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导向的大单元项目式校本课程探究

作者: 王怀玲

生活化导向的大单元项目式校本课程探究0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大单元项目式教学在提升学科素养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本文以生活化为导向,探索基于大单元项目式结构化教学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旨在通过真实生活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科学素养的同时也能够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优化区域课程建设。通过构建大单元项目式校本课程的基本模式,优化课程实施内容结构,探索教师协同工作机制,并通过数字化技术平台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导向;大单元项目式;校本课程;

引言:现在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主要是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而大单元项目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可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为系统化知识体系等同时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本单元知识。以生活教育为理念,提倡把教育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并且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国内、外教育的实践中业已被广泛实践。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外许多国家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如美国的“设计本位学习”、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等,一直强调实用性和全面性对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性[1]。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在广泛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的同时也提出多种教学理论以及实践模式。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生活化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成长,通过项目化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立足于生活化导向,探索大单元项目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旨在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生活化导向的大单元项目式校本课程的内涵与价值

(1)生活化导向的教育理念。生活化教育是一种以生活为基础、内容、手段和归宿的教育理念,强调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它强调教育应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价值观[2]。生活化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深圳市罗湖区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的终极办学目标是“提供优质教育、培养优秀教师、造就国际化人才,让师生们享受幸福而充实的教育生活”,并以“生活成就教育”为核心理念。“教育创新生活”的教育理念,既关注“湾区枢纽、万象罗湖”的区域战略,又紧密把握深圳市“信息化教改试验区”和“智慧教育示范区”的重大机遇。正在全力推进基础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大单元项目式授课内涵。大单元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将大单元作为教学基础,以项目作为学习媒介的教学模式[3]。大单元项目式教学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项目,将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素养。该教学模式强调知识整合与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创新、合作及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大单元项目式的生活化校本课程的价值。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1世纪的学生教育更重视学生本身的核心素养、高阶思维及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形成。国家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版)》,更多的是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课程着眼于核心素养目标,以项目化形式将人文主题与科学要素进行有机结合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科学教学的育人价值。因此,主题课程主要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结合学习主题为引领,综合运用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融合的手段,将学习内容、情境、方法、资源等多种要素进行整合,在注重学习任务的同时,将学生的思维及其丰富的情感发展到实验探究的过程中。生活化导向的大单元项目式校本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价值观。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真实问题,从而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发展。②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教师开辟了广阔的研究与实践空间,推动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持续学习、探索、反思与改进,更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项目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实则是通过对教材的解构、梳理和重组,提高教育教学整体学习水平。一方面,科学源于生活,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科学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另一方面,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与学生有关的教学内容,更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要注意运用结构化单元的教学策略,把科学教学的内容引向生活,简单化,这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应该注意的。③促进学校课程建设:在呈现方式上,可以将各学科的核心理念分解成若干学习内容。依据学段目标、学生特点以及学科的核心概念的本质特征等去明确各个学段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进而给出最佳的教学策略建议以及学习活动建议。其中内容要求及学业要求可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螺旋式地进行进阶设计;教学策略建议主要是用来帮助教师对学科核心概念的理解,然后进行教学设计,这是主要的帮助老师们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学习活动建议主要用于帮助教师明确必要的学习活动经历与过程,以及基本学习方式。生活化导向的大单元项目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化了学校的课程结构,提升了学校的课程品质。这类校本课程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又能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内涵提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④推动区域教育发展:开展以区域为单位的生活化导向的系列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在区域范围内推广成果,既有利于促进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又有利于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性和特色发展。时代在进步,人的眼界需要开阔,心态需要开阔,思维需要创新。加强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课程综合与跨学科专题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也明确要求,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水体生态稳定分析研究”主题课程着眼于“生活成就教育,教育创新生活”的新生活教育理念,全面培养学生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在探究中,发展思维,感受自然,通过探究合作深入研讨人与环境的关系,点燃育人之光。

