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培训 +动态化演练 筑牢校园安全基石
作者: 陈晓旭
近期,全国各地的火灾报道不绝于耳。随着春季的到来,干燥加剧,校园消防安全显得愈发重要。现就汶上县第三高级中学创新安全教育培训及演练措施,筑牢校园安全防护网的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加强安全教育知识学习,提升安全意识
学校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实施“1530”教育模式,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知识教育,每周开设一节安全教育课;聘请法治校长每学期开展一次专题讲座,邀请消防专业人员指导师生进行火灾应急疏散演练,提升实战能力;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宣传栏、标语、横幅,营造浓厚的安全教育舆论氛围;通过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共同强化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进行安全教育;将线上安全教育和线下安全演练相结合,帮助师生掌握安全知识及应急逃生、自救互救常识。
二、创新安全培训和演练措施 提升防范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校注重实践,在反复演练中改进和完善应急预案及专项预案,同时通过实践演练,增强安全知识运用、隐患排查、应急逃生、自救互救能力。
(一)加强各职能小组成员的培训和演练
学校主要就应急预案中安全救援组、志愿消防队、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和安全防护救护组的成员进行安全理论学习与实操演练,明确处置程序和措施,做到信息畅通、反应快捷、处置有方、责任明确,增强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积极处置意识及处置能力,在他们的带领下,推动全校安全知识教育和实操演练分期、分批、多层面、全方位进行。
(二)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和演练包保责任制度
学校在团委和班委各设安全委员一职。实行应急职能小组成员包保学生,教师包保班级,以安全委员、班委成员、小组组长、宿舍舍长以及小组成员、宿舍成员为单位,将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各个环节的培训落实到位。通过手把手的实操演练,确保每名学生牢记安全教育知识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时知道如何逃生、如何处置。当火灾突发时,首先引导师生迅速疏散,同时,抓住扑救初起火灾、抢险、人员救治的黄金时间进行施救,在专业消防队、救援队和120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前,把火灾的危害和人员的伤亡降到最低限度。
(三)分期、分批、多层面、全方位开展安全实操演练
在人员培训上,学校以安全委员、班委成员、组长、宿长以及小组成员、宿舍成员为单位分期、分批进行;在技能培训上,以消防栓、灭火器使用、心肺复苏等为主要培训内容;在安全隐患排查方面,以学校食堂、超市、实验室、消防、用水用电等安全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根据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方案,完善实操训练,将“三懂、三会、三能”落到实处。
(四)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学校把安全隐患排查纳入教育教学管理等日常检查工作中。从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发现安全隐患,排除隐患,做到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制度化。由此,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转化为师生发现安全隐患、消除安全隐患的能力。
(五)建立学校安全隐患报告激励机制
制订学校安全隐患报告激励机制、安全隐患互查机制,多层面、多角度挖掘安全隐患,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营造安全舒适的教学环境。
(六)创新安全知识与实操技能竞赛方式
学校在常规实操比赛的基础上,通过进行线上安全理论知识和技能竞赛,并评选“消防能手”“优秀救护员”“优秀安全员”,激发师生学习安全知识和实训演练的兴趣。
三、把准演练症结,确保演练顺利进行
学校在消防栓的实操演练中有时出现水花四溅、水雾连天、指导教师“落汤鸡”等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有:消防水带与消防栓接口处的橡胶垫丢失,接口处密封不严;消防水带接口与消防栓接口处的卡扣松动,在消防水压的冲击下,松动处水带撕裂;消防软管接口与消防栓接口处卡扣松动;消防软管两端的开关打开顺序颠倒等。
因此,学校在消防安全实训演练前,除遵守消防栓、灭火器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外,还要检查消防栓各卡口内的橡胶垫是否脱落、消防水带或软管与消防栓接口处的卡扣是否松动。若有松动,必须拧紧螺丝。在消防软管的实操训练中,应首先打开消防软管末端的开关,再打开消防栓处的开关,否则消防软管与消防栓、消防管道处于密闭连通状态,软管内瞬间的水压与消防栓管道的水压一样大,再加上软管年久或质量不过关,“爆管”或接口冲开的概率就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