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1-0016-0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单一文本教学模式,已逐渐显露局限性,无法满足现代学生日益增长的全面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青睐。群文阅读不仅是对多篇文本的简单叠加,还强调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整体性阅读。通过群文阅读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丰富内涵,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文章旨在深人探讨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分析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以期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新的视角和启示。

一、群文阅读的特点

(一)文本关联性

在群文阅读中,文本之间的关联性是其核心特点之一。这种关联性并非随意而为,而是经过精心选择和组织的。群文阅读的文本可以是主题相似、作者相同、风格相近或者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下的作品。这种关联性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建立起文本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

(二)整体性

群文阅读强调从整体角度把握和理解文本,这是其另一重要特点。在群文阅读中,学生不再孤立地看待每一篇文章,而是将多篇文本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挖掘文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全面地理解文本。整体性的阅读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宏观的阅读视野,避免陷入片面的、碎片化的阅读误区。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古诗词的风格、主题和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三)思维深度

群文阅读通过对比和分析多篇文本,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提升思维品质,这是其突出的特点之一。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对多篇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综合,从而得出深刻、全面的理解。这种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人挖掘古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探究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动机,从而使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人、透彻。

二、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一)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阅读视野的宽窄直接影响学生文学素养的高低。传统的单一文本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局限于某一篇或某几篇古诗词的学习,难以窥见古诗词艺术的瑰丽全貌。而群文阅读通过精心选择和组织多篇相关联的古诗词文本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从而有效地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领略到不同作者、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古诗词魅力,还能够在对比和联系中发现文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进一步加深对古诗词艺术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广博而深人的阅读体验无疑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学殿堂的大门,使他们的阅读视野得以大幅拓宽。

(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鉴赏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逐渐培养和提升的重要能力。对于古诗词这一文学体裁而言,鉴赏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古诗词美的感受和理解程度。群文阅读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鉴赏古诗词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在群文阅读中,学生被鼓励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对多篇古诗词进行深人的剖析和解读。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使他们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鉴赏方法。随着鉴赏经验的不断积累,学生将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古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风格,从而实现对古诗词美的深刻领悟和独到见解。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厚的民族精神。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而群文阅读正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比和分析多篇古诗词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古诗词的演变和发展脉络。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宏观的历史文化视野,还能够使他们在深入理解古诗词内涵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此外,群文阅读还鼓励学生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审视和理解古诗词,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从而使其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三、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确定群文阅读的主题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群文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确定一个恰如其分的主题则是群文阅读成功开展的关键。选择主题时教师需深思熟虑,充分考虑教学目标的实际需求,确保所选主题能够与教学大纲契合,助力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的兴趣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一个贴近学生心理、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主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他们在主动探索中收获更多。此外,古诗词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确定主题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间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情感等元素,这些元素在不同诗篇之间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挖掘这些联系,教师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立体、系统的古诗词学习网络。一个明确的主题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和鉴赏古诗词,还能使群文阅读活动更加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人生哲理”作为群文阅读的主题。这次活动并非简单地堆砌几首古诗词,而是经过精心策划选取了《长歌行》《短歌行》和《青玉案·元夕》这几首各具特色、又共同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作品。教师可以先通过深情朗诵《长歌行》,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哲思的氛围中。诗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警句仿佛穿越时空的呼唤,引起了学生对青春流逝、时光不再的共鸣。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有限的青春里创造无限的价值,使学生深刻体会珍惜时间和努力奋斗的重要性。紧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读《短歌行》。教师在学生品读之后不仅要详细讲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曹操的生平事迹,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曹操作为一代枭雄的豪情壮志与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赞叹曹操的雄心壮志,有的则对诗中流露出的无奈与惆帐深有感触。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不仅深入地理解了《短歌行》的内涵,也对人生目标与追求有了清晰的认识。最后,教师以《青玉案·元夕》作为本次群文阅读的压轴之作。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元宵节的盛况,将学生带入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氛围中。然后详细解读词中的意象和情感,特别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经典诗句,更是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和感悟。有的学生分享了自己在困境中坚持寻找希望的经历,有的学生则谈到了在繁华世界中保持初心的重要性。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青玉案·元夕》的意境和情感,也对人生哲理有了深刻的领悟。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激情与活力,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教学技巧引导学生在古诗词的海洋中遨游,探寻人生的真谛。通过这次群文阅读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也收获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二)选择合适的古诗词文本