二、课程案例

(1)课程意义。随着双减政策、信息化 2.0 的发布,结合本校的生活教育,开设高效、有趣、专业 校本教学活动(见图一)。提升教育内容的效果,进行内容优化;发挥专业优势,增强专业效应;重组实验,提升实验效果;设计灵活的形式,注重家庭与学校的互动。从生活适应、发挥育人作用等五个方面入手,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的逻辑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并探索多样化的校本课程模式。全面推动单元结构化教学的创新发展,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区域内的教育教学质量。

(2)课程设计。基于生活教育理念,设计大单元项目式校本课程的整体框架(见图二)。以《故乡水资源》为例,设计了《故乡水资源调查与保护》的大单元课题,包含地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该项目包括水资源的分布与特点、水资源的污染与治理、水资源的保护与节约等多个子项目,通过这些子项目的实施,让学生在了解家乡水资源的现状的同时也能够掌握水资源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教学实践。①课程实施:在不同学段实施教学实践,借助数字化平台进行数据收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来参与到课题活动中来。例如,在“家乡水资源的调查与保护”项目中,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河流、湖泊等水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水资源的现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实验探究、数据分析等活动,最终形成项目报告。教师通过数字化平台,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资料、项目成果资料等汇集起来,为后续课程的改版提供依据。图三、图四为具体实验内容。

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课程内容进行校正,使之形成一个基本的范本。通过对教学实践数据的分析,发现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项目目标不够明确、项目内容难度不均衡、小组合作效果不佳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修正,进一步明确了项目目标,调整了项目内容的难度,优化了小组合作的方式。经过修正后的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规律,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以“家乡的水资源”项目为例,分析生活化导向的大单元项目式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项目活动,积极查阅资料、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本项目学习,学生在掌握水资源相关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实践、创新、合作能力并提高了环保意识。同时,教师在项目实施中也提升了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学习。②课程考核:本课程采取包括但不限于过程性考核、表现性考核、选拔性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全程采用多元考核形式。根据每个阶段的活动特点和要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最后我们将根据各种评价的占比,对学生在活动课程中的主动参与度、合作学习、实验 探究、数据处理进行综合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针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进 行星级评价,考察其在课堂上的活动参与、合作、服从度和学习能力;表现性 评价则对学生的课程作业、学习成果在课堂上的展示进行星级评价, 包括学生 的表达是否清晰、流畅,作品是否完整、美观,学习成果是否体现了对诗词的 理解和感悟;评选性评价是针对知识与能力的评价,该评价方式采用荣誉认定 的方式进行。在评估过程中,注重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小组评估与个人评估同时融合,评估维度的多元化。从思维目标出发对学生进行层级综合评价(见下表)的科学核心素养,旨在通过一系列评价方式,使学生对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并能在实验过程中独立完成实验探究、妥善解决遇到的问题、主动承担小组任务、协调小组成员关系。从评价的层次了解课程的育人的效果。具体的评价方式(见图五)。

(4)课程结果。课程执行的挑战与应对:在课程执行中,教师需要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如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给予教师额外的支持和辅导;针对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可设计出比较有挑战性的教学策略,。另外,教师还需要在争取家长支持、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①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技术为课程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也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教师需熟练掌握数字化平台的操作,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教学、收集数据、分析效果等。同时,学校要在数字化技术方面加大投入,给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②区域课程建设的推动:通过本研究,区域内的其它学校可以借鉴经验,推动校本课程建设。学校之间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享课程资源,共同开展课程开发与实践,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也可以加强对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与管理,为学校提供政策支持和专业指导,推动区域课程建设的深入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探索基于生活教育的大单元项目式校本课程,形成了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研究表明,该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专业能力,为区域课程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未来研究将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探索更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推动区域课程建设的深入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也将最终得到提升。同时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探索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路径,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王晓红.大单元项目式学习: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 教育研究,2022(5):45-48.

[2] 李明.生活化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21.

[3] 刘洋.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J]. 教育探索,2023(3):56-60.

项目来源:罗湖区软课题LX20230104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