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园本化运动课程的家园共育策略研究
作者: 潘怡瑶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1-0148-0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虽然家长身份不同、素质不同,但是他们和教师有一个共同的方向一—教育幼儿,实现家园共育。在当前的家园共育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园共育的效果。
一、当前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育观念不一致
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家长和教师可能因沟通频率不足或方式不恰当而产生分歧。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家长工作繁忙,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时间有限,双方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有的家长对幼儿教育不够重视,认为3\~6岁的幼儿只要玩玩就好,而有的家长却很焦虑,力争要让幼儿赢在起跑线上,参加了许许多多的活动以此来培养幼儿的能力。同时,在幼儿园家园共育方面,家长的参与度并不高,家长认为幼儿园教育只要靠教师就能完成,经常会说:“在家好调皮,还是要老师来管!”形成这样的理念之后,家长会把所有的教育放在幼儿园和教师身上,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和家长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存在差异,如幼儿园强调集体教育,而家长可能更注重个体发展,导致双方在教育实践中难以形成有效的配合。
(二)家长教养方式不科学
有的家长的教育理念比较欠缺,家长工作繁忙,忽视幼儿的教育,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往往束手无策;有的家长过度溺爱幼儿,满足幼儿的一切需求,可能使幼儿形成自私、依赖的性格;有的家长对幼儿设定过高的期望,要求幼儿在学习、才艺等方面表现出色,给幼儿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还有的家庭成员之间在教养方式上缺乏沟通和协调,可能导致孩子接收到相互矛盾的信息等,导致幼儿各方面的习惯养成与规则意识不够强。同时,现在的幼儿受挫能力比较弱,遇到问题就想退缩,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因在于家长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导致在教养幼儿时缺乏科学依据和理性判断。
(三)园所共育内容匮乏
大部分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难以满足家长和幼儿的不同需求,每学期组织的共育活动往往形式单调,缺乏创新和变化,如仅限于家长会、亲子运动会等传统形式。同时,共育活动的内容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难以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另外,幼儿园在共育过程中没有根据幼儿园的特色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导致共育内容缺乏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共育过程中,导致家长与园所之间的互动方式有限,缺乏深入的交流和互动,如仅限于简单的信息通报或任务布置。
(四)家园的沟通技能欠缺
现阶段,大部分教师比较年轻,在沟通方面还没有积累一定的经验,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反馈等,导致家园沟通效果不佳。由于沟通技能欠缺,情感隔阂,家长和园所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理解偏差,导致双方在教育目标和方法上产生分歧。同时,有些家长对园所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方式持怀疑态度,导致在沟通中难以建立信任关系。长期的沟通不畅和误解可能导致家长与园所之间产生情感隔阂,影响双方的合作和信任。
(五)学前教育重视度不高
3\~6岁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更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只有在这个关键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才能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助力,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但是对很多家长来说,家长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义务教育上,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在家园沟通时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课程游戏化推行以来,整个社会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增高,但是依旧处于最底层,相较于中小学有一定的学业压力,整个社会更加重视义务教育的发展,因此,向社会各界宣传学前教育的优势尤为重要,只有社会各界认可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园本化运动课程促进家园共育的改进策略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园共育这一平台,探索切实有效的家园共育策略,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家园合作的有效性,形成合力,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只有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努力,加强沟通与合作,统一教育理念和方法,完善家园共育机制,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性,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唤醒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课程实践中,通过实施幼儿园运动特色课程可以有效地开展家长工作,从而促进家园共育,创新的项目形式、趣味的运动游戏、惊喜的育人成果都将形成一种效应让家长参与其中,让家长从原来的不主动转化为积极参与,从不重视转化为认可。在社会各界取得一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也能让幼儿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愉悦感,还能发扬勇敢拼搏的体育精神,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一)全面反馈评价策略,赢得家长认可
