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实践路径探究

作者: 杨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1-0050-03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既要充实学生语文知识储备,又要关注学生语言运用模式的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中,要重视生活化写作教学的针对性落实,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让学生了解生活,感受生活,用生活化的文字来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提高学生写作的综合水平。但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学生畏惧写作,语言运用能力不强,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综合提升。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写作生活化理念的运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鲜活积累,鼓励学生用真实的语言来表现自己,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一、当前小学语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写作表达方式相对单一

小学阶段学生字词积累较少,而且部分学生在写作中带有随意性,所以学生对写作带有排斥心理,学生写出的作品缺乏情感。虽然重视了结构的完整,但是不能表达自己的个性体验,是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缺乏个性化特征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天马行空,缺乏想象力,但是在写作中学生往往使用的是固定的句型和词汇,千篇一律的流水账作文,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使得学生对写作本身缺乏足够的兴趣。

(三)缺乏生活化体验

以新课标为指引小学语文体现生活化育人,在写作教学中也要鼓励学生融入生活体验,但部分学生逻辑不清,多运用一些写作技巧,缺乏真情实感,文本表现力平平,削弱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创造力

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开展不仅要重视促进学生语言运用,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力的发展,所以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引,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的落实,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会自主表达形成有逻辑的文字。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基础架构,加上自己的丰富联想和想象,写出生动活泼的文字,带动学生在创意表达、情感体验等多方面得到有效丰富。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拔节孕穗的关键期,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引,重视习作生活化可以引导学生耐心细致地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还能引导学生将阅读所得积极应用。让学生积累丰富人文知识的同时,通过写作表达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效认同,并让学生从生活人手,观察美,发现美,表达美,让学生能真正写出内容,写出层次,写出情感,推动学生人文素养全面提升。

(三)有效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的开展,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用文字来记录生活,而是要真正通过写作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会用语文中的一些表现方法、写作技巧来进行生活化创作。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又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还能让学生用文字不断地来总结分享,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所以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的落实,能够让学生具备发现美的眼睛,更好地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记录生活。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的实践路径

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引,促进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需要教师自身转变教育理念,关注学生语文素养培育,对教学方式有效优化。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自己来发现生活中的美,并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课内所学的一些表现手法来完成自己的个性化创作,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精彩表达。

(一)立足生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写作的开展不是流水账,而是融入生活,观察生活,高品质积累写作材料,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人手认真观察,在学生获得丰富的素材后,再让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以“推荐一个好地方”这一主题的写作训练为例,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在学生确定了写作自标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支架,让学生对目标进行具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想象力为基础,让学生积极完成生活化创作。

写作教学的第一步,要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的主题。要想为大家推荐一个好地方,首先学生要对这地方充分熟悉,所以先要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说一说在什么位置,有什么特点,学生能够说清楚需要写作的目标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如何将目标进行细致化描写。这时候就可以代入语文教材上的一些课文为学生提供范例。例如,在写钱塘湖时,课文中出现了《观潮》,又如写西湖,教材中也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经典诗句。通过文字的运用配上多媒体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一些作家在写作时用到了哪些方法?选择了哪些视角?这时候再让学生结合自己描述的对象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描写,如由远及近,也可以按照自己观赏浏览的路径来自主确定写作的视角,而在写作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尝试将视觉、听觉、触觉、感觉、联想、想象结合在一起来描述事物。对联想和想象的运用,也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出一些高品质的句子。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黄山奇石》中一些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在抓住事物特点的前提下带人想象和联想,以此来体现事物的准确特征,这样才能够将想要推荐的地方写得引人入胜。

(二)构建生活化场景鼓励学生写真情真意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落实,要让学生尝试创意写作,加上联想想象,大胆发散思维,同时还要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写真情、抒真意。所以留心生活细节,掌握一手资料,并通过正确的方式来加工,也是提高学生写作品质的重要一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让学生打开聆听的耳朵,运用观察的眼晴,基于生活来尝试用心写作。以“找春天”这篇习作为例,在写作开展之前教师可以亲自带领学生来到户外进行踏青主题活动,让学生真正走人自然环境中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寻找春天的足迹,发现春天的美好。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前提下,再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对春天的喜爱,这时候无须教师的刻意引导,学生笔下写的春天就会栩栩如生。其中既有视觉的艳丽,也有听觉的美妙,更有触感的温柔,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给学生充分的观察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积累写作素材,再配上恰当的表现手法,自然可以写得生动多彩。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114.pd原版全文

