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急救与护理:关键时刻的生命守护
作者: 郭明早发现是急救关键
心梗的识别是急救的第一步,了解心梗的典型症状对于及早发现并采取行动至关重要。心梗的典型表现多种多样,每一种都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胸痛:这种疼痛常突然且剧烈,好似千斤重石压于胸口,令人难以承受。它可能发于胸骨后或心前区,还会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甚至颈部、下颌或背部。疼痛一般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休息或改变体位也难以缓解。想象一下,工作时胸口骤痛,恐惧与痛苦瞬间袭来。
呼吸困难与气短:心梗发作时,心脏功能受损致血液循环不畅,影响肺部氧气交换。患者会呼吸困难,平静时也气喘吁吁,好似空气匮乏。活动时症状更明显,常要停下休息缓解。比如,一个平时健康的人爬楼梯时突然气喘、呼吸困难,这可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冷汗与面色苍白:心梗发作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患者会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冷汗淋漓,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这种表现往往与疼痛同时出现,是身体对心脏危机的直接反应。就像一个人在紧张或害怕时会出汗一样,这是身体在应对紧急情况时的一种自然反应。
恶心与呕吐:心梗还可能引发消化系统不适,像恶心、呕吐等。这是因为心脏问题会使胃肠道血液供应减少,进而出现一系列消化症状。这些症状与胃部疾病相似,却可能是心脏发出的信号。比如,一人未吃坏东西却突然恶心、呕吐,就需考虑心脏是否有问题。
意识模糊与晕厥:严重心梗时,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头晕甚至晕厥,这是心脏供血不足致脑部缺氧。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务必立即就医,避免延误。试想,有人突然晕倒,旁人惊慌失措,若知晓这是心梗症状,便能及时施救,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分秒必争挽救生命
心梗急救的关键在于迅速、准确且全面的措施,以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生命。
立即停止所有活动:心梗发作,患者须立刻停止一切活动,无论是工作还是运动。应迅速寻安全舒适处坐下或躺下,减少心脏负担,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流通很关键,利于平稳呼吸、缓解紧张,为后续急救创造条件。如运动时胸痛,就要马上停下,找安静地方休息。
迅速联系医疗救援:一旦确诊心梗症状,需分秒必争。患者或陪同者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清晰准确说明症状、现状和位置,助医务人员快速响应。等待救援时,务必让患者静卧,切勿随意搬动,以防加重心脏负担、导致血压不稳,增加救治风险,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保持呼吸道通畅:心梗急救时,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是关键。应快速解开其衣领、腰带等束缚物,减轻胸部压迫,让呼吸更顺畅。若患者意识不清,需立即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呕吐物或分泌物堵塞气道致窒息。此外,要密切观察呼吸状况,有异常及时处理,为后续救治争取时间。
使用急救药物:心梗急救时,合理用药很重要。在医生指导下,可给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其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但血压过低或心率过快者慎用。此外,依病情或需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防血栓形成,减轻心脏负担,用药务必谨慎。
进行心肺复苏: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或心跳停止等极端状况,心肺复苏术是挽救生命的最后防线。应即刻启动程序,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模拟心跳,保障血液流动;人工呼吸维持呼吸功能。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方法至关重要,关键时刻或能救人一命,切不可忽视。
预防“功课”要做好
预防心梗,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做的“功课”。具体措施包括:
健康饮食 应减少高脂、高盐、高糖食物摄入,多吃蔬果,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暴饮暴食。高脂食物增血液黏稠度,高盐升血压,高糖影响心血管健康。合理饮食对预防心梗至关重要。建议摄入足够膳食纤维,定时定量进餐、细嚼慢咽,减轻胃部负担,降低疾病风险,维护整体健康。
适量运动 应根据自身体质选择运动,像散步、慢跑、游泳等。适量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降低心梗风险。每周至少150分钟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能提升心脏功能,增强血管弹性,降压调脂,控制体重。不过,开启新运动计划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确保运动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
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及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者,应定期做心脏健康检查。体检能早发现潜在心脏问题并干预。定期测血压、血脂和血糖,可早控慢病,减少对心脏的损害。心脏彩超、心电图等能评估心脏状况,发现心肌缺血等问题。建议每年至少全面体检1次,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者更要重视。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心梗重要诱因,应尽早戒除,以降低发病风险。吸烟会致血管收缩等,增加血栓风险;过量饮酒损害心肌细胞。戒烟限酒是关键预防措施,可寻求专业帮助。同时,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也有助于戒烟限酒及身心健康。
控制情绪 要避免过度紧张和激动,保持心态平稳,这能降低心脏负担,减少心梗风险。长期精神压力大,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脏负担。学会情绪管理和减压技巧很关键,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放松,也可借社交、爱好分散注意力。同时,保持良好睡眠和充足休息,缓解焦虑,提升生活质量。
积极治疗 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冠心病高危因素者,需积极治疗基础病,控制病情。这些慢病是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不控制会增加心梗风险。应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遵医嘱按时服药、复查,配合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实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