在群文阅读的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古诗词文本显得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深入理解和鉴赏古诗词,还直接影响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挑选文本时必须紧紧围绕既定的主题,确保所选文本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可以体现在共同的情感基调、相似的意象运用,或是呼应的主题思想上。同时文本的多样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避免选择内容过于单一或风格过于相近的文本,而应追求文本的多元化和丰富性。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古诗词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视野,有助于他们全面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也是教师选择文本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既符合他们认知水平又能引发他们阅读兴趣的文本,从而确保群文阅读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挑选《春望》《过零丁洋》和《示儿》这三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篇。这三首诗歌不仅各自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更在共同的情感基调下,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合力,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生动而深刻的爱国画卷。教学伊始,教师先通过深情地朗诵《春望》将学生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国破家亡的时代。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凄凉景象以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深沉情感都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探讨杜甫在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使学生对“爱国”这一主题有了初步而深刻的认识。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品读《过零丁洋》。教师可以详细讲解作者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背景,让学生深入地理解了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通过对比杜甫和文天祥的诗歌,学生发现虽然两位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是如此相似。这种发现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古诗词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最后,教师以《示儿》收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阅读并理解诗意,然后引导他们思考:陆游在诗中寄予了怎样的期望?这种期望又与我们今天的爱国情怀有何联系?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不仅深入地理解了《示儿》的内涵,还对“爱国情怀”这一主题有了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围绕“爱国情怀”这一主题,通过精心挑选的古诗词文本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带领学生在古诗词的海洋中遨游,深刻感受古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这次群文阅读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更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爱国的种子,激励着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三)设计教学任务和活动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设计富有创意和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与活动,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古诗词至关重要。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阅读任务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让学生对比不同古诗词的风格、意境和表现手法能够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小组讨论活动则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他们在共同探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角色扮演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扮演古诗词中的角色,模拟情境,可以让他们直观地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增强对古诗词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这些多样化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还能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和珍视中华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在设计群文阅读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精心策划每一个教学环节,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例如,在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选取《望庐山瀑布》《登高》和《山居秋暝》等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词。这些诗篇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比较阅读任务。在比较阅读任务中学生需要仔细分析每首诗歌在描绘自然景色时的独特之处和共通之处,从而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文学鉴赏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虽然这些诗歌都以自然风光为主题,但每位诗人在描绘时都融入了自己的独特情感和视角。比如,《望庐山瀑布》中瀑布的雄伟壮观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而《登高》则在描绘自然的同时透露出诗人的豪情壮志。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生动的小组讨论活动。活动中学生可以围绕“你最喜欢的自然风光诗句”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这不仅是一个分享阅读感受的机会,更是一个心灵交流的平台。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诗句的独特理解和喜爱之情。此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将角色扮演这一创新教学方法引入群文阅读教学中。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在无形中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而合作学习则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阅读材料和参考书籍,引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和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课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例如,在教授以“爱情”为主题的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相关诗篇并记录下自己的初步感受和思考。随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古代爱情诗与现代爱情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这些差异背后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文化背景?”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人的探讨和研究。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并撰写一篇作文。作文的内容可以包括对古代与现代爱情诗的比较分析、对诗人情感表达方式的探究、对爱情观念变迁的思考等。完成后各小组可以进行课堂展示,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韵味和内涵,还能够学会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结论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确定明确的主题、选择合适的文本、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以及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群文阅读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注人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张云清.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作文,2024(Z4):41-42.

[2]刘明福.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好作文,2024(10):26-27.

[3]伍亚安,樊琳.群文阅读法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24(14):54-5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105.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