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的“雅骂”

作者: 晏建怀

市井间吵架,大多语言粗俗,可谓“俗骂”。古代文人在生活中如何骂人,无影像实录,不得而知,但文人追求“三不朽”,见诸著述的文字皆为“立言”,是期待流传万世的,故即使骂,也骂得很雅,可谓“雅骂”。

比如孔子,骂学生、骂朋友、骂贵族、骂世道,骂一切当骂之人、当骂之事。然而,他是圣人,骂人也有长者风度,非大动肝火那种。他对学生哪怕很生气地骂,也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亲切感,看到宰予白天睡大觉,不过数落两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绝无粗言恶语、厉色,还像歌词,朗朗上口,让人容易接受,体现出他的良苦用心。

老朋友原壤等他,席地而坐,两腿张开,孔子怒其无礼,骂道:“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意思是:“你幼小时候不懂礼节,长大了毫无贡献,老了还白吃粮食,真是个害人精。”说完,还用拐杖敲了敲原壤的小腿。这也不过是老朋友间的戏言、戏行,如同温柔的玩笑,劝诫中显示出交情的深厚。

《诗经·相鼠》曰:“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毛诗诂训传》认为这是对“虽居尊位,尤为暗昧之行”者的讽刺,说他们连老鼠都不如,不如早死。又如《史记》记载,范增得知刘邦从鸿门宴脱身后骂项羽:“竖子不足与谋!”可以想象出他那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这都是典籍中记载的“骂”,有的直白,有的含蓄,都算得上雅。

根据史料记载,南唐宰相严续,既不善任事,又不善用人,同僚江文蔚作《蟹赋》以斥之。《蟹赋》已佚,依残篇看,从标题到内容全是雅句,但“外视多足,中无寸肠”“口里雌黄,每失途于相沫;胸中戈甲,常聚众以横行”等句,将严续的“位高寡学”描写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全是骂句,不带一个脏字,句句伤人而无半点刀锋。

晚清时期,陈宝箴任湖南巡抚,开学堂、办报纸、兴实业,推行新政,时任京官的熊希龄弃官回乡,襄赞其事,大得陈宝箴赏识。有俗儒反对新政,作了一副对联攻讦二人:“四足不停,到底有何能干;一耳偏听,晓得什么东西?”上联将熊希龄的“熊”字拆开为四点及“能”字,意谓熊希龄虽四足不停,却劳而无功,言之“无能”。下联用陈宝箴“陈”字拆开为“左包耳”及“东”字,意谓陈宝箴只听新政人士的意见而听不进其他人的意见,偏听偏信,故不知东西。此联一语双关,字字如刀。然而,这恰恰证明了反新政者缺乏底气,只能付诸谩骂。因为熊希龄的“能干”,正得益于他“四足不停”,多方奔走。而陈宝箴的新政,又正因为他的“一耳偏听”,力排众议。在陈宝箴的治下,湖南这个原本闭塞保守之地终于开风气之先,成为晚清时期最有生气、最有活力的省份。所以联是好联,作用却反替对手扬了名,彰显出新政的“有能有为”和“与时俱进”。

上一篇: 王冕的梅花
下一篇: 夜行列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