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态度与厌学心理研究

作者: 徐伟娜

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态度与厌学心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农村中学生普遍存在消极的英语学习态度和一定程度的厌学心理,家庭环境、学校教育资源、教师教学方法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等都对其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以改善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状况,提高学习积极性。

引言:“让农村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是我们学校的发展目标,“让五龙中学的英语成为亮剑学科”也是我们英语教研组的目标。作为基层农村英语教育工作者,我们对备课、授课、研课的流程充满热情,始终致力于深入研究英语教学法,不懈努力。然而,近年来,我们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不尽如人意,班级平均分徘徊在40至50分之间,更有甚者,每个班级中都有成绩低于10分的学生。这种“哑巴英语课堂”的现象令人忧心忡忡,教师们感到焦虑,学生们也逐渐丧失自信。面对农村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动机不足和厌学问题,我们开始从根源上寻找原因,探究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遭遇的难题和挑战,分析成绩下滑的多重因素,以及学生学习动机的缺失和畏难情绪的产生,从而寻求解决方案。

一 、研究目标

根据农村中学英语学习现状,我们确立了研究目标,找出造成初中学生对英语学习动机缺失与厌学现象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深入探究、调查,认真分析成因,运用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建立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

二、研究的重难点

通过实证调查和深入分析,探讨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与厌学现象的挑战、原因及对策。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上蔡县五龙镇初级中学的七年级至九年级共2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涵盖不同性别和学习成绩层次。

(2)研究工具。①英语厌学态度问卷:参考相关文献,自行编制英语学习态度问卷,包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动机、对教师教学的看法等维度,共10个题目。②访谈提纲:针对学生、教师和家长分别设计访谈提纲,了解他们对学生英语学习态度和厌学心理的看法及相关影响因素。

(3)数据收集与分析。在对260份收集到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时,首先排除了无效问卷,这包括了回答不完整的问卷。经过筛选,最终获得有效问卷共计240份。同时,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英语学习态度现状

(1) 学习兴趣方面:仅有35%的学生表示对英语学习非常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兴趣一般,还有23.6%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学生表示经常或总是对英语学习感到厌烦,在学习英语时容易出现烦躁情绪。

(2)学习动机:近68.3%的学生认为英语无用论,50%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考试,仅有20%左右的学生是出于对英语语言本身的热爱或未来发展的考虑。15%的学生有过逃避上英语课或不完成英语作业的行为,且随着年级升高,这一比例有上升趋势。

(3)对教师教学的看法:约32.5%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影响因素分析

(1)社会因素: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英语学习的氛围和环境亦相对匮乏,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的动力和兴趣普遍不足。

(2)家庭因素:乡村学生的家庭环境通常较为困难,其父母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难以给予孩子充分的学习辅导与指导。

(3)学生自身因素:部分农村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基础不牢固、学习方法欠妥、缺乏自信与坚持的问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学习成效不尽如人意。

(4)教育因素:在农村地区,英语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教材难度偏高、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脱节以及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等问题,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适应和吸收知识。

五、讨论

(1)消极学习态度和厌学心理的危害。消极的英语学习态度和厌学心理不仅会导致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下降,还可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长期的厌学情绪可能使学生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降低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动力,甚至影响到他们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态度。

(2)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厌学心理的影响机制。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对英语学习的忽视,会让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不重要,从而缺乏学习动力。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无法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限制了他们的学习渠道,进一步影响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学校教育因素在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学设备和师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落后的教学设备无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陈旧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教学方法和态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至关重要。

(4)学生自身因素与学习态度和厌学心理的关系。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学习中容易遇到困难,若不能及时克服,就会产生挫败感,进而对学习失去信心。而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有助于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六、教育建议

(1)加强政策支持和投入:政府宜增强对农村地区英语教育的财政投入与支持,改善校园基础设施及教学环境,提升教师薪酬待遇及专业培训水平。

(2)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学校应主动营造适宜的环境,并且教师应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地发挥其才能,策划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与竞赛。

(3)提高教师素质:强化农村英语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提升其教学能力和水平,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适应并满足学生的需求,构建高效的教学环境。

(4)关注学生能力提升:创造条件,构筑平台,为孩子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

(5)创建了“读议展点练”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编写了集教案、学案、作业、练习于一体的“师生共用教学案”,以学生为主体,大力推行这种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快乐高效课堂。以“读”为基础,突出“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材料,学生可以自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议”为铺垫,突出“合作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以“展”为重点,突出“探究展示”。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增强自信心,同时也能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以“点”为关键,突出“教师主导”。教师在关键时刻给予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拓展思维。以“练”为核心,突出“巩固提高”。通过练习和实践,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6)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强调个性化、互动性和技术支持,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提升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则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7)加强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之间应构建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业进展与成长需求,并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与指导。

本研究通过对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态度与厌学心理的调查分析,揭示了当前农村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部分学生存在消极的学习态度和厌学心理。为改善这一状况,需要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克服厌学心理,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干预措施的实际效果,为农村英语教育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2024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乡村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与厌学现象的实证研究:挑战、原因与对策》(JCJYC2405170204)研究成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