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的梅花
作者: 耿艳菊清冷宁静的巷子,一个放学的孩童在前面蹦蹦跳跳,一位花白头发的老者背着孩子的书包慢悠悠跟在后面,两人一同吟诵诗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是王冕的《墨梅》。低头走路的我陡然间心底明亮。孩子的声音稚嫩清脆,老者的声音沧桑浑厚,古典的诗句在清脆和浑厚间像溪水潺潺,既动听,又有着深远的余韵。
一时间,清冷暗沉的巷子也明亮了,似乎王冕的墨梅在悄然绽开。也仿佛是王冕洗砚池边长着的那一棵棵梅花,并不曾老去,不曾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而是一直拥有强劲的生命力,朵朵梅花依旧鲜活地盛开在后世人的心中。每当我们吟诵的时候,诗便会在我们的心田里盛开,清淡的香气弥漫着,照亮了生活,芳香着尘间。
王冕是元朝著名画家、学者、诗人,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以画梅著称,尤善画墨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机盎然,强健有力。他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已有六七百年,可他的诗词书画和他的故事却千古流传,像他的梅花一样拥有强劲的生命力,一代代开在时光的长河边,芳香着世人。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牧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这是清朝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第一回讲述的出身农家的王冕的故事。王冕年少时家境贫困,却十分勤奋好学,借寺庙里的长明灯光,读书达旦,自学成才。
然而,王冕年轻时屡应举不中,遂浪迹江湖,下东吴,入淮楚,历览名山大川。后来有人曾荐其官职,他辞谢南归,隐居于家乡九里山。“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结草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他自号“梅花屋主”,种梅花,观察梅花,画梅花,写梅花诗词。
王冕最为后人熟知的诗词就是《墨梅》。语句简练,音调朗朗上口,句意明白,意蕴却深远宏阔。他写的《白梅》又是一番意境,白梅花站在冰雪中,寒天里的春消息,读来让人冰雪清明:“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王冕以梅花为题,写过一首组诗。其中《梅花其二》写道:“清苦良自持,忘言养高洁。夜静月明多,开门满山雪。”《梅花其三》写道:“十月霜风寒,山木俱摧折。独此冰玉姿,照影清溪月。”这两首诗的主旨差不多,都是说梅花的风骨,清苦自持,品质高洁,凌寒而绽,冰清玉姿。借物观心、托物言志,梅花的风骨也是诗人的风骨。
“故人江海去,相隔万重云。岁晚思无已,梅花可寄君。”读王冕这首《梅花其四》的时候,我想起了陆凯的《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一枝梅花来报春,也报友人的平安和惦念。古人总是懂得风雅,活得也风雅,离别惦念这样忧伤惆怅的感情在他们的笔下也显得婉转诗意。
王冕还有一首梅花诗,是难得写得轻快闲淡的。题目也是《梅花》:“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我最喜欢最后一句“无数梅花落野桥”,有王维《辛夷坞》“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意味。且以字面来看,也是很美的意境。郊野,静寂无人,一座小桥边的梅花悠闲地飘落。读来闲适舒缓,想必诗人写诗时内心也是闲适宁静的。
王冕画的梅花和他的诗一样,弥漫着梅花的淡淡幽香,给人清雅自得之感。他的《南枝春早图》,梅花繁密,含笑怒放,姿态万千,早春的盎然春意扑面而来。在这样热闹的花开里又给人一种宁静安恬之感,像在一个老院子迎面遇上这样一棵老梅树,安然而立,开在时光的角落里,让人觉得尤为亲切,不免要停下脚步,站在那里,与这安然宁静的老梅树待一会儿。
王冕还有一幅《墨梅图》,是他晚年的作品。枝条简单,却更为洒脱。他在《墨梅图》题跋中写:“朔风吹寒冰作垒,梅花枝上春如海。”春去春又回,一年又一年,时光慢慢远走了,他还是满身清气的一株老梅,温暖着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