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体验式安全教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 张晋铁安全教育是学生生命安全的保障,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接受安全教育,学生可以识别和避免各种潜在危险,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及应急处理能力,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自身安全,也能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学校作为学生安全教育的阵地,安全教育形式的开展、方式,对其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验式安全教育是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和互动式体验,让参与者通过亲身体验构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从而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这种方法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感受,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一、体验式安全教育的提出背景
2016年,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中小学校要加强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国家安监总局、中宣部等8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全社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学校”活动,推动学校将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内容中,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体验式安全培训。两个文件的下发,有力推动了校园类安全教育体验场馆的建设。
二、体验式安全教育当前的现状
体验式安全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安全体验场馆在建设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政府投资建设的综合性安全体验场馆存在内容更新不及时、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如成立较早的北京市海淀区公共安全馆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共有编制30个,每年财政拨款1000万元;深圳市、南昌市和宁波市的体验馆建成后由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投入三四百万元维护费用,由第三方运营,对场馆内容更新所需资金缺乏制度性的安排,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容缺少变化、吸引力衰减的问题。
二是专业性安全体验场馆除建筑类和消防类场馆外,其他行业缺少行政引导和激励,仅依靠市场自发形成,发展较为缓慢,高水平内容供应商队伍远未形成。
三是场馆建设标准和规范缺失,部分场馆由于投资所限,展示体验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高水平、内容新颖、特色鲜明的体验场馆还是极少数。
四是体验式培训并未列入工人岗前培训和国民教育内容中,体验场馆运营存在后继乏力的问题。
三、体验式安全教育的优势作用
一是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模拟溺水、火灾等紧急情况,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危险,从而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这种体验式学习比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更有效,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
二是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体验式安全教育通常包括实操演示和模拟演练,如心肺复苏(CPR)操作、使用防毒面具等。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掌握技能,并在紧急情况下有效施救。
三是培养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体验式安全教育不仅教授安全知识,还训练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如在防溺水教育中,学生参与模拟溺水救援演练,学习如何正确施救。
四是让学生全面认识风险。通过禁毒宣传、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多个领域的体验式教育,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各种安全风险,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安全的选择。
五是创新安全教育模式。与传统的“说教式”科普不同,体验式安全教育采用互动和沉浸式的方式,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习,更符合现代教育的需求。
六是系统化和多维度教育。体验式安全教育通常包括安全文化展示、事故预防警示教育、全息车辆伤害体验教育等多个区域,通过多种手段和维度强化教育效果。
七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体验式安全教育能够实现线上安全教育大数据分析平台和线下体验项目设备数据管理,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说教千遍,不如一次体验。体验式安全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实践中体验,在体验课程中实现意识、知识、技能、文明的转化,使其形成应对风险的本能,更进一步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为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