沟通在家园共育中的应用主要关注于沟通的方式、效果和过程。家园共育中的反馈评价不仅是一种信息交流的工具,更是促进密切合作、实现教育一致性和个性化支持的桥梁。通过反馈,家长和教师可以协商并制订共同的教育目标和策略,确保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方式保持一致,使幼儿在双重支持下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1.语言反馈,分享日常点滴
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握沟通的时机,运用语言将幼儿的情况及时有效地反馈给家长,引起家长的共鸣,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之中。除了每天家长关心的生活方面的细节,更重要的是让家长看到幼儿的进步,可以结合幼儿园特色或者班级特色,从而在进步的基础上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此来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可以结合运动特色课程与家长反馈分享,和家长进行沟通,把今天挑战成功的运动技能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分享演示,从而唤起家长教育的共鸣,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在不断进步。家长可以将幼儿其他的表现和这次的进步结合起来,从而加以适时的鼓励,促进幼儿其他方面均衡发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140.pd原版全文
2.多媒体反馈,搭建家园联系平台
教师可以采用视频的形式让家长更加直观地看到幼儿的进步。在实践过程中,体育运动相比其他方面是一种较为直接的外显能力,可以直观地看出技能的掌握程度。当家长看到幼儿的视频后会更加感受到教育的价值,从而达到认可,以后家长都会愿意配合教师,配合幼儿园,达到家园共育。教师可以借助各种多媒体搭建家园联系的平台,通过线上家长群、运动打卡小程序等方式,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园本课程的内容和进展。同时家长可以分享幼儿的运动日常,互相鼓励和交流,增进家园共育。在家园联系平台也可以设置沟通和反馈渠道,定期收集家长对运动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使课程更贴近家长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增强家园共育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3.建档反馈,展示喜人进步
由于运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来完成,所以,教师可以给幼儿建立一份个人运动档案,详细地记录幼儿运动的过程,通过数据分析、照片呈现等形式让幼儿的运动过程一一展现,从而可以从相关数据方面让家长清晰地看出幼儿的进步,更加科学、直观。运动档案中可以包含在园的运动,也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将幼儿在家的运动呈现其中,让幼儿的运动档案更加完整。通过这一形式,家长可以清晰地看见幼儿运动的整个过程,感受幼儿的进步,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二)多样化亲子互动策略,形成教育合力
每学期幼儿园都要成立家长委员会,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以主人翁的形式共同参与其中。组织多样化的亲子活动,不仅能拉近亲子关系,也有利于家长更多地了解幼儿的运动兴趣和潜力。
1.创新化的特色活动
在运动特色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幼儿园要充分挖掘家长资源,组织一系列特色活动,通过家长委员会这一形式共同参与到幼儿园的特色活动之中。由家长委员会向所有的家长和幼儿征集,再由家长委员会上报给班级教师,由班级教师向幼儿园汇报研究,形成科学的活动方案,为活动的组织奠定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园所实际情况,打破原有的晨锻模式,组织开展创新化的特色活动一一室内外跑酷活动,在有趣、自主、愉悦、安全的前提下,借助幼儿熟悉的环境、材料,创设不同功能区,辅以不同标识为难易程度的路线,形成一个全园流动、向前的运动场,并将活动手环与幼儿自我管理相结合,实现新型的跑酷体能大循环模式。跑酷活动分为户外跑酷和室内跑酷,户外跑酷可以设立平衡、走跑等不同的功能区,全园形成一个流动的跑酷运动场。室内跑酷可以设立走、跑、跳、平衡、挥臂、蹲起等多个功能区,利用班级现有的空间资源,将班级、走廊作为一个跑酷场所,运用班级橱柜、床、桌椅等不同组合,辅以不同标识为难易程度的路线,生成室内外跑酷大循环活动。在跑酷中,每个区域可以设置三条不同难易程度的路线,通过不同颜色的数字手环和跑酷记录表,让幼儿计划路线和记录跑酷情况,每班也可以个性化地制订班级公约,将跑酷情况与幼儿自我管理相结合。每天幼儿都可以和家长分享今天获得了多少个手环,获得了什么奖励,进一步提高了幼儿和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2.多形式化的亲子活动
幼儿园定期组织亲子活动,以往的家长半日活动更多的是让家长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看幼儿,教师可以对家长半日活动的形式加以创新,注重家长体验的过程,让家长真正和幼儿共同参与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形成家长体验活动。在亲子半日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家长和幼儿体验幼儿在园的各个环节,一起玩游戏,一起记录,一起跑酷,一起学本领,一起品尝幼儿园的午餐等,让家长感受幼儿园的忙碌与充实,也感受教师的不容易,感受幼儿满满的幸福感。通过这样的体验互动,更好地促进家园共育。
