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促成长
作者: 李芳凝每年的5月15日国际家庭日所在的周被定位为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根据教育部在《关于强化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意见》中的阐述,家庭教育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孩子的长远发展,关乎众多家庭的切身利益,以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置身于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们与家长有直接的交流,我们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是家长能否明确自身职责的关键,对于家长能否积极与教师配合,推动孩子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
案例背景:在我们班里有一个叫张睿轩的小朋友,每天早上来园,他都能够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经过几天的观察,老师发现张睿轩小朋友坐不住,无论是吃饭、喝水、上课都不坐在椅子上,在教室来回跑。在进行户外活动时,他也不跟随班级一起活动,不听老师的指令。因为当时幼儿常规都不太好,总有几个乱跑的小朋友,所以老师也没有太往其他方面想。之后张睿轩小朋友就生病了,请了两个星期的假。等他好了之后来到幼儿园,老师发现这个孩子确实“与众不同”。
案例描述一:吃午饭时间到了,小朋友都盛好饭坐在椅子上开始吃饭,只有张睿轩小朋友不来端饭,不坐在椅子上,趴在了桌子下面。我对他说:“睿轩,快来吃饭了。”他看了看我,没有理我,我拉住他的胳膊,他立马挣开了我,又跑上了楼梯。我要求他下来,但他并未听从。一会儿又跑到了区角玩玩具。一会儿又拿着小水壶要给花浇水。无论我怎么和他说,他始终没有看我,也不说话。
案例描述二:自由活动时间,我看到范钦然朝着张睿轩的后背锤了两下,我赶紧跑过去制止,并批评了范钦然。张睿轩立马趴在桌子上,他双手捂着耳朵,眼睛里留着泪水。嘴里喊着:“打雷了,下雨了。”
案例描述三:下午户外活动的时候,小李老师组织了“丢手绢”的游戏。小朋友都能围成一个圆圈进行游戏。只有张睿轩小朋友一会儿跑到了餐厅,一会儿跑到了小二楼的楼梯上,我让他和小朋友一起去做游戏,他也不去。活动结束的时候他又跑到了医务室。
案例指导:针对以上案例,迫切需要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我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一、针对幼儿的行为表现与家长进行沟通,探究成因
睿轩日常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比较惯孩子,孩子性格脾气比较执拗,得顺着他。但他们也发现睿轩确实跟别的孩子不太一样。父母曾经带孩子去郑州儿童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显示孩子没有问题。家长认为,随着孩子步入幼儿园,他的行为会有所改变。
二、增强家长对早期干预参与度的认识
我把查到的资料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告诉了家长要正视这个问题,孩子肯定是跟别的孩子有所不同,有时医院查不出来,但咱们家长要引起重视。在孩子早期阶段实施干预措施,能够显著促进其成长进步,这将对孩子未来步入小学阶段产生积极影响。我站在家长和孩子的立场,与孩子的爸爸进行了深入交流。他爸爸同意有时间去外面专业机构上专门的课,锻炼孩子大肌肉发展,通过一对一指导,改善幼儿注意力。
三、建立合作机制,同步培养
我和家长进行了充分交流,取得了家长的信任。家长在家多有效陪伴孩子,促进孩子语言进步。多和孩子进行游戏和户外运动,促进幼儿平衡力和注意力进一步发展。在幼儿园,我们老师也以一颗包容之心对待孩子,不因孩子的行为而去批评孩子,从小事去关心孩子,比如:孩子不主动喝水,老师接上水递给他,告诉他不喝水会生病的,看着他喝下去。发现孩子对音乐敏感,老师经常教一些手指游戏,他听到音乐就会跟着老师一起学,注意力就会集中。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帮助幼儿纠正自己的行为。
四、适时反馈,共同商讨下一步计划
教师和家长适时交流幼儿情况,发现孩子有一丁点的进步,我们互相赞扬,总结经验,并商讨制定下一步计划,家园合力,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
家庭是幼儿园最紧密的合作伙伴,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始终和家长建立彼此信任的良性合作关系,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真正达到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