要想让学生带着真挚的感情来写作,还要唤起学生的共情体验,避免学生机械套用他人的模式,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构建生活化环境。通过生活化影像的展示或电视剧片段的播放,促进学生情感共鸣。这时候再让学生尝试动笔写作,既能体现写作教学的生活化,还能通过情感渲染,促进学生真情流露。以“我想对你说”这篇习作的训练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父母亲相关的一些音乐,还可以展示父母在田间、车间、工地辛勤劳作的一些画面。让学生真实感受父母的不易,再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想一想父母对自己的爱。教师可以适当抛出问题:生活中父母有没有不理解自己的情况?当时父母说了哪些话?最后你们是如何沟通的?过后自己从这些琐事中走了出来,但当时父母说的一些话或自己说的一些话,可能并不恰当。这时候再让学生写一写“爸爸,我想对你说”或“妈妈,我想对你说”,学生的写作自然饱含真情。

要想让学生融入自己的真实感情来写作,还要跳出小我,让学生具备大爱,这就需要教师的恰当引导。例如,在植树节活动期间,教师让学生亲手种下一棵小树苗,为大自然添一抹绿,部分学生对这项任务完成得并不积极。为了有针对性地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黄河水土流失的画面,再为学生讲一讲护林英雄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平凡的“孤勇者”,他们将植绿护绿当作终身事业,种下了一棵棵小树苗,像对待孩子一样浇灌守护这些小树苗,最后护林工人用汗水浇灌出了万亩林海,为我们的家园筑起了屏障,防止沙尘暴肆虐。通过这样的纪录片播放,让学生明白小树的生长不易,增强学生生态保护意识,并让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植绿护绿,最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植树的所感所想来写一篇作文。这既能增加内容的丰富度,又能体现学生自身的思维深度,可以真正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学生心底。

(三)重视读写融合培养学生自己的审美意趣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的开展,既要鼓励学生创意表达,还要重视引导学生高质量积累,所以构建读写融合一体化课程体系,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一步。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立足生活,多读,多写,多看。通过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引导学生资源整合,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综合提升,为学生尝试仿写和借鉴注人更多源头活水。

读写结合教学的落实,可以让学生多阅读与生活有关的一些优质素材。如《四季之美》用了大量的排比来描写四季的景色之美。又如《葡萄沟》用精彩的比喻将葡萄沟的美写得引人入胜。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电子资源,促进学生生活化素材的高品质积累。比如,在小学三年级,有关于国宝大熊猫的写作训练,部分学生并没有亲自到动物园中去看过大熊猫,也不了解大熊猫的一些具体生活习性,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纪录片让学生跟随镜头去近距离了解大熊猫。这是加强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引导学生建立与大自然亲密关系的一种尝试。在观看纪录片后,再让学生动笔写作,学生可以将镜头呈现的大熊猫写活,还能融入学生自己的一些趣味表达来体现良好的审美意趣。又如《鸟的天堂》写的是南方榕树茂盛的样子,但是对生活在北方的小学生而言,很难想象这样的盛景。教师可以借助镜头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鸟的生命力。在视频观看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文本,尝试借鉴性仿写,可以很好地开阔学生生活观察的视角,在读写融合中培养学生自身的审美意趣。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落实中,教师要重视结合学生学习需求,灵活应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大胆发挥想象,将平时的文字写活,还要让学生融人自己的感情,表达真实的感受,最后教师可以探索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高品质积累生活素材,并配合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创作的渴望。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写作的水平,又能推进核心素养育人工作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郭恩惠.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中段创意写作教学实践策略探寻[J].安徽教育科研,2024(13):22-24.

[2]张卓.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优化策略[J].格言(校园版),2024(30):53-55.

[3]李仲华.“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活化课堂的核心素养培养路径[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3(8):89-91.

[4]陈榕.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语感培养的实践路径[J].福建教育研究,2023(12):53-55.

[5]何婷洁.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3(6) :35-3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114.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