建立家园社协同体育共育机制,可以打破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区域边界,将教育范围从幼儿园扩大至家庭、社区,并将教育对象从幼儿辐射到家庭成员和社区成员。幼儿园可以结合园所特色举办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把幼儿园、家庭、社区联合起来,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亲子运动会、亲子微型马拉松、亲子寻宝活动,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在亲子活动前,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向家长征集运动口号,提高家长和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运动、寻宝、跑马拉松等,让家长和幼儿在玩一玩、跑一跑的过程中体验成长,收获快乐与健康。通过组织亲子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父母的陪伴和支持,有利于情感的依恋和安全感建立,促进幼儿的社交发展、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独具特色的亲子课堂
每一个家长都有不同的特长,幼儿园要善于发现家长的特点,让他们一起参与到幼儿园的每一项活动中。有的家长是体育学校的教师、跆拳道教练等,他们可以给幼儿供专业的帮助与支持;
有的家长是警察,他们可以给幼儿普及安全知识。幼儿园可以结合园所特色定期邀请家长来开设家长课堂的活动,让家长切实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在幼儿园举办亲子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邀请爸爸们进园带幼儿学运动本领,有的爸爸会打篮球给幼儿举办篮球赛,有的爸爸会踢足球会给幼儿学习运球本领等,这样的形式运用家长的力量进一步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也让幼儿学习各种本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科学化专业指导策略,增进亲子感情
幼儿园除了重视在园的一日生活教育,还要关注幼儿在家的家庭教育,可以定期向家长推荐科学的教育方法,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更好地促进家园共育。
1.设计亲子游戏,有效互动
幼儿园可以结合园所特色,运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多种平台,设计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活动。在全面开展运动课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快乐的小蚂蚁、活泼的小袋鼠、欢乐的皮皮虾、可爱的小青蛙等亲子系列互动游戏。亲子游戏多方位地帮助幼儿提升运动、情感、创造、社交等多种能力,在增进亲子感情、促进亲子间交流的同时,最终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不同的运动任务,每周结合亲子游戏活动内容给家庭发放任务卡,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打卡,让幼儿在运动打卡的过程中学会不断坚持的优秀品质。在任务卡上可以留给家长反馈的空间,记录幼儿的完成情况与家长的感受,以便教师收集信息并调整课程内容,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到活动中。
2.推出运动小达人,榜样带动
幼儿园可以在公众号中推出运动小达人项目,通过视频和文字的形式,有家长在家拍摄的视频和照片,也有幼儿在园的运动瞬间,形成一个个班级的运动小达人。有的家长还为幼儿录制视频、和幼儿绘制心愿卡共同展示在公众号上,让更多的人了解运动小达人,幼儿在获得荣耀与成功感的同时,更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从小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同时带动家庭一起坚持参与运动,在和爸爸妈妈一起运动中争做运动达人。通过运动小达人的这个项目,让幼儿学会协作和沟通,增强团队意识,在运动中逐渐增强自信心,不断挑战、克服困难,帮助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日常生活和人际互动。
三、结论
如果说家园共育如同一辆车上的四个车轮,那么只有找准同一方向,车子才能稳步向前行驶,这个方向就是家园携手促进幼儿快乐成长。在运动课程中积极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园共育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这些策略不仅提高家园合作的深度,还提升家庭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对运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教师要善于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时机,在新形势下采用创新的共育策略,结合幼儿园的特色以及班级的亮点,让家长以主人翁的姿态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之中,最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尹宇童.幼儿园大班自主游戏中幼儿记录的现状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24
[3]杜晶.微信公众号在家园共育中的影响研究[J].考试周刊,2024(30):12-16.
[4]宋加强,贾俊婷.幼儿体育助力幼小科学衔接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分会、武汉体育学院.2023年第十届中国体能高峰论坛论文摘要集,2023:388.
[5]孙秀梅.家园携手同行,让教育更有温度[J].留学,2024(14):68-69.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140.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