尽管她的面前有近10亿立方的水波流淌在身旁。她还是心疼水流泻得太快了。她用红色的字牌写着“节约用水,维护生态”是想告诉我们点儿什么呢?

她家的饭让游客吃得舒心,也只是顿便餐而已。饭价极其便宜,她从学校毕业20多年,一直在燕水湖畔做着简单的工作,用一生的生命赌注把这个事儿当作自己的事业。

大地渴望这样的滋润,就像旱地渴望甘霖。她走的路上有风景,但更多的是坚韧和不懈。她自身也是一道不凋谢的风景,让人落泪之时,是我们永久要保持的一点儿爱心和一个话题。

春生的植物节节生长,草长莺飞,秋后也一样有花朵烂漫。炽阳下有稚童,落雨的屋檐下是情深意笃的眷侣,只要有阳光和水雾的环境,生态文明和人类文明一定就在这里长久相生!

上一篇: 背缝纫机的人
下一篇: 江南灯火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