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会唱歌
作者: 何小波但凡做语文教师,若不喜欢亲近文字,不喜欢舞文弄墨,总觉得有点儿说不过去。而作为一个天天和孩子在一起的小学语文教师,若爱行吟浅语艺术,若与童言诗情结伴,便多了许多情趣。
童心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烂漫的,可是随着年岁渐长,人逐渐成熟、理性,现实的物质追求和忙碌,使得童心渐行渐远。那些丢手绢、老鹰抓小鸡的游戏都成了幼稚的代名词。但这些幼稚的乐趣就藏在心里的某个角落,在你忙碌之余,无聊无趣之时,不经意间冒出头来,冲你顽皮地眨眼睛,当你伸手想要抓住时,它却又藏得无影无踪。
无比羡慕那些总是一脸灿烂的孩童。羡慕他们在蚂蚁旁边或沙坑旁边一蹲就是半天,玩得有滋有味,玩得没心没肺;羡慕他们看见一丛野花会怦然心动,会问个没完没了……于是,便不禁感叹:“恨江河留不住,恨岁月留不住,那一份童趣……”
总想找到一种方式来表达我的怀念、思念、眷念、感恩,可是忙碌不容许我坐下来慢慢地写长篇。然而,人总得找到安顿心灵之所。我受家中小儿的感染,又得到余小刚、刘晓军等良师益友的指点,选择在童诗这一方天真烂漫的天地中静思默想,自由舒展,自由言说。
每日坚持给家中幼子写一首童谣或童诗,我的童心日渐苏醒,引导着我对天地万物产生好奇。我漫无边际地想,时常蹦出一些“诗意的闪念”,无论在哪里,迅速用手机备忘录记下这些“闪念”,在心田中慢慢浸润,慢慢琢磨,有的一二小时初长成,有的十天半月才长成几行。
以前,我总想着谋篇布局、一波三折、词句优美等,现在总想着孩童会怎么看、怎么说,总想着如何把眼光和语言儿童化,总想着让认知和情感返璞归真,让诗行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技巧倒在其次,也不在词句上卖弄文采。怎么舒展就怎么起笔,怎么舒服就怎么书写,努力写出孩童般的真性情。
比如《转圈》:“明月太阳地球/蒸气冰块水流/四季春夏冬秋/奶奶爸爸妞妞。”这首童谣意味着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不正像生命周而复始转着圈,不正像奶奶围着爸爸转,爸爸围着妞妞转,爱在祖祖辈辈中传递着。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得上浅语的艺术,但孩子们读着欢喜。
尽管满心喜欢着浅语的艺术,但常常因童心未完全苏醒,且腹少诗书功力浅,胸无点墨渠难成,写出来的“童谣童诗”良莠不齐,其中有的质朴中夹杂着野性,偶尔流露出一丝成人的腔调和灰暗,少了童诗的阳光,少了童诗的趣味。
法国著名小说家让·乔诺在《种树的人》里写过一句有名的话:“都说人是细胞和血液组成的,但实际上,人就像叶子,只要风经过,它就会唱歌。”是的,我们内心都有歌声想唱给别人听,那份火热不想被冰冻,我们都有隐形的翅膀,有人选择等待雨停,有人选择创造彩虹,有人选择轻松步行,有人选择奋力飞行。
我想做一只燕子
天空没有红绿灯
路不仅在脚下
也在翅膀下
我想做一尾鱼
水中没有红绿灯
路不只属于脚
也属于鳍尾
我想做一条蚯蚓
泥中没有红绿灯
不只是脚走出来的
才是路
肌肉收缩出来的
同样是路
我们不是天生与众不同,我们只是有梦。我们不只是向往诗和远方,每个生命都可以诗意地行走,即使走出的是歪歪扭扭的诗行。一行行童诗,就是翻飞的叶子在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