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符号”到“大文章”
作者: 黄莺标点符号小小的,看似平常,却在语言表达中彰显独特的魅力。它是语言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辅助记录语言的符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郭沫若说过:“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看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错了。”然而,我们很多人忽视了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深有感触。小学作文中标点符号滥用、误用的现象比比皆是,每次评改都要花大力气。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一线老师的关注。
一、 小学作文标点符号使用现状堪忧
笔者在长期的小学作文实践中发现,学生在习作中使用标点有很大的随意性,乱象百出。如果在习得语言文字运用的最好阶段——小学阶段滥用、误用标点符号,肯定会让习作大打折扣,也会影响学生以后语言表达的准确、规范、优美。归纳起来,小学作文标点符号的使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标点符号书写错误。许多学生在习作中,标点符号的写法出现了较大偏差,似是而非。冒号、书名号、括号等书写较为规范,其他标点书写常出现错误。例如80%的学生将逗号写成了一撇,而逗号的正确写法是实心的小圆点,带上一个小尾巴;有将句号写成实心小圆点的;有将问号、省略号写成空心小圆点;有将引号也写成了空心的。这都是不良的标点书写习惯造成的。
(2)标点符号的格式错误。在学生的习作中,标点符号使用最明显的错误是在行首出现了点号,例如句号、逗号、问号等;标号的前半部分错误地放在了一行的末尾,后半部分又放在了行首;还有将原本占两格的省略号挤在了一格里;破折号写在格子的下方,句号写在格子的中间。这些标点符号的格式错误问题,需要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
(3)标点符号的使用比较单一。学生的习作中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一逗到底。一个段落,无论是长是短,都是用逗号;一篇习作中逗号使用次数最多,其次是句号,其他标点符号使用次数相对较少。其实,小学生标点符号种类是很丰富的,但是学生没有意识到标点符号的丰富内涵,没有掌握标点符号使用的多样性,因而不假思索大量使用逗号和句号,从而忽视了标点符号的丰富作用。
(4)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小学生对标点符号的用法理解不透彻,在写作中就容易出现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学生在写作中顿号、逗号误用。例句: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应将“淮剧”后的顿号和“黄梅戏”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二、小学作文标点符号存在的问题归因
小学生作文标点符号的使用存在以上的一些问题,已经十分普遍,其中既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
(1)教师对标点符号的教学不够重视,缺乏针对性和连续性。很多时候,我们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拼音、字词、句段、修辞、情感、阅读等方面,没有足够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没有花费较多的精力来规划标点符号的教学,没有将标点符号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讲解,而仅仅将其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练习也只是侧重于个别具体句子的分析,缺乏系统性、规范性,训练的强度和广度都不够。另外,我们对学生作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也缺少具体的、必要的要求。
(2)教师在作文评改方面侧重于错别字、语句通顺、布局谋篇等方面,对标点符号的问题点到为止,甚至忽视,这也会导致学生觉得写作中的标点不是那么重要,随便一打就行。
(3)标点符号的示范性不够。语文书上的课文编排都是没有格子的,又是印刷体,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书写及格式把握不够准确,所以在有格子的习作中容易出现书写及占格位置的错误,再加上教师在课堂或作文评改中标点书写也不规范,给学生带来了错误的影响。
(4)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一方面过度关注了文从字顺、情感表达,不够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再加上不良的书写习惯及态度,随意的使用、书写标点,造成了很多错误;另一方面,局限于自身对标点符号功能及用法的认识,例如很难准确区分、逗号顿号的适用范围,很容易造成误用。
三、提高小学生作文标点正确运用的方法
(1)强化师生对小学生作文中标点的重视程度。叶圣陶说:“标点很要紧。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在2022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各个学段习作中的标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第一学段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第二个学段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第三个学段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从阅读和写作的目标上可以看出,对标点符号的教学要求都是使用的语法正确性和修辞的灵活性相统一。因此,在习作表达方面,师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能带着漫不经心的态度,要意识到作文中正确、规范地使用标点符号,能更好的表情达意,能够“意蕴标点里,情涵不言中”。 教师要将标点符号训练提高到和文字训练相同的高度,让小标点展现大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
(2)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化的标点符号教学。标点符号的教学不能采取碎片化教学,要循序渐进的由浅入深进行专题化、系统化的教学。首先,针对作文中标点书写和格式的错误,强化易错标点的规范书写及标点占格,特别是标号和点号在行首和末尾的特殊用法,可以采用游戏、表演、比较等方法进行。对于行首和末尾相关标点的用法,我利用一篇标点使用丰富的文章《桥》,让学生自己去合作探究、发现总结,理解标号、点号的占格、出现位置,再延伸到其他课文,这样给学生的印象列深刻、持久。
其次,利用课文里标点符号运用的精彩之处,让学生品味到一个精妙的标点,会有意在言外的魅力。比如《穷人》一文多处使用的省略号,就体现了桑娜丰富的心理活动,从而更好地刻画了一个普通人物伟大的善良。课文里像这样的细节有很多,引导学生常常品味,并在写作中尝试运用,让标点成为点睛之笔。
(3)有针对性地强化标点符号的训练。以小学生作文为载体,教师在评改作文时,认真分析作文中使用标点符号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和纠正。其实作文中标点符号存在的大部分问题,学生自己可以查找并改正。在教师评改前,先采用自改、互改的方式,学生自己找出有问题的标点符号并纠正,然后在讲评时,展示共性的问题,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理解更深刻。
另外,在进行专题性的标点改错训练时,可以从作文中找取标点符号问题较多的段落,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的书写、占格位置、用法三方面去思考,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