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晚

作者: 林曦

齐白石先生60岁的时候“衰年变法”。他最初勾摹《芥子园画谱》,后来学石涛,学八大山人,学徐渭,学了很多。60岁的时候,他决定“变法”,学吴昌硕那一套大写意。这其实相当于丢弃了过去的成果。当然,过去所有的积累,都是对他“变法”的支持。而在他决定“变法”、成为新的自己的时候,真正属于他的艺术生命才刚刚开始。

他说过一句话:“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心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意思是,如果“变法”之后大家都不承认我,我饿死京华,你们也不要同情我,因为在这里面我有我的快乐。

我想,他愿意做这样的改变,付出这样的代价,是因为他在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他能成为一代大师也是必然。

今天,多少人刚到中年便已放弃了自己,觉得自己已经到这个年纪,不用再“折腾”了。还有很多年轻的小朋友觉得这个没有意思,那个也没有意思,好像一颗心已经老了。但也有很多八九十岁的老人,仍心存饱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和一位80多岁的奶奶聊天,她能很熟练地使用智能手机,通过各种手机软件来让自己的生活更方便。我们交流的时候,她与当下各种新鲜事物完全没有隔阂。

其实,人的年龄不只从生理年龄这个维度进行判断,更多时候来自一种感觉,你的状态决定了你的年龄。所谓年龄带来的无力感和退缩,往往是因为生活中没有能够抗衡时间的不朽的东西,比如一门手艺。当你好好地专精一门手艺,就像相机有了焦点一样,烦恼立刻变少,可以活出超越年龄的状态。

“不晚”是齐白石先生给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启示。没有任何一个理由可以阻挡你成为自己,阻挡你去实现人生、变成自己的主人。充满活力地生活、做事,任何时候都不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