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之路
作者: 刘琨驾着车,行驶在风景优美的公路上,是自驾者津津乐道的事情。
下一个目的地是扎尕那。途中要经过一条100千米的美景路,号称“洛克之路”。洛克之路以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的名字命名。100年前,为了采集植物样本,洛克3次来到甘南并长期居住于此。
心怀期待,车速和我的心情一样飞驰。早晨从市区出发,拒绝了耸入云端的米拉日巴九层佛阁的挽留,在红山口观景台只匆匆打量一番藏王故里秘境卓尼金黄的青稞田园,疾驰而过禅定寺、喀尔钦乡……当车子驶过一片碧绿的草海,慢吞吞地避开一群接一群在马路上散步的牛羊,转角之处,一棵苍老的树桩立在路旁,像一个老人在迎候远客。我刹住车,被“洛克之路”这几个耀眼的大字吸引。
这里,是甘南州卓尼县扎古路乡,即洛克之路的起点。过往车辆都会停下,在书写着“洛克之路起点”的青稞草甸前下车拍照,让一段新旅程的开启充满了仪式感。
一路上,青山连绵,河水奔涌。灰褐色的公路如一根纺线,在甘南草原延伸,一会儿笔直伸展,一会儿是一道柔美的弧线,编织出一幅展向云端的绿色大毯。远方的云层周边发出金色的光芒,草原连绵不断接上高山,在山坡上吃草的羊群,一团团的白,像是云团降落于草海。不时还有峡谷、湿地、雪山、花海、大河闪出,如果不为赶路,我定会无数次流连于这一路景致。
前方,巍峨的山岭间闪出一道亮光,一排金碧辉煌的寺庙铜檐反射的金光投进车窗。我终于挡不住这股吸引的力量,车子拐向一排转经筒连接的长廊。我在一座寺庙门口停好车,也一头扎进转经筒的转动中。
这里是刀告乡,这里是贡巴寺。民居和寺庙融为一体,敬香、转塔、长叩,是这里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在贡巴寺大殿前,我也加入这支劳作的队伍,小心地捧着水钵,费力地爬上阶梯,一步一步,靠近青山下的经幡。
我继续上路,追着闪闪发亮的阳光盘山而上,依然一望无际的广阔草原连接着蓝天白云。海拔在上升,心跳在加快,不仅仅是高原反应的原因,更是人间仙境令人怦然心动。
登至山顶尕湾梁上,车轮再也不愿滚动。我在人流和车队中挤出一道缝隙把车停好,迫不及待地夺门而出,让自己成为这幅油画中的一个小点。
站在山顶,环顾四野,天蓝地绿,云白草深,奇峰林立,沟壑纵横。万里江山如画,山脉与草原一望无际,开阔得让人难以平静。
观景台围栏围出一片绿地,让我想跨进围栏,亲近那绿地里的小花丛中。高原之上连网络信号也难以覆盖,幸好妻子随身带着零钱,掏钱而入,把自己安放在这片青草铺出的绿毯上。躺下来,眯上眼,深呼吸。阳光与草的味道渗入鼻腔,在体内涌动。
再往前,山色陡变,草色渐淡,山形硬朗。远处的山峰尖如利剑,路沿的崖岩冷峻坚毅。道路蜿蜒平滑,一会儿就进入了扎尕那景区南门。人迹渐多,散步的游客、持“长枪短炮”的拍摄者、赶着羊群的牧民,在我的车窗外徐徐闪过。
暮色渐近,余晖下的山谷,我看到了成片的木屋、经幡——扎尕那到了!车轮轻松下滑,滑向洛克之路的终点——隐藏在崇山峻岭中的藏式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