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如何居家调养

作者: 赵彩芳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中恶性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分泌M蛋白损伤器官组织。其早期症状隐匿,易误诊,以终末器官损害为主要表现,威胁生命。目前治疗有自体干细胞移植、放疗、药物治疗等。治疗期间,居家护理极为重要,患者要遵医嘱,在家属协助下调养身体、注重营养,增强抵抗力。

情感支持,保持良好心态

多发性骨髓瘤发展到中后期,症状明显,如骨痛、骨骼变形、贫血、出血、高黏滞综合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还易引发焦躁、抑郁、失眠、恐惧等不良情绪。长期不良心理状态会加重患者心理障碍,干扰治疗,阻碍康复。所以,情感支持在居家护理中至关重要。家属要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与诉求。当患者焦虑、忧郁、恐惧时,可讲同类型疾病治疗成功案例,告知现有治疗方案和新药可延长生存期,激发其生存意识,树立信心。若患者孤独、自我封闭或情绪极度低落,家属要多交流劝解,必要时找专业心理咨询师干预。

科学饮食,确保营养供给

饮食与营养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家庭护理中极为关键。日常生活中,需精心规划患者一日三餐。患者饮食宜“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适当多吃海带、紫菜、红薯、玉米、香菇、木耳等抗肿瘤食物,增强抵抗力。若患者肾功能损伤,要严格控钠,遵循低盐低钠原则。若伴有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适量吃花生、葡萄等增凝血功能食品,但勿过量。若患者处于化疗期,常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饮食应避开油腻、辛辣、粗糙及坚硬食物,减轻肠胃负担,助力身体康复。

规律起居,协调好活动与休息时间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日常起居需精心规划,合理平衡活动与休息。医生建议,患者根据自身实际和精神状态,每日进行1~1.5小时适当活动。家属可陪患者做太极拳、太极剑、健康操、散步等有氧低强度运动,适度锻炼能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但要避免强度大、时间长的运动,防止体能过度消耗。日常休息方面,患者每天至少保证8小时睡眠,午间休息30分钟,以维持机体免疫力。此外,患者骨质疏松等风险高,易骨折,做好防护很重要。家属要准备如厕、走动等便捷工具,保持家中地面平整防滑,防止患者摔倒磕碰,降低骨折风险。

预防感染,保持身体及所处环境卫生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力下降,易继发感染,口腔、呼吸道、肺炎、泌尿道等感染常见,做好感染预防工作极为关键。口腔清洁上,患者三餐及饮食后要用生理盐水反复漱口,早晚用软毛牙刷刷牙,深度清洁口腔且避免损伤牙龈和黏膜。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肺炎,患者外出应戴口罩,远离污染重、人流量大的区域,降低病毒感染率。预防尿路感染,患者要保持居住环境清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受凉和交叉感染。家属要协助患者常换体位、及时排痰,鼓励患者多喝水,促进排尿,以减少感染风险,助力患者康复。

总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居家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家属和患者共同努力。通过情感支持、科学饮食、规范起居和预防感染等方面的精心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康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